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 2600 字,時長約 5分鐘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我是劉勝軍,關注我,擁抱“大歷史觀”和“政治經濟學”,走出“大變局抑郁癥”。
5月底,房地產新政頻出,市場歡呼“歷史性轉折點”、“史詩級利好”、“重磅王炸”,形容詞都用盡了。
真的如此嗎?市場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一定要敬畏市場,敬畏市場就是敬畏規律。以上證房地產指數為例,5月17日政策組合拳出臺后,指數并未出現預期的大漲。
這說明了什么?市場還在疑慮、觀望和等待。
從成都、杭州等熱門城市解除限購,到降首付、降公積金貸款利率、取消房貸利率下限,再到設立3000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真金白銀去庫存。如此多的利好一起發力,傳遞出清晰的信號:決策層真的希望房地產能止跌回穩。
但,為什么市場反應不及預期?筆者認為,問題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京滬廣深仍未取消限購,市場的解讀是:決策層對政策力度仍有疑慮,擔心2016年“去庫存”后深圳房價一年暴漲96%的局面重現,以至過去三年的調控前功盡棄。
2、疫情三年的疤痕效應和世界百年未有大變局的心理沖擊,被低估了。很多人是真沒錢了,很多人是有錢不敢花了。在疫情中,“手停口停”導致中低收入階層收入來源銳減,恢復元氣需要相當長時間。雖然社會整體上“錢已經不少了”,但增加儲蓄以預防未來不確定性的心理很普遍。從2020 年1月到2024 年1 月,中國家庭銀行凈存58.24 萬億元,且82% 是定期存款,相當于2009 年到2019 年的總和。這是“預防心理”最明確的信號。黃金價格的大漲,雖然是國際市場帶動的,但也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的“不確定性預期”(亂世黃金)。
這一輪刺激政策,核心是降低購房門檻,但如果不改變收入預期,大家還是不敢出手。買房者很清楚:低首付,意味著更高的月供負擔。
按筆者觀察,現在最有能力買房的不是剛需,而是改善性需求。但問題是,一線城市的改善性需要往往會遇到限購的紅線而只能作罷。
3、雖然從房價平均下跌幅度來看,并不特別嚇人,但市場的感知往往是從身邊的觀察得出的。實際上,與高點相比,樓盤價格腰斬的并不少見。這樣一來,大家腦海中原來的“買房賺錢”觀念被身邊的“買房套牢”案例所取代。中指研究院《2023年全國法拍市場監測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法拍房掛拍套數較上一年增加36.7%,達到79.6萬套,但成交數量只有14.9萬套。每一套法拍房背后,都有一個傷心的家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種心理轉變所形成的沖擊不可小覷。
4、過去幾年,由于經濟增速下行、疫情沖擊、市場出清、三條紅線,不少企業陷入“資金鏈危機”,拋房套現的需求很大。這種拋售壓力,限制了房價回溫的空間。截止2024年4月,房價已經連續25個月負增長。無論一二三線城市,普通民眾隨從可見空置的或爛尾的樓盤,這種肉眼可見的“供大于求”現象,也會給購房者的沖動潑一盆冷水。
5、經過這幾年的房地產下行,很多沖動型購房者正在清醒過來。最典型的就是當時滿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沖動去海邊買房的人,現在發現不僅沒空去住,而且海景房的潮濕是個大麻煩。簡而言之,現在大家買房更理性、更冷靜。
6、雖然決策層鼓勵地方政府收購商品房作公租房,且杭州臨安已經公告宣布收購,但總數預計在200套以內。市場很清楚,由于土地出讓金的銳減,現在地方政府斷糧,連應付公務員工資都心力憔悴,即使有收購愿望,能力恐怕有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政府收購商品房還存在一個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對公租房需求最大的是一線城市,但房地產庫存最嚴重的是三線城市。換言之,三線城市收購商品房干什么?
7、雖然中央明確“保交樓”,但買房者依然擔心會遇到爛尾樓。前段時間,連“尖子生”萬科都陷入資金危局,在這種情況下,有哪個開發商是安全可靠的?這恐怕是影響購房者買房決策的頭等大事,畢竟一套房背后就是一個家庭甚至六個錢包。自2024年1月下旬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建立以來,‘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金額已達到9350億元,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問題和白名單覆蓋面有限,公眾的開發商安全焦慮依存。1~4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同步下降47.9%,全國房企到位資金同比下降24.9%,這些數據讓人放心不下。目前期房銷售大幅下滑、現房銷售顯著增長,證明了這一點。
結論是什么?正如李清照那句詞所形容的:過去幾年的嚴厲調控勢大力沉,讓房地產市場陷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最近的大力度政策,令人驚喜,但可謂“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怎么辦?
接下來,政策發力點應該瞄準:1)改善民眾收入預期;2)降低開發商風險系數,改善資金鏈狀況,最小化購房者的后顧之憂。
只有供給側(穩定開發商)、需求側(解除購房限制)同步發力,才能取得顯著效果。
具體而言,建議:
1、通過大規模的消費券,緩解疤痕效應,提振消費信心;
2、探索以個人房貸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方式,鼓勵中產階層買房積極性;
3、進一步解除一線城市限購,借鑒新加坡模式,以階梯式印花稅方式提高多套房產的邊際成本;
4、通過落實《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實打實的具體行動穩民企,進而穩就業、穩收入,改善收入預期;
5、借鑒新加坡模式,解除對開發商的貸款限制,但開發商的資金使用須由銀行監管,杜絕資金挪用所導致的爛尾樓現象。從長期來看,從期房轉為現房銷售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加坡房地產,很神奇又很簡單);
6、擴大REITS模式,實現開發商融資來源多樣化,將房地產風險和收益從銀行體系外移到社會公眾分享,市場定價比銀行定價更為合理。開發商很容易收買銀行高管,但不大可能收買分散的社會公眾;
7、建議中央明確未來若干年大幅度縮減土地供應指標,引導社會預期。
劉勝軍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