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本市場似乎都在苦等美聯儲降息,但美聯儲每次的口吻就顯得非常嘴硬,模棱兩可,就是遲遲不肯降息,在4月CPI數據公布后,市場預測今年降息的概率極高。
5月22日,美聯儲公布了上個月的會議紀要,隨后表示今年可能最多降息一次,但市場似乎并不買賬,各大機構都將美聯儲今年降息的次數和概率提高,資本市場也蠢蠢欲動。
美國科技股的表現非常亮眼,第二天美股開盤后,英偉達股價大漲超10%,股價達到了1048美元,市值一度突破2.6萬億美元(約合18.8萬億人民幣),超過整個德國股市,市場一片沸騰!
不過,英偉達股價大漲,主要是因為英偉達在股市開盤前一天公布了最新財報,利潤暴漲,引發了資本的瘋狂投票。
英偉達公布了最新財季的財報,數據顯示,在最新一個季度內,英偉達營收260億美元,暴漲超260%,凈利潤148億美元,同比暴漲超620%,相當于每天凈賺12億人民幣。
英偉達市值一天漲了一個“茅臺”,總市值似乎正朝著3萬億美元沖擊,接下來可能會反超蘋果(市值2.87萬億美元)。
但是,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并不是英偉達、蘋果,而是實力可怕且非常低調的微軟,目前微軟的最新市值達到了3.17萬億美元,折合22.9萬億人民幣,抵得上10個茅臺(2.1萬億人民幣)的市值,甚至超過了法國GDP(3.03萬億美元)。
不知不覺,微軟的市值已經突破了3萬億美元,上次突破3萬億美元的企業是蘋果,隨后又跌破3萬億,按照最新市值來看,微軟已經是全球第一大企業。
為什么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市值都這么高?
原因有很多,但這些企業的盈利能力都非常恐怖,是支撐市值上漲的動力,微軟2023財年的凈利潤高達723億美元,折合5237億人民幣,又是一臺“印鈔機”,接近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凈利潤總和。
蘋果公司的盈利就更強了,2023財年蘋果凈利潤970億美元,折合7027億人民幣,相當于兩個工商銀行的利潤總和,蘋果利潤全球第二,僅次于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
還有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谷歌市值超2萬億美元,亞馬遜市值1.88萬億美元,2023財年的凈利潤分別達到:2200億人民幣、5000億人民幣,這4家美國科技巨頭一年的凈利潤總和高達2萬億人民幣,這一點放眼全球找不到對手。
不可否認,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確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種差距必須要承認,當然我們的科技企業也在追趕。
但是,你要說美國的科技股沒有一點泡沫是不可能的,這幾年美國瘋狂印鈔,通脹高企,大量資金進入了美國最大的資金池,也就是美股,美國科技股不斷被推高。
老美資本市場擅長講故事,以前講一講新能源汽車的故事,特斯拉市值不斷被推高,馬斯克都登上了世界首富寶座,但是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不斷受到沖擊和擠壓。
所以,特斯拉市值一路下滑,資本又去了新的故事劇本。
于是,美國又講起了電子消費的故事,在沒有華為競爭的那幾年,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幾乎躺贏,市值一度突破3萬億美元,但是去年華為王者歸來,蘋果在中國市場份額一降再降,今年618蘋果開始了史上最大力度的降價。
資本也明白,一旦華為重新站穩中國高端手機市場,蘋果在中國的市場地位必然萎縮,果不其然,最新財報顯示,蘋果在中國市場營收下降,蘋果市值一路下跌。
然后,美國資本又瞄準了AI人工智能,英偉達和微軟的市值之所以能上漲這么猛,正是因為這兩家企業都押注了人工智能,受到了資本的追捧,資本有了新的落腳處。
那么,如果有一天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了美國,是不是意味著資本又將離開人工智能領域,去炒作下一個故事?
從全球來看,中美兩國幾乎主導了全球人工智能競賽,其他國家相關產業還沒有成型,美國目前暫時領先,美國勝在率先研發出大模型,算力很強,而中國勝在人工智能的商業化落地,以及大數據和云計算的不斷迭代。
客觀地說,中美人工智能綜合實力差距并不大,上半場美國暫時領先,下半場中國企業必將快速趕上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