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3000 字,時長約 6 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中美之間的博弈注定是一場持久戰。雙方不僅比拼實力,更考驗彼此的耐心和智慧。
最近,中國幾次出招越來越有“文明古國”的不凡氣度了。
在金庸武俠中,刀來劍往是最低級的打法。真正的高手出招,往往出其不意。風清揚為什么最厲害,因為他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化境。
美國發動貿易戰、芯片戰、實體清單,看似兇猛,其實不過是初級的打法,靠蠻力而已,談不上智慧與高明。如果中國也“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回擊,反而正中美國下懷。
真正的招數,是忘記招數。
2023年12月1日起,中國宣布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2024年5月15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即日起,在中國沿海所有郵輪口岸全面實施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政策。今年2月至4月,德國途易郵輪公司陸續組織1萬名游客來華旅游。
這看似與美國無關,但其實非常高明。既然美國的目的是“脫鉤”,中國就要努力掛鉤。免簽就是很有智慧的一招。
不要小看這一招。前幾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外國人離開了中國。最近幾個月,大家忽然發現身邊的外國人明顯多了起來。我最近幾次出差,飛機、高鐵都能遇到一些老外。有次在蘇州酒店,一樓酒吧里滿是老外,人聲鼎沸。在門口與老外交流,有來自巴西的,有來自愛爾蘭的,他們都非常喜歡中國,佩服“中國制造”無所不能的神奇。我感覺,美國不喜歡中國,但熱愛中國的國家多的是!
2024年5月故宮游客
數據也證實了免簽的威力。今年一季度,上海的進境外籍旅客達118.5萬人次,同比增長6.9倍。
還有一個細節體現出政府的“用心”。國人可能不覺得,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接近“無卡無現金社會”的國家,外國人到中國最大的痛點居然是“花錢難”:打的、吃飯、購物,離開微信、支付寶寸步難行。這看似一個小問題,卻會嚴重影響外國人來中國的旅行體驗。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提出了很多具體舉措,“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上海的五星級、四星級甚至三星級以上的飯店都已經重新升級改造了POS機;多地的機場、景點、購物場所也都布設了外卡POS機。國內國外都有電子錢包等產品,實現互通在技術上也不難,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外國游客綁定國內移動支付系統的程序比較復雜,經常會因習慣差異等各種細節原因被卡在eKYC身份認證環節。
上海花園飯店(1960年毛澤東在此接見蒙哥馬利元帥)
這些難點現在正逐一得以解決,比如簡化電子錢包的身份驗證程序,試點小額免認證功能;或者針對那些實名制敏感用戶,嘗試通過對境外銀行卡認證的方式曲線完成。據支付寶數據,“外卡內綁”前十大來源國分別是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日本、泰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印尼。
2024年一季度,入境人員移動支付交易3900多萬筆、金額56億元,同比增長近11倍。
其實,中國最應該給予單方面免簽的是美國。
現在美國彌漫著“中國威脅論”,描黑中國成了美國政客的政治正確。這其中,固然有一些政客和陰謀家刻意的歪曲,但其之所以能廣為流行,與美國對中國的“不了解”有關。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美國的主流媒體例如《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習慣于對中國“選擇性報道”,好消息視而不見,壞消息就大肆渲染。日積月累,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就被“洗腦了”。結果可想而知,華盛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4年5月的數據顯示,81%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2012年這一比例只有40%。
美國公眾這么容易被洗腦,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人根本沒來過中國。“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從來沒來過中國,談何客觀看待中國?這是陰謀論的土壤。
其實,美國民眾與中國民眾一樣,大家關心的都是生活、就業、旅行,美國人對中國的負面看法主要是美國政客和媒體“操縱”的結果。
美國長期從事中國事務觀察的彼得·沃克在2020年感嘆,美國太不了解中國,“直到最近,美國人對了解中國仍缺少興趣”。來過中國80次的麥肯錫榮休董事彼得?沃克(Peter Walker)說,“許多美國政客在指責中國的時候,忽視中國自身的發展需求。他們非常欠缺對中國的理解,尤其是兩國在歷史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約有2600萬中國人到過美國,但只有不到100萬美國人到過中國。美國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些美國精英對中國及其治理模式也一無所知。無知自然會導致誤解。”
據美國晨間咨詢公司對調查佩洛西竄訪臺灣的調查顯示,居然66%的美國人不知道臺灣在哪。這樣對中國缺乏了解的群體,卻有16%的人主張襲擊中國本土,主張實施經濟制裁脫鉤的達到一半。可見美民眾被蒙蔽的無知。
與66%的加拿大人和76%的英國人相比,只有大約40%的美國人有護照。沒護照就沒法出國旅行。
據估計,有3-4億中國學生(約占中國人口的25%)正在學習英語,而學習中文的美國學生只有20萬左右(約為美國總人口的0.06%),自2016年以來,學習中文的美國大學生人數下降20%。2006年美國《國家地理》一項調查發現:近75%的美國受調查者認為中國最通用語言是英語。
2015年《全球游客報告》調查發現,平均每個美國人只去過3個國家。雖然美國是全球旅客的“必游”景點,但是美國人只到過全球2%的地方。而且,美國人最喜歡去的地方還是兩個鄰居:加拿大(26%)和墨西哥(23%)。
在我看來,向美國單方面免簽,不失為神來之筆:
1、凸顯中國5000年文明古國之泱泱大度,“以德報怨”,“將”美國一軍,占據中美博弈的“道德制高點”;
2、讓更多美國民眾“眼見為實”,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削弱“中國威脅論”的群眾基礎;
3、促進旅游,為經濟增長創造新動力,外國游客的消費也可以緩解國內的“供需失衡”壓力。
4、在美國的選舉體制下,政客不敢違逆“民意”的。一旦民眾認知改變了,政客們“上下其手”的空間就小了。
美國反對越戰大游行
鄭重建議:
1、向美國單方面免簽;
2、邀請美國的一批“意見領袖”、網絡紅人、青年人來華旅行,以增加了解逐步消融對中國的偏見和誤解。
最高領導人說:“中美關系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這句話是非常深刻的。2023年11月中國領導人訪美期間表示,中方未來5年愿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青年人更愿意學習新事物、成見少。馬英九來大陸訪問,每次都帶一批臺灣青年,也是這個道理。從認知入手,春風化雨。
《道德經》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中國不應陷入與美國的“爭斗”,而應以自信和大度“做好自己的事”。如此一來,就可以輕松跳出看似被動無解的貿易戰。
向美國單方面免簽,就是落實“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的實招、大招。這一招的威力,相信會勝過無數口水戰。
劉勝軍@舟山.枸杞島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