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萊因哈德·特里斯坦·歐根·海德里希(1904年3月7日-1942年6月4日),德國黨衛隊全國副總指揮兼警察上將,德國納粹黨黨衛隊的重要成員之一,地位僅次于希姆萊,而且希特勒有意培養海德里希為自己的接班人;由于行事極其殘酷,而有著“金發的野獸”“鐵石心腸的人”“納粹的斬首官”“死亡的追隨者”“納粹魔王”“第三帝國的黑王子”等許多恐怖稱號。
1931年6月加入納粹黨與黨衛軍,1932年7月接掌黨衛軍安全部門,成為海因里希·希姆萊的得力助手。
1936年起領導“安全警察”,1939年安全部門、安全警察與秘密警察“蓋世太保”組織整并成為新設立的國家安全總局,由海德里希出任局長。
海德里希雖然工作態度積極,但是他本人并沒有其他納粹高官般的權力欲,在執行迫害猶太人方面尤其積極。1941年便成為黨衛隊的全國總指揮。
1941年7月受赫爾曼·戈林委托,執行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
1942年5月27日晚間的猿人作戰中,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郊外遭遇兩名英國派遣的捷克傘兵持手榴彈與連發手槍攻擊而身負重傷,延至6月4日不治身亡。希特勒親自主持海德里希的喪禮,稱呼他為“擁有鋼鐵之心的男人”,并追授“德意志勛章”,其遺體歸葬于柏林后,希特勒為了替其報仇,下令屠殺捷克利迪策村340名包括嬰兒在內的所有人,國際兒童節也由此而來。
人物生平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生于1904年3月7日的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哈雷,十五歲即加入準軍事組織接受訓練。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經濟崩潰,海德里希也因為經濟因素而中斷學業,并且進入德國海軍;海德里希在軍中迅速竄升。
1926年擔任少尉,1928年便升至中尉;1931年6月加入納粹黨與黨衛軍,1932年7月接掌黨衛軍安全部門,成為海因里?!はD啡R的得力助手。
1936年起領導“安全警察”,1939年安全部門、安全警察與秘密警察“蓋世太保”組織整并成為新設立的國家安全總局,由海德里希出任局長。海德里希工作態度積極,尤其是在迫害猶太人這一方面。1941年便成為黨衛隊的全國總指揮。
1941年7月更是受赫爾曼·戈林委托,執行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
1941年9月起擔任捷克斯洛伐克德軍占領區摩拉維亞與波希米亞的副行政首長。海德里希巧妙地運用“糖果與鞭子”的方式而將捷克地區逐漸德意志化,他在任其間殺人無數,被人們稱作“布拉格屠夫”。1942年1月20日海德里希負責召開萬湖會議,擬定猶太人大屠殺的詳細執行計劃。
德國軍隊占領捷克斯洛伐克
駐布拉格期間,海德里希為了避免身為副行政首長的親民形象受到傷害,出訪巡視時一律不攜帶隨身侍衛。
1942年5月27日晚間,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郊外遭遇兩名英國派遣的捷克地下組織特工持手榴彈與連發手槍攻擊而身負重傷,延至6月4日不治。希特勒親自主持海德里希的喪禮,稱呼他為“擁有鋼鐵之心的男人”,并追授“德意志勛章”,歸葬于柏林。
為了報復海德里希的遇刺,希特勒對捷克的其他地區展開毀滅性的破壞與殺戮,利迪策村就是最有名的案例,黨衛軍第七武裝山地師“歐根親王”師借口利迪策村包庇刺客,將利迪策村所有十六歲以上的成年男性全部槍決、172名婦女與無以數計的兒童則被送進集中營作為懲罰,總計整個報復行動造成兩千至五千人死亡,企圖把利迪策村從地圖上抹去。戰后,捷克政府在利迪策村修建了墓碑以紀念那些無辜的死難者。利迪策慘案也成為后來國際兒童節的淵源,因為慘案中有88名兒童被殺,而剛出生的嬰兒就被強行送到德國家庭收養。
