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尤其是頂尖研究型大學,既是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同時也是推動前沿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作為國內科學技術領域的“饕餮盛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不僅是展現(xiàn)國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和成果的舞臺,同時也是梳理近些年來國內科技成就的時機。從每一屆的獲獎成果看,高校一直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主角,充分體現(xiàn)了高校在推動國家科技進步中所發(fā)揮的重大作用。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證書
隨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各項工作的推進,各大獎項的歸屬也即將揭曉。在已經(jīng)公布的初審結果中,目前共有301項成果進入下一輪評審,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59個項目,國家技術發(fā)明獎71個項目(通用項目52個,專用項目19個),以及國家科技進步獎171個項目(通用項目132個,專用項目39個)。在這些成果中,來自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項目最多。
從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改制以來,還未有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特等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特等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項目也僅有15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數(shù)量則比較多。從2023年度大獎的初審結果看,本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競爭尤為激烈。這份榮譽最終將花落誰家呢?我們先來提前觀望一下。
國家科技進步獎證書
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的至高榮譽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有5個獎項,除了表彰德高望重的科學大家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面向國際友人的“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之外,便是統(tǒng)稱為“三大獎”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大獎”所側重的領域不同。“自然科學獎”主要是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技術發(fā)明獎”重在“發(fā)明”,而科技進步獎則涉及國民經(jīng)濟的各個行業(yè),覆蓋面廣泛,包括新產(chǎn)品研制、新技術開發(fā)和推廣應用、技術基礎和重大工程建設等。
在“三大獎”中,每一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項目最多,每一屆僅一等獎就授予大約10個項目。同時,對于作出特別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或者技術發(fā)明的公民,將授予特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的最高榮譽,這個獎項一般不是授予個人的,因為每一個重大工程的完成,都需要很多團隊、單位的通力合作。
浙江大學
在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中,高校單位以絕對優(yōu)勢,成為最主要的獲獎者。在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即使有很多企業(yè)加入,依然動搖不了高校的主體地位。
迄今為止,共有15個重大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包括載人航天工程、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長江三峽工程等。這些重大科研成果,每一項都離不開高校的參與。
其中有兩個項目的第一完成單位為高校。獲得2017年度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fā)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chuàng)新和技術突破”,第一完成單位為浙江大學;獲得2019年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項目“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fā)與產(chǎn)業(yè)化”,第一完成單位為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202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
從2020年開始,原本一年一屆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改為三年一屆,如今,2023年度的“三大獎”初審結果早已公示,各項工作正在緊張而有序地推進,最終結果也很快將公布。
本屆評獎為周期改為3年后的第一屆,競爭異常激烈。每個評審組對各自領域的項目進行評審,不同組別的通過率有很大差別。就科技進步獎而言,最高通過率為網(wǎng)絡與通信組30.8%,最低通過率為水利組12.5%,二者差距達到18.3%。
通過初審的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目有171個,其中有通用項目132個。其中初審為特等獎的項目有4項,一等獎16項,創(chuàng)新團隊1項,其余為二等獎。
按照往年慣例,每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項目不超過2項,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通用)項目11-15個。因此,在后面的評審中,仍然會有部分項目被刷掉或降級。
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初審名單
誰將問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毋庸置疑,能夠斬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項目,無不是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的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那么,在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評審獲得特等獎的都是哪些成果呢?
(1)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
①第一完成人:(無)
②第一完成單位: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作為當前全球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難度之高,也冠絕全球。大橋的建設耗時九年,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等單位的攻關下,克服種種困難建設而成。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參與建設的單位很多,除了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專業(yè)機構之外,還有不少高校單位,包括同濟大學、長安大學、廣州大學等。
同濟大學是傳統(tǒng)的建筑名校,為“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學、土木工程均入圍“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同濟大學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攻克了不少關鍵難題,提供了“外海厚軟基橋隧轉換人工島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接頭紅外探水系統(tǒng)等強大技術支持。
廣州大學則擔綱港珠澳大橋抗震隔震設計,長安大學承擔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島隧工程"節(jié)段式沉管隧道路面關鍵技術"研究、青州航道橋施工監(jiān)測與控制研究等等。
同濟大學
(2)復興號高速列車
①第一完成人:葉陽升
②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復興號高速列車是現(xiàn)代交通、信息、電子等技術領域的集大成者,堪稱當前世界高鐵運營的新標桿,無論是在耐用性、效能表現(xiàn)、乘坐舒適度還是安全保障方面,都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高速動車組研發(fā)制造的優(yōu)越性和先進性。復興號列車的研發(fā)單位很多,第一完成人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葉陽升,完成單位中的高校單位有西南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
中南大學的前身之一,是長沙鐵道學院,其交通運輸工程為“世界一流學科”的實力擔當,承擔了復興號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和結構耐撞性優(yōu)化試驗等研究。
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均為“交通大學”的傳承者,西南交大的軌道交通運載系統(tǒng)全國重點實驗室(原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軌道交通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動車組的列車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等方面的理論研究、系列臺架試驗等;北京交大則參與了復興號車體和轉向架結構的可靠性設計和可靠性試驗評價工作。
中南大學
(3)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創(chuàng)建與應用
①第一完成人:曲久輝
②第一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不管是對于國計民生,還是技術發(fā)展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由曲久輝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構建了貫穿“源頭”到“水龍頭”的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該工程的主要完成單位有28個,高校單位有清華大學(第三完成單位)、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河海大學等。
這四所高校,均在水利工程領域擁有顯著的優(yōu)勢,相關團隊發(fā)展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科學原理,進行關鍵技術的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城市飲用水、工業(yè)水和砷污染水體治理等重要工程。
清華大學
(4)“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fā)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
①第一完成人:(無)
②第一完成單位:中海油海南能源有限公司
作為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chǎn)儲油平臺,也是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深水油氣資源勘探開發(fā)生產(chǎn)完整技術體系,其建成投產(chǎn)是我國深海油氣開發(fā)的里程碑。“深海一號”由中海油海南能源有限公司領銜,參與建設的主要完成單位有21個,其中高校單位有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重慶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
上海交大、天大是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石油大學(北京)、哈工程則是具有學科特色的名校,重慶科技大學的前身是重慶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和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在石油工程領域也有很強的實力。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將花落誰家?
經(jīng)過一番激烈角逐,在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中,初審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項目有16個。這些成果中:
(1)高校單位6個
除了有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之外,也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yè)大學、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等在某個學科領域具有突出優(yōu)勢的院校。
(2)企業(yè)單位:6個
企業(yè)也是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常客,由此也可以看出企業(yè)對于推動技術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
(3)研究院:4個
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和西安測繪研究所,這四個研究機構均有一項成果在初審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此外,在國家科技進步獎的評審中,還專門設置了一個“創(chuàng)新團隊”的獎項。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從初審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創(chuàng)新團隊”的,是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血液病轉化醫(yī)學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領銜。
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初審名單
如今,初審的結果已經(jīng)公示,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評審已經(jīng)進入下輪。從初審的結果看,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競爭中多了不少企業(yè)的名額,即便如此也同樣無法撼動高校的地位。
各項大獎最終將花落誰家,答案很快就要揭曉了——今年又有哪所高校再斬獲大獎呢?我們都在翹首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