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廢漕改海斷然不許”。面對明朝海運改革的失敗,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如是總結道,以“百萬漕工”生計為由,“廢漕改?!笔?,效率低下且腐敗的漕運成為壓倒明朝財政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實上,“百萬漕工”并不代表真正的漕工,而是與漕運相關的利益集團為防止利益受損而找的托辭。在明朝消亡的近四百年里,“百萬漕工衣食所系”的這句話,也成為相關利益集團阻撓先進生產力發展的代名詞。
不過,從蒸汽革命到電力革命再到信息技術革命乃至如今的人工智能時代,隨著新生產力不斷取代舊生產力,“百萬漕工”也并未失去其謀生的方式,而是在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了生活水平的提升。
近期,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新業態的出現也引起不小的爭議,也有少數人提出擔憂,認為AI會"搶走人類的飯碗"。
在業內看來,技術革命的確會讓一部分崗位永遠地消失,但新技術的誕生不會讓工作機會減少,而是會帶來全球經濟的下一個增長奇跡,同時創造更多新工作崗位。
以汽車產業近百年的發展歷史為例,汽車取代馬車,雖然讓馬車夫的工作消失了,但是汽車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體系之一,創造的就業崗位數以億計。單在中國,就有3000萬人從事與汽車相關的工作。
如今,作為人工智能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自動駕駛的出現也帶來了汽車和出行領域的重大變革。
首先,科技發展帶來的是人口結構的升級,帶來新職業的誕生。同樣,自動駕駛的發展帶來新的就業機會,例如,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生產、維護等工作產生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并誕生安全員、監督員、調度員、采圖員、數據標注師等新興職業。不僅僅是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科技企業,包括滴滴、T3出行、如祺出行在內的出行服務平臺也在加碼自動駕駛。
某招聘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自動駕駛產業招聘的職位數是2020年的兩倍;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3年未來就業報告》測算,未來5年,全球企業預計創造約690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與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有關的工作需求漲幅明顯。英國政府也在近日表示,英國自動駕駛的發展將釋放高達420億英鎊的行業潛力,預計到 2035 年還將創造 3.8萬個技術性工作崗位。
其次,作為人工智能賦能汽車行業的典型應用場景,自動駕駛涉及芯片、操作系統、物聯網、城市基建、檢測認證等相關產業發展,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賽道,誰抓住了風口,誰就將在下一輪產業升級、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占得先機。
在傳統汽車產業面臨轉型和升級的當口,以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還在與包括武漢在內的更多城市產業升級共振,給城市發展帶來新機遇。近期,杭州也正式開放全市八城區和桐廬縣城區共計3474平方公里作為智能網聯車輛測試應用區域,建設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試點標桿城市。
最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作為新質生產力的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全球競爭的關鍵領域。美國、德國、日本等多個傳統汽車制造國早已經針對自動駕駛立法,并從國家戰略層面實施產業部署。
在我國,早在2015年,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就被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無人駕駛被列為汽車產業未來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超過15000公里,道路測試總里程7000多萬公里。與此同時,我國Robotaxi、無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車、干線物流以及無人配送等多場景示范應用在有序開展。
當前,我國自動駕駛正處于規?;涞氐年P鍵期,需要各部門、各地方在現有政策法規基礎上,進一步加快自動駕駛相關立法,培育和壯大自動駕駛這一新質生產力。這不僅僅對于中國智能汽車下半場有定心丸作用,對于中國汽車產業全球領跑也有提振作用。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將明確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要求,在法律層面明確自動駕駛汽車上路通行、交通事故處理及責任分擔等內容。
以史為鏡,技術的進步應避免因”百萬漕工衣食所系”而停止”廢漕改?!?。無論是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是自動駕駛的出現,都是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人口結構的升級也是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必然,斷不可因噎廢食。
未來,隨著法律法規、相關政策的逐步完善,作為新質生產力的自動駕駛也將讓全社會共享技術發展的成果,讓自動駕駛真正造福千家萬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