年幼時的海德里希
一戰結束以后的兩、三年里,德國政局動蕩,德國共產黨和無政府主義者在各地組織暴動,魏瑪共和國政府搖搖欲墜。
1919年德共在薩克森州領導了“斯巴達克斯軍團”起義,企圖建立蘇維埃政權,隨后同前來鎮壓的自由軍團發生血腥內戰。進入青春期的海德里希正值思想觀念形成階段,目睹左翼激進分子造成的社會動蕩,加入了一系列民族主義青年組織。他在15歲的時候參加了梅克爾將軍的自由團,在1918年和1919年這兩年中,參加了哈雷市的德國國家青年團。但他認為這個組織太溫和,所以在1920年又加入了德國人民攻守同盟。他一向渴望參加他周圍發生的政治活動和軍事活動,因而很快就成為哈雷自由團的盧齊師的志愿聯絡人。
1921年,他與同伴一起成立了一個新的同盟——德國人民青年隊。這時候,他的腦子里裝的全是極端主義的理論。這些理論受到了所謂的“愛國人士”,特別是具有軍團主義思想的人的熱烈頌揚。終于,他被自由團的軍官們的思想感染了。
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被編入海軍第22大隊第2中隊,在這里和普通海員一起訓練。最初幾個月對海德里希來說簡直度日如年,依靠意志力克服各種困難完成訓練。
1923年7月,海德里希登上”柏林號“驅逐艦實習,將在這里完成他的士官課程。柏林艦的大副威廉·弗蘭茨·卡納里斯很快注意到這個氣宇軒昂的年輕士官,卡納里斯后來晉升海軍上將。
1936年出任國防軍情報局總長。此時主持蓋世太保的海德里希如日中天,卡納里斯憑借和海德里希這段早年的淵源,成功地維持了軍事情報局的獨立地位,使軍情局成為德國地下抵抗運動的樞紐。
青年海德里希
1926年10月1日,海德里希結束了四年半的士官課程,獲得海軍少尉軍銜,開始接受無線電專業培訓。海德里希轉正以后手頭有了很多閑暇時間,他全部投入競技體育,表現出一種驚人的進取精神和完美主義傾向,不能接受自己體能、力量和運動協調能力各方面的一丁點缺陷。海德里希的擊劍教官做過這樣的評價:“他做任何事情都投入駭人的精力,完全不顧自己的體質和實際能力。
海德里希在其它方面也力求完美,自學英語、法語和俄語,并在海軍的語言考試中成績優異,無線電專業課也同樣出色。培訓完畢以后,海德里希很快被分到波羅的海艦隊,并在1928年晉升中尉。這個時期海德里希得到上級相當高的評價,后來成為海軍中將的克萊坎普曾評價道:“他的天賦、學識和能力都是出類拔萃的,我相信后面的主管軍官也會這樣認為?!?大概沒有人會懷疑海德里希今后的事業將會一帆風順。
1931年6月初,海德里希加入沖鋒隊的申請書和易伯施坦因的推薦信一起出現在羅姆的辦公桌上。羅姆不知怎么安排這個被開除的海軍軍官,于是把海德里希的申請轉給了希姆萊。
1931年夏天的黨衛隊已經成為德國右翼激進青年趨之若鶩的組織。
自從1929年1月希姆萊出任黨衛隊總指揮以后,兩年多的時間黨衛隊從280人發展到1萬多人,而且吸收了大批社會精英。
此時的黨衛隊10%的頭目具有貴族血統,而希姆萊的參謀長是荷蘭女王和威廉二世的侄子,原諸侯國太子約西亞斯親王。
希姆萊竭力將黨衛隊打造成一支血統純正、紀律嚴明的精英隊伍,海德里希典型的北歐人長相先就讓希姆萊心生好感。希姆萊對海德里希履歷上的無線電官員一項頗感興趣,因為他剛接到希特勒的命令準備籌建黨衛隊情報機構。顯然希姆萊并不知道無線電官員和情報官員根本就是兩碼子事。"
1931年6月17日,希姆萊在自己的家中面試海德里希,開門見山地說明他打算招募一個情報官員,讓海德里希在20分鐘內寫下開展黨衛隊情報工作的想法,海德里希這才恍然明白希姆萊是張冠李戴了。海德里希面對機遇沒有退縮,絞盡腦汁地回想在海軍修過的情報課程,以及閑暇時看過的關于英國軍情機構的書籍。他寫的答復準確使用了相關的軍事術語,還附有一張機構設置圖。雖然海德里希對情報工作沒有半點經驗,但小學校長出身的希姆萊對情報一無所知,因此后者很快作出錄用的決定。
