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自述
來自一位聽障童書編輯的
摘要
我兩歲時得肺炎注射的那支救了我命的慶大霉素,又要了我的命,讓我成了聽不見聲音的小怪物!
我是鄒媛,是一位童書編輯。
入學前,家人才知道我兩歲時得肺炎注射的那支救了我命的慶大霉素,已經又開始“要命”了。幼兒園的老師發現我集體活動時候反應總比其他小朋友慢一拍,不愛說話,于是勸家人帶我做個檢查。最初大家猜什么的都有,最恐怖的一個就是我腦子可能有問題。一系列檢查結果出來,果然好消息和壞消息攜手而來——好消息是腦子沒問題,壞消息是聽力已經出現嚴重的下降。我兩歲時得肺炎注射的那支救了我命的慶大霉素,已經又開始“要命”了。
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治療和就學。感謝我的父母做了偉大的決定:除了帶我開始和時間賽跑的治療,還堅持把我送進人大附小,而不是聾啞學校。雖然每天輾轉于家、學校、醫院,少不更事的我并沒有太多煩惱,每天和同學一起學習玩耍,結伴上學。那時候我們很多同學都住在人大校園里,大家不僅是同學還是一起長大的發小。
老師把我的座位安排在教室的前排。那時最開心的事兒就是沒聽到老師說的話時候,我會看向同桌,看向我周圍小伙伴,很快會有紙條遞過來,上面有老師剛講的話,或者留的作業。小紙條被老師逮住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如果聽不清就舉手問,還批評了傳紙條擾亂課堂秩序的同學。于是,之后大家跟老師玩起“躲貓貓”,紙條行動還在繼續,只是遞過來的是管里塞著紙條的筆,夾著紙條的書本,以及一切具備傳話條件的小物件,既要“完成任務”又要躲過“敵人的圍追堵截”,似乎有些“艱險”,我們卻樂此不疲。
同學們會問我,每天總是早走一會兒干嘛去呢,而我會給他們講,中醫針灸的針三寸六寸十寸都有,扎進身體里并不一定都很疼;有些聞起來怪怪的湯藥喝起來居然是甜的;有個用氣功給人治病的老爺爺,牙都掉光了;西醫那些瓶瓶罐罐里的大片小片,有的和我們吃的mm豆一樣好看……
然而我的聽力還是下降了,不得不戴上助聽器,突然間我發現自己和周圍小伙伴有點兒不一樣。盡管大家一如既往地關心我,那種“有點兒不一樣”的想法還是像個小火苗一樣在心里藏著。怎么去撲滅它,或者,到底要不要滅掉,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戴上助聽器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像個怪物,又加上我坐在前排,好像大家上課沒在看黑板,都在看怪物。
體育課時,因為怕摔壞,我會把助聽器摘下放到保護的小盒子里,再用袋子裹好,塞進書包的最里層,最后再把書包推進課桌抽屜深處。我特別喜歡上體育課,不光因為我們體育老師風趣幽默、和藹可親像鄰家大叔,而且因為只有那個時候我才覺得自己和大家一樣可以奔跑打鬧,不再是怪物。
有一天體育課回來,我還沒到座位,就看到大家都在圍著當時班里最淘氣的小凱,他手里正拿著我塞了又塞,藏了又藏的助聽器小盒子。看見我來了,他舉著問我:“嘿,這個我戴不上啊,怎么戴呀?”霎時間所有的同學齊刷刷看向我,我愣住了,心里的小苗此時不知怎么噌地長了起來,我想回家,更想找個洞立馬鉆進去。我只是回到座位上趴著哭,后來老師批評了小凱,他也道歉了,這些都沒有阻攔我覺得自己更像怪物。我暗暗發誓,要做學習最優秀的那一個,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擺脫怪物的影子吧。
我上初中了,遇到了我的大怪物。
“小升初”很順利,我在八一中學里度過了六年中學時光。在這里,離開了當年的發小
同學,離開了總是給我特殊照顧的老師們,還有當年那些承載我所有快樂的小紙條。新老師
很親切,新同學很友善,一切都是嶄新的。接踵而來的便是繁重的學習,和小時候一樣,我仍然覺得只有用學習成績來證明自己不是怪物。學習的任務越來越繁重,我給自己施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入學時八個班第一名的名次并沒有因為這些保持住,反而下滑到班級十幾名,我出現了嚴重的偏科。
