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原創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DT商業觀察,ID:DTcaijing;作 者:張晨陽 數 據:張晨陽、編 輯:鄭曉慧 設 計:戚桐琿、運 營:蘇洪銳 監 制:李晶禹。
最近的水果頂流,當屬榴蓮。
今年5月,榴蓮頻繁登上熱搜,微博上有3個榴蓮相關話題瀏覽量超過兩億;水果店的貨架C位、各大生鮮電商平臺的爆款榜單也少不了榴蓮,可謂是活脫脫的“門面”。
《DT商業觀察》還留意到:就在今年,榴蓮的熱度也燒到了快手上。在這個以短劇、老鐵文化聞名的平臺上,榴蓮生意正做得如火如荼。
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快手榴蓮GMV同比增長68.9%,動銷商家數同比增長34.6%,今年1月增長更猛——快手榴蓮GMV同比增長180.4%、訂單量同比增長182.2%。
《DT商業觀察》想要借由“快手榴蓮熱”這一切口,從數據角度分析,現如今榴蓮到底“熱”到了什么程度?背后對應著什么樣的趨勢?
快手榴蓮熱背后:
中國人一年吃掉5億顆榴蓮
快手榴蓮大賣的背景是:中國人真的、真的很愛吃榴蓮。
不同于其他水果,目前我國的榴蓮絕大部分依賴進口,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02年我國鮮榴蓮進口量還只有2.82萬噸,2019年漲到了60.5萬噸,到了2023年,鮮榴蓮進口量已經高達142.6萬噸,進口金額67億美元。
如果按照一顆榴蓮5-6斤來計算,過去一年,中國人吃了5億顆榴蓮。
匯豐銀行在2023年發布的報告則顯示:“得益于中國消費者對榴蓮的喜愛,全球榴蓮需求同比飆升400%,而中國占了全球榴蓮需求的九成以上?!?/p>
今年5月榴蓮季再次來臨,泰國農業部公布了一組數據:2024年5月1日到12日,泰國進入中國的榴蓮每天1000貨柜到1300貨柜,每貨柜20噸。
也就是說,在“五一”期間到“榴蓮季”高峰時段,中國人平均每天約吃掉2萬噸鮮榴蓮。
除了總體銷量的暴漲,榴蓮的銷售渠道也在變得多元。
過去,榴蓮的銷售以線下為主:商超、菜市場以及各大水果店。現如今,直播電商成了線下榴蓮銷售渠道的重要補充,淘天京東、盒馬山姆、拼多多抖音,遍布榴蓮的身影,快手也是其中之一。
快手頭部生鮮達人@小瑜姐 告訴《DT商業觀察》,今年4月底到5月中旬的直播GMV已破兩千萬,而這千萬GMV幾乎全靠榴蓮單品撐起。
“榴滿季”(一家專注泰國榴蓮在中國銷售的榴蓮供應鏈公司)負責人張建先生也提到:今年快手榴蓮訂單成交量超出想象,現在最高的日訂單量在4萬單左右。
那么問題來了,都是賣榴蓮,快手直播間有什么不同?
榴蓮卷進直播間:更低的價格、更大的市場
我們不妨先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通常來說,人們在購買榴蓮時有兩個主要痛點:
- 價格太貴。榴蓮本身種植成本就高,再加上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運輸成本高,價格一直高居不下,過去幾年,鮮榴蓮一度被炒到過三、四百元一個。
- 品控難保證,挑選時容易踩雷。去年開始,社交媒體上就流行“報恩榴蓮”“報仇榴蓮”的說法,原因是開榴蓮就像開盲盒,濕包、干包、死包;三房、四房五房都是玄學,一不小心就容易成為大冤種。
針對這樣的痛點,我們結合數據和采訪總結出快手榴蓮熱的三個原因,分別是:價格低、直播透明、人群有消費力。
一斤不到30元,價格接近批發價
從行業整體來看,今年榴蓮的價格確實比去年同期更低。
根據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2023年5月榴蓮的全國平均批發價是56.9元,而2024年5月是51.2元。
具體到平臺端,榴蓮也變得更有性價比。
在快手上,賣得最好的當屬來自泰國的“金枕頭”。
我們查看了5月份銷量最高的鮮榴蓮單品,是來自@小瑜家鮮果企業店的金枕榴蓮,并計算了不同規格的單價,發現它的價格已經和市場平均批發價相差不大,甚至更低:3-4斤的鮮榴蓮只要99元,平均一斤不到30元,商家還承諾“包3房”。
價格便宜的一個原因在于,這種銷售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
通常來說,在傳統渠道,一顆泰國榴蓮要真正到消費者手上,要經過3到4道環節。榴蓮從產地倉到國內倉是第一道環節,接下來發往水果批發市場是第二道環節,在到達商超和水果門店最終銷售門店前,可能經過一批二批三批等多個批發環節。
但根據快手達人 @小瑜姐 的采訪,直播間的榴蓮是“泰國工廠直供,運輸到自家的云南倉庫,再通過自己的主播直播,成交訂單、發貨?!?/p>
快手電商果蔬行業負責人張玉也曾在公開采訪中提到這一點:“果蔬從源頭基地出產后,一般要經過農產品經紀人、產地一級批發商、銷地一級和二級批發商,才能進入到零售終端,總加價率達到7-8成或者更高。如果通過快手這樣的平臺,直接從產地到主播,能省去45%的中間加價。”
而這些省去的成本,一部分用來打下榴蓮價格,另一部分則以利潤的形式流向快手商家。
直播、溯源,在線教老鐵開榴蓮
在快手賣榴蓮時,榴滿季的負責人張建先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老鐵是第一次吃榴蓮或者對榴蓮不熟悉,不知道怎么開榴蓮,于是出現了“鋸榴蓮、刀劈榴蓮”的場景。