1931年8月10日,海德里希開始在慕尼黑黨衛隊總部辦公。
1936年6月17日,希特勒簽署“帝國元首關于任命德國警察總監的命令”,於是希姆萊正式接管帝國警察系統。
希姆萊將警察系統分為兩個部分:普通警察和安全警察。黨衛隊上將達魯格出任普通警察總監,而海德里希成為安全警察總監,主持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和刑事警察,掌握最令人生畏的國家機器,此時他年僅32歲。
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的安全警察在德國布下天羅地網,讓敵對勢力無藏身之地,紛紛轉移到國外,而黨衛隊保安處緊跟不放,逐漸將觸角從德國國內伸向海外,因而頻頻踏足國防軍情報局的傳統地盤。
從魏瑪時代以來國防軍情報局一直是德國唯一的海外諜報機構。
1934年軍情局總長是海軍出身的帕齊格,此人是典型的職業軍人,性格保守正統,對黨衛隊保安處搞的那一套缺乏好感。這年秋天,帕齊格和海德里希的沖突愈演愈烈。軍情局定期派遣間諜飛機到波蘭偵察飛行,結果波蘭政府根據1934年簽訂的《德波互不侵犯條約》提出抗議。本來這是一件普通的外交事件,但海德里希抓住機會向國防部長布隆堡發難,說軍情局這樣做是給德國抹黑。布隆堡為了息事寧人,只好走馬換將了。
布隆堡最后選中的人是海軍上將卡納里斯,主要因為卡納里斯曾經是海德里希的上級,兩人在柏林艦上共事過兩年,而且私交很好。
1935年1月,卡納里斯走馬上任,向國防軍高層表示將促進軍情局和黨衛隊保安處之間的友誼與合作。1月底,卡納里斯邀請海德里希到柏林有名的“霍歇”餐廳赴宴,兩人把臂言歡,共敘舊情。湊巧的是,兩人到柏林安家時居然無意中住到一條街上了。
1936年底卡納里斯和海德里希相繼在柏林奧古斯塔大街買了房子,兩家成為一籬之隔的鄰居。麗娜后來回憶道:“從前的美好時光又重現了,我們兩家天天見面,來往密切,經常組織音樂晚會,艾麗卡和海德里希一起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往往是最后的壓軸節目。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
因為卡納里斯和海德里希的這層關系,軍情局和黨衛隊保安處的關系日漸融洽。
不久,雙方達成一系列協議,劃分彼此的責任范圍,這些協議被戲稱為“十誡”。根據協議,軍情局負責國外諜報,而黨衛隊保安處負責調查國內政治案件,和任何涉及叛國的行為。由于軍情局沒有自己的行動機構,海德里希許諾必要時蓋世太保將提供警力協助。然而這種和諧關系是注定不能長久的,因為軍情局和黨衛隊保安處在政治信仰、操作方法、和用人原則等等方面都南轅北轍。野心勃勃的海德里希根本不受這些條條框框的限制,哪里有德國的敵人,他的情報網就會擴展到哪里。
從1937年開始,“十誡”被不斷修改,每一次改動都使黨衛隊保安處獲得更多的權力。
1936年中,希姆萊與海德里希趁當時蘇聯國內政治生活極不正常、肅反擴大化愈演愈烈、政府和軍隊正在清洗所謂的斯大林反對派之機,利用斯大林生性剛烈、多疑的性格和對舊軍官出身的圖哈切夫斯基歷來抱有成見的毛病,策劃了對蘇聯紅軍元帥圖哈切夫斯基的謀殺。這對蘇聯高層的中堅力量給予了毀滅性的打擊。
這就是著名的“R”檔案。5名元帥中有3名,15名集團軍司令中有13名,85名方面軍中有57名,195名師長中有110名,406名旅長中有22名,以及所有的軍區司令,都在這場陰謀中喪生。
相傳帶有四分之一猶太人血統的海德里希,為了保住自己在納粹黨內的地位,并謀求更高的權位與更大的發展,便只能以一個不遺余力的極端反猶主義者的面孔出現在上司、同僚和部下眼前,顯得比任何人都更加不能容忍卑劣到極點的猶太人。
