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涉及人工智能,令人驚訝的是,AI僅用10秒鐘便完成了這篇主題作文。
AI創作+人工潤色,顛覆想象!
看到這里,許多人可能會感到焦慮:普通人該怎么辦?我們能做些什么來應對這一挑戰?
其實,不用焦慮。早在《三體》這部小說中,作者劉慈欣便給出了我們應對未來科技的答案。
看過《三體》的人都知道,三體人的科技對人類來說是一種絕對的降維打擊。在三體人眼里,人類就像蟲子。
而相比人類,三體人的技術和智慧幾乎神一般的存在。他們具備兩項巨大優勢,讓人類望塵莫及。
第一個,記憶遺傳
剛出生嬰兒,可以繼承父母的一部分記憶,假如父母學識淵博,嬰兒也學識淵博。而人類的嬰兒則是一張白紙,一切都需要從零學習。
第二個,思維透明
三體人不用語言溝通,所思所想都是通過腦電波及時廣播出去,這類似于現代的腦機接口技術,可以用意念完成很多事情。
如果人類擁有這兩項技能,簡直是神般存在。
按照這種邏輯,一個人人都是神的社會,科技應該是高速發展的。
然而,實際上,三體文明的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進步異常緩慢。
讀到這里,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奇怪,如此高效的知識傳遞效率和積累方式,怎么會導致科技進步緩慢呢?
主要原因在于,三體人的天賦——是積累知識,而非生產知識。
在文明發展的初期,記憶遺傳和思維透明確實讓三體人迅速積累和傳播知識,確實推動了社會快速進步,例如合作捕獵以及提高糧食產量等。
有效的生存經驗直接遺傳給下一代,在原始社會、農耕時代,這樣的文明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人類。
然而,到了工業和信息時代,問題出現了。
工業信息時代需要主動探索,此時,三體人的天賦變成劣勢。
因為,記憶遺傳和思維透明同質化了三體人知識結構,每個人具有相同思維、知識體系,就無法創新、創造。
知識看似得到及時驗證,避免試錯可能,節約了效率。可是,很多時候成功就是萬分之一概率。
這就直接制約了三體人無法產生新想法,就沒有科技創新與發展。
而三體人最缺的恰恰是創新和創造。
相比之下,人類社會通過個體差異和信息不對稱,鼓勵了創新與發展。當科技積累到一定程度,達到某一個閾值時,就會實現跳躍性發展,具體可以參考近兩三百年的科技進步。
所以,三體人畏懼地球人,考慮到地球文明的這種跳躍性,才決定在決定侵略地球時,先派“智子”封鎖地球基礎科學。
因為,不這么做的話,等他們到了地球時,就會發現,他們已經打不過地球人了。
盡管如此,仍有許多人擔心AI的普及會威脅到我們的正常生活,實際上卻不必過于擔憂。
AI雖然強大,卻不具備創造知識的能力。他們和三體人一樣,世世代代、被動地接受外界和上一代等傳遞的信息。外界是智者,他自然不會差。投喂者弱智,他也好不到哪里去。
等著被投喂導致他們個體認為,人生常態就是等著別人去創造,自己等著投喂就好,既然如此,何須動腦?
正因如此,整個三體文明進步非常緩慢。就像那個1379號監聽者,1000年前和1000年后,所做的事沒有區別。
而人類1000年時間,會發生什么,大家難以想象。
在三體人眼里,自己天賦異稟。
事實上,一個人最悲哀的事,就是困在自己筑起的邏輯牢籠中,沉迷其中,難以窺見外界天地。
而我們歷史中,不乏這樣的前車之鑒。
比如,柯達、諾基亞的衰落。
干掉柯達的不是膠卷而是智能手機的普及。
諾基亞曾是全球移動電話市場的領軍者,憑借堅固耐用、電池壽命長而贏得廣大消費者青睞。
然而,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悄然降臨,市場風向標發生了巨大轉變。用戶迫切需要更友好的操作系統,而諾基亞未能洞察到這份市場需求,過于依賴自家研發的Symbian操作系統。
最終,諾基亞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地位迅速下滑,被蘋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超越。
再比如筆記本電腦的普及。
80、90后大多數人童年記憶中,電腦又大又笨重。從一張桌子搬到另一張桌子都困難,更別提隨身攜帶。
小型計算機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迅速崛起,而當時世界第二大計算機公司DEC創始人肯·奧萊特堅信自己的成功經驗,對個人計算機前景并不看好,未能及時轉向個人計算機市場,最終在90年代被競爭對手超越,被康柏電腦收購。
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如果過于依賴特定的成功模塊、技術,我們可能會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最終導致停止甚至衰落。
你曾經引以為傲的優勢,在某些時候,可能成為你致命的缺點。
因此,無論是任何人還是專業團體,都需要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和適應變化的能力。
對于個人而言,持續學習、不斷適應新環境,是保持長期成功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立足,實現個人的價值。
看三體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
#面對高考我想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