因為這樣,商家為此特意在產品界面放了提示圖,禁止用戶“生切榴蓮”。
在快手的直播間,還有很多這樣的達人,在賣貨的同時科普榴蓮:講解不同品類的區別、如何挑選、如何開以及如何保存。
@榴蓮大叔(胖噸噸)、@田大叔生鮮優選等達人還在快手上通過短視頻或直播對泰國榴蓮“溯源”,直接在果園進行實地探訪和講解榴蓮。
新線城市老鐵購買力不輸高線城市
榴蓮“走下神壇”,市場也對榴蓮有需求。
2023年全年,快手“榴蓮”的搜索量同比增長138.3% 、榴蓮買家數同比增長36.9%。
快手達人@小瑜姐 告訴《DT商業觀察》,很多快手老鐵是通過自己的直播間第一次吃榴蓮。
“好多粉絲說以前在外面買個榴蓮二、三百元,舍不得。但我們家有像試吃一樣的那種,五六十元一個,他們就會想著買一下嘗嘗,然后愛上吃榴蓮,這是這幾年的變化。”
快手達人@榴蓮二哥 則觀察到,快手老鐵的粘性高、復購高:“很多粉絲一到榴蓮上市的季節,來問我什么時候有榴蓮?因為去年在我家買的特別好吃,比較相信我,所以他寧可等一年,等我賣的時候在我這買?!?/p>
根據快手大數據研究院,今年4月快手的榴蓮消費人群中,女性占比接近8成、31歲-40歲的群體支付GMV占比超過三分之一、新線城市(即3-5線城市,下同)的買家數占比61.7%,也就是社交媒體上常說的“小城貴婦”。
此外,新線城市的支付GMV占比為61.1%,和買家數占比非常接近。
這意味著,這部分新線城市人群對榴蓮的消費力,和高線城市不相上下。
從“高奢”到“超級水果”:榴蓮走向大眾,大眾水果消費升級
在一定程度上,快手的榴蓮熱,對應的是榴蓮從小眾逐漸走向大眾的趨勢。
過去,榴蓮因為價格昂貴和無法四季供應,常被認為是“高奢”,有些狹隘地講,榴蓮更像是稀缺的“中產水果”。
現如今,榴蓮已經成為一種“超級水果”。
(2004年,美國曾流行起“超級水果”的概念,它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高昂的人氣帶動迅猛的消費”。書籍《成功超級水果戰略》中,進一步提出了衡量一種水果是否可能成為成功的超級水果的六要素:感官誘人,新奇,方便,供應量可控,有潛在健康益處,全方位的市場營銷。)
回看榴蓮在中國的“成熟”簡史,是供應端和消費端的雙向奔赴——
供應端在升級:更多的產量、更快的運輸、更多的渠道;
消費認知在升級:更多人知道榴蓮、愿意消費榴蓮。
10年前,我國榴蓮的進口量只有29.88萬噸,還不如2023年的零頭(142.45萬噸)。
不過,這段時間正是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期。再加上2016年,淘寶直播上線,直播電商拉開序幕,榴蓮走進越來越多人的視野。
從百度搜索指數來看,“榴蓮”的搜索量在每年的榴蓮季(5、6月份)都會達到當年高峰,但在2015年、2016年左右有明顯升高的趨勢。
到了2019年,榴蓮進口量達到了60.47萬噸,超過了當年的網紅車厘子,成為我國進口量最多的水果。
不過,在2023年之前,我國進口榴蓮的進口國很單一——幾乎被泰國壟斷,這意味著,從進口量到價格都相對難控制,再加上運輸成本,榴蓮價格高居不下。
2021年,“中老鐵路”正式運營,泰國榴蓮的運輸時間大大縮短。根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得益于中老鐵路的快車,泰國榴蓮進入中國的時間大大縮短。過去海運需要約7天、公路運輸需要約5天,而如今只需3天?!?/p>
不僅如此,2022年8月,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允許符合要求的越南鮮食榴蓮進入中國;到2023年,來自越南的鮮食榴蓮已經占總進口量的34.55%。
與此對應,中國人的水果消費在變多、認知在升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居民人均干鮮瓜果類消費量為40.3千克,到2022年已經達到了人均54.7千克。
《DT商業觀察》此前也寫過不少選題,在如今的消費尤其是吃吃喝喝上,低線級城市的人群其實很有消費意愿和消費力。
都說現在是存量時代,但這些年,多個大品牌的“下沉”都論證了新線城市仍然有巨大增量空間。
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中國個人消費規模將增長至65.3萬億美元,超66%的增長來自于三線及以下城市?!?/strong>
榴滿季的負責人張先生在快手上賣榴蓮時也發現,榴蓮的品質很重要:“只要認可貨品,不管多少錢,都有老鐵買得起。”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的快手榴蓮熱,既是榴蓮大眾化趨勢下的必然結果,也是新線城市群體購買力強的又一有力證明。
根據快手2023年財報,快手月活躍用戶規模達到7億。具體到電商部分:去年快手電商總GMV超過1.18萬億,電商月均買家數突破1.3億。
老鐵們“買買買”的熱情帶火的不止榴蓮,還有更大的果蔬行業。
快手電商聯合快手三農今年正式啟動“興農計劃”,除榴蓮外,將更多源頭農產品從田間地頭推向全國消費大眾市場。快手電商數據顯示,果蔬行業2024年一季度GMV同比增長超66%,訂單數同比增長超114%。
當“榴蓮們”走下神壇,當果蔬銷售逐漸線上化,擁有7億老鐵的快手,就是商家們和行業的新增量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