班上語文劉老師很像一位知心的大姐姐,她每周布置寫周記,讓大家寫自己心里想說的。每次不管我寫了什么,她都鼓勵我多寫寫心里想說的,并總在末尾用紅筆做長長的批注,這些批注,讓我想起當年那些溫暖的小紙條。在這里,她還給我留下了她自己的秘密:被嚴重的近視困擾很多年。我暗暗覺得,瓶底玻璃厚鏡片后面的她,是一個和我并肩前行的“大怪物”。有了“大怪物”的陪伴,那么就算是個小怪物,我好像也有點兒愿意。我偷偷告訴她,遇到不喜歡的老師講課,老爸厲聲呵斥,我會偷偷關掉助聽器,但是被發現后免不了一頓暴揍和呵斥。每次她都會陪我一起笑,說我太皮了。就這樣,我喜歡語文課,喜歡和語文老師有關的一切,只要她在,我就開心地覺得自己和其他人一樣,可以放心淘氣甚至偶爾遲到沒交作業忘了背書……每當這時候,她會像對待所有犯錯的同學一樣,罰我抄課文,但我心服口服,哼著小曲兒抄到半夜也沒怨言。
除了語文成績依然優秀,其它的成績卻一落千丈。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們開始幫我找奇奇怪怪的原因,令我費解的是,不管什么原因,后面總是加上一條:更何況她耳朵不好。令人難過的是,語文老師教我們一個學期后就調走了。失去了“大怪物”的陪伴,從此,我便覺得自己是一只行走在人群中的孤獨的小怪物了。
走到哪里,我都沒忘記身上的標簽——耳朵不好。凡是沒有如愿的事情,大家總是強硬地將其歸結為這一個原因,我也漸漸不再抗拒。那時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可以正視我所有的問題,哪怕說我不聰明、不努力,不上進、粗心大意等等,我都樂意接受,因為這就是真實的我啊!
課堂提問,老師喊到我的名字,和別人一樣我答不出來,但是同學的一句“老師,她耳朵不好。”我便可以立刻坐下,并不是像其他人那樣去罰站。軍訓時我也因為聽力不好免于訓練,和生病的小伙伴一起樹下乘涼。我就這樣懷揣怪怪的小火苗,磕磕絆絆熬到高考這一年。那時候,特殊教育是一個新興行業,我想都沒想報了這個專業,我急于融入那個小怪物們的群體,做那些小怪物的老師,像初中語文老師那樣,用自己的辦法將愛與力量,傳達給和我有著同樣困擾的孩子們。然而并沒如愿,我的分數不夠,我決絕地不復讀,想到還要在這個環境里被當一年的小怪物,我一天也不愿意。
上大學前,來到助聽器驗配中心,我問師傅,有沒有更小的助聽器,小一些,戴上后頭發蓋住可以看不出來。師傅告訴我,你看,咱中國人喜歡購買肉色的助聽器,為了隱蔽,所以我們通過各種工藝把助聽器越做越小,直到放進耳內看不出。但是國外不一樣,他們喜歡購買五顏六色的,和自己膚色差別大的,不光自己找起來方便,還可以此來呼吁周圍人的關愛和幫助。我當時一驚,還有人主動當怪物?不過,如果可以在一個充滿接納和理解的環境里做個所謂的怪物,我好像也有點兒愿意。
大學校園又是一片嶄新的天地,學習成績已經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在這里我結識到一群同學朋友,并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有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或者在外在,或者在內心……這時候有了短信,和大家溝通變得非常方便,我似乎沒有任何理由再把自己關在屋里埋頭看書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加入學校里各種社團,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一個學期下來,我喜歡上了這里的一切。更喜歡的事來了,有朋友幫介紹了特殊教育機構,寒假,我第一次來到培智學校做義工,主要的任務是做老師的助教。這里的孩子,有腦癱兒、唐氏兒、多動癥患兒、自閉癥患兒等等,孩子們的表現各不相同,和他們溝通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我看到,有的孩子行動不便卻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其他的孩子,哪怕只是擦鼻涕和扣扣子這種簡單的小事,而被幫助的孩子回報以艱難的微笑;有的孩子擔心上廁所給老師添麻煩盡量不喝水;在我沒聽清某句話的時候,他們尖叫著提醒對方大聲些……
在這里,我重新認識了這群孩子們。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感,給予別人以關愛和力量。之后的每年寒暑假,我都會去各種特教育機構做義工,這期間接觸到的孩子有著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礙,視障、聽障、聾啞、肢體殘疾、自閉癥、唐氏兒等等,他們樂觀、熱心、善良、聰明…….
