本報訊(特約記者張水明)“對池塘改造升級后,基礎設施規范了,水質改善了,能實現效益提高、環境改善的雙贏局面。”漢川市分水鎮浩翔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修剛說。
5月10日,在分水鎮浩翔水產養殖基地,數個方格化池塘排列有序,挖掘機揮舞鐵臂,護坡固基,工人們在池塘里正安裝增氧機等新設備。
今年40歲的黃修剛是分水鎮淤洲村10組人,2006年開始養黃鱔,2015年在鎮村干部的支持下成立浩翔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黃鱔畝收益0.5萬元至1.5萬元,該合作社現有成員80多人,養殖面積1324畝。專業合作社吸納脫貧戶14戶參與分紅,每年增收5萬元,還吸納周邊村的村民60余人就近就業。鎮政府積極申請鄉村振興項目,2022年,新建低溫冷庫1座,新增變壓器2臺,新建機耕橋1座。
從去年11月開始,該專業合作社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對池塘改造提升,將池塘結構布局優化、池塘成方規整、進排水渠道改造等納入提升內容,涉及池塘面積300多畝,新建萬噸冷庫和水產交易市場,并對配套生產道路進行加寬。池塘深度增加約0.6米,新增增氧機40多個,新增電線電纜1000多米,池塘邊新增黃豆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0余畝。目前已完成土方3萬方,完成池塘改造任務的95%。
該基地以鱖魚、黃鱔養殖為主,小龍蝦、螃蟹養殖為輔。改造后的池塘變得規范,水也變深了,意味著養殖的密度和品種都可以增加。“改造后的池塘提升了養殖條件,養殖戶可以養殖一些高端的魚類,整個池塘的產值也比以往高。以鱖魚為例,以往畝產大概只有1000-1200斤,改造后的產量能夠提升至2000斤以上。”黃修剛說。
近年來,分水鎮依托“鄉賢+”分類推進、分步實施、分片指導全鎮養殖池塘改造提升,并對產業路進行硬化,改善養殖水域環境,提升水產品質,推動環境友好型生態漁業發展;繼續培優“五大農業板塊”,扶持浩翔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打造水產養殖特色品牌;依托轄區現有的9家物流公司,在產品供應的輻射能力上做文章,形成產銷一條鏈,真正將漁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真金白銀;加大對農業養殖人才的技能培訓,今年以來共開展創業培訓65人次,以工代訓87人次,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70余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