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進行了地表最強大火箭——星艦第四次試飛,這算是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成功吧?基本完成全程試飛任務。助推器成功濺落墨西哥灣了,火箭亞軌道飛行也完成了,再入大氣層也成功了,黑障也順利通過了,軟著陸前的懸停也實現了,最后按照計劃垂直濺落印度洋。
下面我們來看看星艦第四次試飛的全過程中的關鍵節點:
1、北京時間2024年6月6日20:50,火箭點火發射,場面相當壯觀,全部并聯發動機點火成功!
但起飛后僅幾秒,其中一個發動機就熄火了,不過星艦這個并聯發動機安全冗余比較大,一般壞幾臺也不影響工作。
2、2分50秒左右,一級火箭熄火,二級火箭點火實施一級火箭熱分離,分離后一級火箭隨即掉頭并重新點火返回計劃受控濺落的墨西哥灣。
3、4分06秒左右,一級火箭拋棄熱分離罩,為隨后的軟著陸減負。熱分離罩是在一二級火箭熱分離過程中,保護一級火箭不被二級火箭點火燒壞設計的,據稱重達9噸,留在一級火箭上將增加一級火箭實施軟著陸的難度,但直接拋棄也就意味著此次的火箭回收其實是不完整的。
4、隨后一級火箭重新熄火滑翔下降,通過空氣減速,飛向預定著陸點。
5、7分09秒左右,在距離地面(海面)不到1公里的時候,一級火箭中間的十幾臺發動機重新點火減速,此時火箭速度大約時速1200公里,相當于1倍音速。
6、大約7分30秒前后,一級火箭成功垂直減速到接近懸停,隨后熄火濺落墨西哥灣海面。
7、8分37秒左右,火箭到達150公里左右高度后,二級火箭所有發動機熄火,火箭繼續無動力上升至最高點200公里左右,火箭繼續沿亞軌道滑翔飛行,飛往目的濺落點印度洋方向。
8、大約44分44秒左右,傾斜下降空氣減速滑翔的火箭下降至100公里左右高度,箭體開始發紅,意味著隨著空氣密度增加,艦體已經開始發熱。
9、降到68公里左右高度后,火箭以一個合適的傾角傾斜滑翔,長時間保持在68公里高度上緩慢減速。
10、大約降到60公里高度,火箭前方已經出現濃密的等離子體,此時的小型返回器大概已經進入黑障,但由于星艦的體積龐大,等離子體并未完全包裹箭體,后方與星鏈衛星的通信并沒中斷。
但隨后高溫熔化的箭體材料“潑灑”到鏡頭上,很快鏡頭就完全糊掉了……
11、59分53秒,47公里高度,火箭短暫進入黑障,畫面短暫中斷,大約8秒后恢復。
1小時01分37秒,在40公里高度畫面再度丟失,火箭再次進入黑障。
1小時02分24秒,火箭穿過黑障,畫面再度恢復,過程持續47秒,加上前一次的8秒,星艦總共中斷畫面55秒。但這具體是不是通信全部中斷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12、1小時05分39秒左右,火箭高度不到1公里,火箭發動機重新點火動力減速下降。
13、1小時05分56秒左右,火箭減速至實現懸停,隨后濺落印度洋。地表最強大火箭——星艦第四次試飛圓滿成功!
要的就是飛行數據——炸了也是成功的
星艦前面三次試飛均不同程度的失敗,第一次試飛多臺并聯發動機熄火,最終主動引爆;第二次試飛助推器分離后發生爆炸,火箭失聯;第三次再入大氣層時火箭解體。也就是說前面三次都沒有飛完全程。
但對于SpaceX來說,每一次試飛都得到一定的飛行數據,飛得越完整,得到的數據越充足,為后續分析改良提供重要參考,只要每次都前進一點點,那就是成功的。正如SpaceX老板馬斯克在首飛爆炸后說的:“它沒把發射臺炸掉就算成功了”。話雖然說得有點阿Q,但星艦每次試飛都向前跨了一步是事實,關鍵的是它每次迭代相隔只有幾個月,這進步速度有點恐怖了。事實上這第四次試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算是成功的!
后續試飛展望
由于這一次的完滿成功,下一次的試飛有理由期待它真正意義的軟著陸了!在直播中火箭專家就說過,星艦的飛船軟著陸比登月還難!這話毫不夸張,我們都知道月球著陸器是有支撐腳的,對下落時的姿態要求大大降低,甚至都不需要垂直下落。但星艦飛船軟著陸不但在無動力滑翔過程要保證最后的落點準確,最終還必須在落點垂直降落。
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來說,我是不希望星艦成功太快的,因為它是可以直接用于海量發射偵察衛星,這不是單純星辰大海的航天科技,科技是中性的,但要看誰來使用它。
大家有什么看法也可以說說,如果我什么的過程描述有錯誤的地方也歡迎大家指出。我是星宇飄零,關^_^注我,和你分享更多有趣科學知識。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直播截圖,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