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北京醫院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舉辦第十四期“京醫薈”學術交流活動。本期嘉賓是來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14研究所的雷達專家尹奎英教授。北京醫院季福綏院長、孫紅副院長、醫院相關領域學術帶頭人及科研人員100余人參加。會議由北京醫院張東教授主持。
季福綏院長在開場致辭中強調,技術創新為醫學領域高質量發展帶來寶貴機遇、注入新的活力,對提升診療技術準確性與效率、開啟疾病探索新篇章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活動,醫務人員不斷解放思想、開闊視野、碰撞觀點,對推動醫院建設發展至關重要。要積極順應互聯網+、生物技術工程、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的持續進步,大膽創新、敢于突破,努力為健康中國建設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尹奎英教授以其深厚的雷達技術背景和醫學領域的敏銳洞察,從“雷達微多普勒技術與懸絲診脈心肺探測雷達”“雷達三維定位技術與阿爾茨海默病診療”“雷達信號檢測技術靈犀外骨骼”“被動雷達探測隱身技術與癲癇發作預測”“結合人工智能(AI)和腦機接口(BCI)技術開發腦電視覺重構技術”,以及“硅基碳基智能的融合”等六個方面,揭示了雷達技術在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與前沿探索,展現了科技與醫學進一步“完美結合”的無限可能。
尹教授的精彩報告,不僅將雷達技術與具體的醫療問題相結合,更將雷達技術與醫學、人工智能等領域進行跨學科的交叉融合,為與會人員指明了醫工結合研究在促進醫學技術革新、提高疾病診療水平、加速科研成果轉化以及推動醫學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癲癇發作預測、腦電視覺重構技術等具體案例,凸顯了醫工結合研究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會議討論氣氛非常熱烈,與會者都抓緊寶貴交流機會,同尹教授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各種觀點相互碰撞、答疑解惑,進一步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思維,也為神經、心血管、呼吸、耳鼻喉等醫學領域的深入研究和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季福綏院長再次對尹奎英教授的到來表示由衷感謝。季院長表示,尹教授的講座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前沿的科技知識,更為我們展示了未來在神經、麻醉、腦科學、聽覺重建、影像診斷等醫工結合研究中的廣闊前景,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醫工交叉合作,共同推動醫學領域的科技創新和不斷進步。
撰稿:科研處 艾菲拉 張弼
攝影:宣傳處聲像科 許銀
審校:科研處 張鵬俊
宣傳處 孔競 賀鵬
主編:孔競 監制:黃貴平
編輯制作:宣傳處 賀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