有時候我很想問問他們,心里可曾像我一樣覺得自己是一個小怪物?如果有,有沒有人告訴你們,除了你們眼前的小鄒老師,幾乎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缺陷缺點,都有過完全一樣的感覺?
其實,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之處,從一出生,我們就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存在。可能我們的歡笑與眾不同,可能我們的悲傷與眾不同,甚至可能我們的每一次呼吸都與眾不同。我們的家人、朋友感受著,理解著我們的與眾不同,讓我們也嘗試感受、理解他們的與眾不同吧。
與眾不同的你我他,才構成了繽紛美好而生機勃勃的世界。因此,他們不該被隔離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進入普通學校學習、接受正規全面的教育,才是他們成長的需要,也是他們的基本權利。
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目前尚有很多特殊兒童沒能順利地接受融合教育,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點,是有些孩子無法適應學校的環境。雖然老師會教育和引導,但仍然免不了同學之間有意無意的躲避、嘲笑、惡作劇等等。小小年紀,除了學業的繁重,他們還要承擔更多的心理壓力,甚至出現抵抗厭學等消極情緒。而對于普通兒童,怎么去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相處?除了逃避、嘲笑、惡作劇,除了憐憫、同情之外,怎樣去調整狀態?融合教育,難道只是像雙面膠一樣生硬地把孩子們粘連在一起?我想不是的。我總希望有一種聲音,可以在孩子們年幼時轉達給他:如果某些時候你覺得自己是一只小怪物,不要擔心,不要害怕,因為我們這個世界,正是有了千千萬萬你我這樣的小怪物,才如此斑斕多彩。
畢業后,由于聽力問題限報教師專業,我做了一名童書編輯,一直到現在,我始終期待有這樣一個機會,可以通過某一篇文章、某一本書、某一個項目,匯集到越來越多的融合之力,來幫助孩子們疏解心理障礙,勇敢地面對真實的自己。
作者本人:鄒媛
2018 年開始,我用了兩年多時間,和同事們制作了一套原創繪本——《與眾不同的朋友》。在今年的六一兒童節上市的這套繪本有六本,每本書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每本書的小主人公都是一名特殊兒童。其中有唇裂患者、自閉癥患者、唐氏兒、視障兒、抑郁癥患者以及面部有大片紅斑血管瘤的孩子。每本書的故事之后,會附有延展閱讀,幫助引導普通兒童如何去和故事里的小主人公這樣的小朋友去相處,我們一直倡導融合,就是讓無論特殊兒童還是普通兒童,都能夠接納生命的多元化,這是他們成長之路中一堂必修的人生課。
北京學前教育協會副會長、融合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琦老師說:“我經常夢想,有這樣一個世界,所有的孩子不因他們的困境與障礙,在每一個清晨都可以用微笑迎接溫柔的陽光,每一個夜晚都可以依偎在媽媽的懷里聽著動人的故事,每一天每一個孩子能夠和這個世界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互相理解、互相關愛,充滿無限的溫暖。《與眾不同的朋友》,這不只是故事,而是一個溫暖的世界,也是呈獻給孩子們的最真實的世界!”如果有機會聽到有孩子問我:“我怎么這么怪,我是怪物嗎?”“好巧哦!我也是!”
- 愛的分貝 | 愛有回聲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