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起源于緬甸,但是卻紛紛逃向了孟加拉國,組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難民營,不僅讓孟加拉國總統“一氣之下”說出要把他們送到偏遠小島上自生自滅得了。
在其母國緬甸,羅興亞人也是“人人喊打”,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稱孟加拉人“后代”
羅亞興人最早被叫做若開人,也是因為他們最早就生活在緬甸的若開邦,但其自己并不這么想,他們覺得自己是土耳其人,或者是孟加拉人的后代。
羅亞興人生活的若開邦位于緬甸的西南沿海位置,與孟加拉國連在一起。隨著世界航運的發展,在十六,十七世紀時,古代穆斯林與孟加拉灣地區貿易十分密切,思想文化也傳播到了孟加拉灣地區,這也為后期羅亞興人“不招人待見”奠定了基礎。
隨著貿易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古代穆斯林上了岸,與當地土著人種結合,便誕生了最開始的羅亞興人。
十七世紀時,有位莫臥爾王子帶著他的穆斯林隨從逃到了若開,由于這批隊伍人數眾多,并且都是伊斯蘭教信徒,大大增加了伊斯蘭教在若開的地位,相應的羅亞興人也強盛了起來。
后面隨著英緬戰爭的開始,若開也成了英國當時殖民地。英國將孟加拉沿岸的穆斯林都安排到了若開,并且還授予他們一定權利,對若開當地的治安和政治有一定的管理權,從此,羅亞興人正式形成。
為什么不受待見?
后面便來到了二戰時期,在那段時間里,日本和英國爭奪對緬甸的控制權。英國自然是支持他的老班底,羅亞興人給予他們大量的武器和裝備,而日本則是選擇了幫助緬甸本地的佛教信徒。一時間兩國都戰爭演變為了羅亞興人和緬甸本地佛教徒的戰爭。
由于裝備武器等差距,并且羅亞興人打起來也不講究什么“武德”和人道主義。前前后后造成了10萬緬甸平民的死亡,這讓緬甸政府感到異常憤怒,明明最開始都是一家人,但對自家人動起手來一點都不含糊,那你也別怪我后面不給你留活路了。
隨著二戰結束,緬甸也宣布了獨立,若開自然也回到了緬甸手中。羅亞興人在戰爭中屠殺了大量緬甸平民,非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緬甸政府表態,反而是對緬甸政府提出需要更高的自治權,想要建立一個只屬于他們穆斯林的省份。甚至想要暗中聯合印度穆斯林,自立國門。
但要知道,若開屬于一個典型的佛教徒居住地,包括整個緬甸在內,都是信仰佛教的,1961年的吳努政權更是將佛教定為緬甸的國教。而羅亞興人本來在緬甸的眼里就是異教徒,更何況在二戰時期羅亞興人犯下的罪過,自然是不會給他好臉色。
實際上緬甸也是給過羅亞興人機會,但其并沒有珍惜,反而是得寸進尺的想要更多權利,那也別怪緬甸撕破臉皮了。
到了緬甸軍政府時期,緬甸方不再認可羅亞興人屬于緬甸本地人種,而是屬于外來人口,不僅在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對羅亞興人進行排擠,甚至政府不再承認羅亞興人的合法政治權利,拒絕給羅亞興新生兒上戶口。這就導致羅亞興人未來在緬甸會全部都是黑戶。
1962年緬甸奈溫政府開始清剿國內的穆斯林勢力,羅亞興人自然是這份清剿名單上的第一位。為了自保羅亞興人組建了愛國武裝來對抗政府。注意,羅亞興人對抗緬甸政府的是他們自認的愛國武裝,可見不僅僅是緬甸不認可羅亞興人,羅亞興人同樣也不認可緬甸。
但羅亞興人的愛國武裝終究還是泥腿子勢力,不但正面作戰打不過,內部還總是出現矛盾與分裂,自然是被印度政府軍打的節節敗退,這也導致超過20萬的羅亞興人流亡到了他們的鄰居——孟加拉國。
隨后的1991年,新政府蘇茂勢力大力扶持佛教的發展。實際上羅亞興人和緬甸政府的矛盾就是由于宗教問題產生的,而新政府蘇茂勢力扶持佛教的行為,同時也對國內的伊斯蘭教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也因此次事件,又有超過十萬的羅亞興人流亡到了孟加拉國。
2012年,有三名穆斯林強奸了一名女性佛教徒,這又使得印度方面十分憤怒,他們本以為在如此打壓下,羅亞興人為主的伊斯蘭教勢力應該回去安分一點,沒想到竟然還是如此猖狂。
便把羅亞興人定為“恐怖勢力”,加大對羅亞興人的打壓力度。這一系列行為又導致逃亡孟加拉國的羅亞興人數量大大增加。
逃亡至孟加拉,加劇社會動蕩
用羅亞興人自己的話說,他們本就是孟加拉人的后代,哪怕緬甸不待見自己,自己回到孟加拉國,那不就跟到家了一樣嗎?