在1941年5 月召開的普雷希會議上,海德里希組建了四支專事屠殺蘇聯猶太人的特別行動隊。
從1941年6 月開始,這四支隊伍,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殺害了近百萬名蘇聯猶太人,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
猶太人大屠殺
1941年海德里希出任波西米亞總督,同年被晉升為黨衛隊副總指揮兼警察上將。
1941年9月,海德里希任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代理保護長官”,海德里希抵達布拉格當晚,就宣布在捷克主要城市實行戒嚴,開始著手打擊捷克地下抵抗運動。戒嚴持續了三個月,期間一共有404人被判處死刑,其中包括前捷克軍隊的6名將軍和10名上校,另外有5千多人被送進集中營。被槍決的404人里面,169人屬于經濟罪犯,主要是那些投機倒把份子的。在他任職期間,對當地的猶太人和抵抗組織進行了殘酷的鎮壓,數百萬人因此喪命。
1942年1月20日,海德里希與希姆萊在萬塞高級官員會議上,提出了罪惡昭著的“最后解決方案”,該計劃以處置患病或因其他原因無法工作的猶太人為名,實際上突出了屠殺歐洲1100萬名猶太人的瘋狂計劃。海德里希是這一計劃的始作俑者,并在會議期間與希姆萊商定了的具體的實施計劃。很快該解決方案得到希特勒的首肯并付諸實施。
1941年2月開始,海德里希開始執行“最后解決”。他下令逮捕幾百萬猶太人做勞工,讓他們在勞動中累死,少數活下來的干脆槍斃。這年夏天,為了加快這個“最后解決”,他指示特別行動隊,一下子槍殺75萬波蘭和蘇聯的猶太人。
海德里希遇刺時所乘坐的汽車
海德里希為保證納粹對捷克的統治對地下抵抗組織采取了強硬措施,地下組織由此遭到了嚴重破壞。
此外,1942年,海德里希破獲了好幾起英國間諜案,使英國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間諜網元氣大傷。消息傳到倫敦,英國人在震驚之余十分憤怒。于是,英國聯合捷克斯洛伐克在倫敦的流亡政府制定了刺殺海德里希的“類人猿”行動計劃。
英國人組織起一支捷克斯洛伐克傘兵敢死隊。在進行了短暫的秘密訓練后,從1941年底開始,這些傘兵陸續被空投到捷克斯洛伐克,去執行刺殺海德里希的任務。由于海德里希的行動異常詭秘,他的住所更是戒備森嚴,外人難以接近,因此一連幾個月,刺殺小組都沒有找到下手的機會。
《時代》周刊封面人物海德里希
1942年5月27日大約上午10點30分, 詹·庫畢斯中士和約瑟夫·加比奇克中士在海德里希途經之地實施刺殺計劃。他們向海德里希的坐車投擲了手榴彈,劇烈的爆炸將敞篷汽車的車體炸穿了一個洞,海德里希的身體有多處被炸彈的碎片擊中。
行刺成功的傘兵們成功撤退,海德里希則被被迅速送至醫院,終因傷口感染于1942年6月4日死于勃羅夫卡醫院。
希特勒對海德里希的死大感震驚,為海德里希舉行了盛大的國葬儀式,并親自主持。在葬禮上希特勒情緒激動,只說了寥寥幾句話,便黯然離去。他評價海德里希 “擁有鋼鐵般意志的男人”。希姆萊對海德里希的才干和權力忌憚已久,海德里希的死著實讓他如釋重負。耽擱了半年以后,希姆萊才提名卡爾滕布魯納繼任海德里希??栯剪敿{毫無主見,因此希姆萊實質上攫取了海德里希生前包攬的權力。
二戰中德國納粹派駐捷克斯洛伐克的頭目萊因哈德·海德里希遭抵抗組織暗殺后,法西斯對捷克人民進行了野蠻報復。
1942年6月10日,納粹軍隊以有村民掩護刺客為借口包圍利迪策村,槍殺村中所有173名15歲以上的男子,并將婦女和兒童押送集中營。全村104名兒童大多數在波蘭切姆諾毒氣室被害,戰后生還者僅有17人。納粹還放火燒毀房屋,將村莊夷為平地。
戰后,當地政府在利迪策村修建了墓碑以紀念那些無辜的死難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