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目標,放棄“挑戰”BBA目標
6月5日,有消息傳出,由于銷售訂單不及預期,理想汽車再次下調2024年的銷售目標。調整后的目標為48萬臺,與今年1月份宣布的年銷售80萬臺新車的目標相比,幾乎腰斬。
事實上,在MEGA車型遭遇滑鐵盧以及L系列銷售訂單不如預期后,理想汽車在3月底已經將2024年的銷售目標調整至56萬至64萬臺。而這一次目標的再次下調,基本意味著理想汽車CEO李想已經徹底放棄了在今年2月份提出的“(挑戰BBA,)成為中國市場豪華汽車品牌銷量第一”的目標。
根據已經公布的數據,理想汽車在5月份銷售了35020臺新車,再次登頂新勢力銷冠。結合前4個月的銷量,理想汽車在1月至5月的總銷量為141207臺。
飄了,將運氣偶發時間完全當作自己的能力
如果接下來每個月的銷量按5月份的35020臺計算,理想汽車全年銷量將在約38萬臺上下,
這銷量不要說與80萬臺的年銷目標相比,就是跟現在流傳出來的48萬臺相比差的都不是一星半點。
很多人將理想今年遭遇的這場危機歸咎于MEGA。但實際上MEGA最多只能算是這場危機的導火線,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李想及其團隊被去年的潑天富貴迷惑了,把運氣偶發的東西,完全當作了自己的能力。
換句話說,就是飄了。
分蛋糕的人更多了
對于理想汽車在2023年的爆發,一些網友認為這是因為理想踩中了“增程”的風口,嘗盡了這項技術的紅利。然而,兩年過去了,理想汽車并沒有推出令人信賴的新技術。
縱觀市場,目前頭部的新能源車企各有特色。華為以智能駕駛著稱,蔚來有換電技術,小鵬也在智能駕駛方面表現突出,比亞迪則擁有成本優勢。而理想汽車除了“彩電冰箱大沙發”,并沒有展示出特別的核心競爭力和亮點。
理想汽車是第一家堅持“增程”路線的新能源車企,盡管一開始飽受批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了增程技術,認為這是最適合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路線。
增程技術也是理想汽車在2023年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因素。而后來居上的問界汽車,同樣依靠增程技術,取得了優異的市場表現。
看到堅持增程路線的問界和理想賺得盆滿缽滿,許多曾經瞧不起增程技術的傳統車企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增程車型。其中包括吉利、奇瑞、長安、北汽和東風等,甚至主打插混市場的比亞迪,也在其百萬級豪車仰望U8上采用了增程方案。
我們經常用蛋糕來比喻市場。曾經,這塊蛋糕幾乎完全屬于理想和問界,但現在來“搶食”的人越來越多,理想自然分到的份額也越來越少了。
另一方面,隨著傳統大廠進入增程式汽車領域,對新勢力來說,這幾乎是一種降維打擊。根本原因在于大廠在技術積累上遠超那些造車才幾年的新勢力。沒有自研能力的新勢力,大部分發動機都得從外部的二級廠商采購。在使用的增程器上,單單看熱效率這一項,傳統大廠就甩開新勢力一大截。
困境是暫時的,理想已經相當成功了
當然,也有網友認為理想的困境只是暫時的。畢竟理想品牌已經打響,平均售價達到40萬元,已經超過了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華品牌。只要今年銷量能突破40萬臺,就已經算是成功了。將目標定到80萬臺,顯得理想過于急躁了。在豪車市場,只有BBA(奔馳、寶馬、奧迪)的銷量能突破100萬臺,即便是雷克薩斯和沃爾沃,巔峰時期也不過70萬左右。理想居然想用一年時間成為全球第四大豪華品牌,這個目標確實過于激進。實際上,目前國產豪華品牌年銷能做到50萬臺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理想汽車的銷量已經穩定,站穩了腳跟。接下來,理想需要繼續開發新車型,完善產品線布局,最終實現更大的發展壯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