實際上逃亡到了孟加拉國的羅亞興人過得同樣不好,逃亡到了孟加拉國之后,羅亞興人建立起了自己的避難所(實際上就是難民營)從起初都二十萬人到現在的一百多萬人。
一百多萬羅亞興人難民生活在孟加拉國提供的難民營中,食物和水都受到限制,傳染病和因為溫飽得不到滿足都疾病肆虐了整個難民營。
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羅亞興人,孟加拉國方面也是十分頭疼,由于這些羅亞興人沒有身份,也不可能接納其工作或居住,只能將其封閉在難民營當中。
但由于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缺乏,以及仍有數量龐大的羅亞興人難民逃亡過來,導致孟加拉國內的難民營規模越來越大,并且時常有羅亞興難民在游蕩。
即使孟加拉國對羅亞興人難民營提供的物資并不足以如此數量的羅亞興人生活,但這同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并且國內出現如此多的難民,對孟加拉國本國的治安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對此孟加拉國總理多次向緬甸方提出讓其將滯留在本國的羅亞興人接回去,但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緬甸方面的多次否認,在緬甸方看來,羅亞興人離開緬甸,前往孟加拉國,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大大的緩解了緬甸內部的宗教和人種矛盾,維護了國內治安。
孟加拉國也曾多次向聯合國提出想辦法將這些羅亞興人“趕走”,無論是趕回緬甸還是哪里,實在不行的話,孟加拉國表示自己知道一個地方,是個荒無人煙的小島,可以安置這些羅亞興難民,并且島上沒有任何物產資源,并且即將被海水淹沒,也不會有人去關心。
面對孟加拉國的的“威脅”,聯合國方面也是表現的十分無奈,出于人道主義考慮,對此只能表示,緬甸并不適合這些羅亞興人回去生活,并且聯合國方面也在努力,在向世界各地進行募捐,籌集一些資源來保證羅亞興人在孟加拉國的生存。
實際上孟加拉國要讓羅亞興人自生自滅也只是“刀子嘴豆腐心”,在不斷向聯合國溝通以及向緬甸施壓的同時,孟加拉國仍然對羅亞興人的難民營提供著一些物資,維持其生存。
“解鈴還須系鈴人”
從緬甸和羅亞興人的對立過程中,也能看出羅亞興人這個民族的確存在著不小的問題,但實際上這也只是宗教矛盾沖突導致的,本來兩種不同的宗教在同一片土地上就難以共存,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落后和封建導致其宗教沖突格外的原始與血腥。
而“踩一捧一”更會加劇宗教間的沖突,在英國殖民若開時期,對羅亞興人提供了極大的支援,得到加強的伊斯蘭教羅亞興人,自然會對平時壓自己一頭的緬甸佛教徒展開瘋狂報復。在緬甸獨立后,得到空前加強的佛教自然也容不下羅亞興人這個曾經欺壓過自己的異教徒。
而孟加拉國嫌棄羅亞興人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緬甸一方不給羅亞興人提供身份證明,導致其無法進入孟加拉國社會,只能呆在難民營中,而隨著難民營的數目和規模越來越大,就導致了孟加拉國的社會動蕩。
哪怕羅亞興人的確在歷史中給世人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從人道主義考慮,聯合國和我國的態度還是希望能夠找到一種對羅亞興人的妥善處理方式,希望他們有真正的落腳之地。但這又離不開緬甸,因為無論如何羅亞興人也是緬甸的本土人種(雖然兩者都不承認)。
只有讓緬甸一為羅亞興人提供正式的身份證明,羅亞興人才能融入世界,但看目前緬甸的態度,想要完成這一目標并不容易,為其開身份證明就意味著一百多萬羅亞興人需要回到緬甸國內,而這是否會對緬甸造成什么動蕩就不為人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