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重遠投資觀”關注我哦!
上周六杭州某如突然電話聯系我,說給我發了一份解約協議,要賠我違約金并強制解約退房。
這讓我感到很意外。眾所周知,2020年蛋殼公寓倒閉后,長租品牌就不剩幾家了,而某如可以說是龍頭。
我杭州這套房子是2017年委托給某如,去年續約過一次,合同到期日是2026年。整個疫情三年,某如也沒解約過,這次卻寧愿賠付兩個月的違約金也要退房。
另外我上海也有一套房即將到期,上海某如也堅持不續簽合同了。
顯然,某如強制解約的直接原因,是當下一二線城市不斷下滑的租金,已經擊穿了某如簽約的成本線。
但我認為并非表面這么簡單,因為無論上海還是杭州,我都嘗試過和某如協商降價續約,但某如不肯,依然堅持要解約。
如果僅僅是租金下滑,大不了按降價后的價格重簽一份協議就行。所以這背后一定有讓某如感到害怕的租賃市場的不確定性事件。而這個不確定事件會對某如造成不可控的虧損。
那么這個不確定事件是什么?是否對我們的日常買房決策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投資股票我們是專業的,而分析股票就是分析背后的公司。所以我們分析公司就是專業的。這次我們來嘗試分析下,某如怕的不確定性,到底是什么?
如果我們分析某如的盈利模式,可以立即想到的有以下這三種:
1 租金差價
這個很好理解,比如市場價1萬的房子,你托管給某如8500元,中間的1500,就是某如的差價收入,用于給員工發工資和獲得盈利。
2 裝修利潤
某如每拿到一套毛坯房,就會裝修和置辦家具。由于是大批量裝修和置辦家具,所以可以直接找工廠生產拿貨。和我們自己裝修的零售價是有很大差別的。但房東如果中途違約,是要按照零售價賠付裝修和家具家電的。
3 保潔服務
某如的房子,都是強制保潔的,這部分費用,也是客戶要強制支付費用的。
但以上三點,其實都沒有說到某如的盈利核心上。因為即使是租金下跌,在這三點上某如都是可以賺錢的,并不影響某如降價續約。
那么,影響某如續約的,其實就在于某如的一個隱秘的盈利項目。
那就是:通脹!
找某如托管過房子的兄弟們大概都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托管的時間越長,某如給的租金價格越高,并且每年還會有小幅調漲。對于那些需要某如裝修的毛坯房,某如的簽約要求至少是4~5年。
第一年和房東簽約時,當下的簽約租金讓房東滿意,然后匹配昂貴的違約金(一般是裝修費+3個月的違約金)鎖定房東側成本,賭和房東未來的通脹預期差,在最后兩年賺到超額利潤,就成了某如賺錢的核心底層邏輯。
某如,賭的就是通脹超預期,也就是市場租金上漲的超預期。
但很明顯,這幾年,某如賭錯了,租金不漲反跌,于是原本讓某如賺到超額利潤的邏輯,反而導致了某如的虧損。
而當下某如之所以不肯續約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定價體系已經崩塌。
也就是說,如果要續約,我到底要按照什么價格續約?如果按照當下的市場價,比如說市場租價1萬的房子,按8500簽約了,兩年后市場租金跌到8000了怎么辦?
為了規避這個租金下滑的風險,那么市場價1萬的房子,我按7000收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理由有兩個,第一個價格如果和市場價相差過大,房東可能不認可,第二個是7000就能保證不虧嗎?萬一租金下跌超預期怎么辦?
所以,這種保底模式的簽約,從商業模式上,就已經被不可預測的租金下跌,搞得崩塌了。
這就是某如遭遇的最大的不確定性。
如果我們順著這個不確定性再深挖下去,我們可以從影響租金的三個層面來做一個大致的預測。
1 貨幣層面
這個央行已經在5月的報告中提過,要適應M2增速的放緩,不要有規模情結。
“當前,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化為需求約束,對該變化還有個認識、適應的過程,仍有“規模情結”現象?!?/blockquote>
也就是說,未來貨幣總量可能要漲不動了。
2 供給層面
大量的新建公租房保租房,以及收儲的開發商庫存,未來都可能會推向市場,增加供給。
3 需求層面
如果我們假設一個中產,25歲碩士畢業開始租房,那么從2024年碩士畢業倒推回去,今年畢業的學生應該就是1999年出生,當時的出生人口1900萬+,而四年后的2003年就下降到1500萬+,人數劇減20%左右。
也就是說,無論貨幣增速放緩,還是供給增加,又或是需求人口萎縮,似乎都指向了同一個結論。
那就是,租金下跌。
基于這個巨大的不確定性,某如,也害怕了。
因為房租不斷上漲的邏輯,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分析到這里,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應該已經有了結論。但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在這里,因為租金,對大多數人是無關緊要的。
租金漲一點跌一點,最多就是影響一點現金流,對我們持有的財富體量本身影響并不大。
但這里面有個要命的問題,就是租金會直接影響到房價的估值邏輯。
資產怎么定價?
資產的價格,在于其未來所有現金流的折現。
換句話說,房產價格,在于其未來所有租金的折現。
而租金有兩個要素,一個是租金本身,另一個就是租金增速。
我們假定,在一線城市,在租金維持不變的情況下(租金增速=0),4%租金回報是合理估值。那么也就意味著25年,我們可以通過租金拿回我們的房價本金。
但如果租金回報只有2%,25年我們可以拿回我們的本金嗎?
這個取決于租金增速,當租金年均增長5%時,假設房價不變,25年后,租金回報會增長到6.77%。那么如果以這25年為整個周期,平均租金回報是在4%以上的,也就是25年可以拿回房價本金。
也就是說,2%租金回報的房價是否合理,取決于預期租金增長速度。如果增速為5%,則房價的性價比,反而高于那些4%租金回報,但租金不漲的房子。
這也是為什么過去20年,我們國家的租售比遠低于發達國家,但房價還能持續上漲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的租金增速遠高于發達國家(背后的邏輯在于居民收入增速很高)。所以算下來的房價反而比發達國家更具性價比。
但現在,這個租金增長預期沒有了,從某如的解約行為,我深深感受到了這種租金增長預期改變后的可怕。
這是不是也對應著,房產的估值,也要發生劇烈的變動了。。。
后記:
寫這一篇文章,是因為最近有個粉絲問我,在他的家鄉(某弱二線或三線城市),可以買到4%租金回報的房子,然后貸款利息只有3%左右。問是不是可以通過買入,抵押,再買入,再抵押這個循環來套利?
但這其中的危險在于,債務是剛性的,而租金是浮動的。由于我們現在的出生人口已跌至1000萬以下,所以未來遠期的租金水平,是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的,特別是對于人口可能流出的弱二線或三線城市。
你買到了4%租金回報的房子,只用了3%的貸款,并不代表你就一定比對手盤聰明。因為現在看起來可以套利的利差,未來也可能因為租金下跌而轉負。而屆時如果房價不值錢,剛性的債務則全部需要你靠勞動來償還。
也就是說,在租金可能面臨下跌的不確定性下,我們負債買入房產的行為,需要更加謹慎。
全文完。既然已經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知乎4200贊)
(知乎2700贊)
(知乎2300贊)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先點擊以下知識星球的介紹鏈接看一下: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跟我以及3400多個朋友一起,共同探尋投資和財務自由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