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6月12日發布5月CPI數據:
2024年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3%。其中,城市上漲0.3%,農村上漲0.4%;食品價格下降2.0%,非食品價格上漲0.8%;消費品價格持平,服務價格上漲0.8%。1--—5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1%。
從去年開始CPI的持續低位運行,給決策層依據,在貨幣和財政端繼續釋放寬松的政策,比如央行繼續調低存、貸款的利率,以及財政部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這些政策的結果是向市場注入貨幣,提高流動性,以刺激經濟增長。
2023年全年CPI增長0.2%,表明近2年的一系列寬松的貨幣財政政策釋放出來的貨幣,并沒有流入居民到消費的領域。但考慮的三年疫情對經濟的滯后,樓市的萎靡對房地產、建筑業的影響,以及地方債務問題停滯基建投資等問題,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會持續下去,除非CPI超過了2%的預期線,決策層會考慮經濟過熱帶來通脹,影響到民生消費,這時候,降息的動作才會停止。
就好比太平洋對岸的美國,目前也盯著CPI,就業等數據指標,預判美聯儲的降息動作何時來臨。只是我們這邊的貨幣政策和他們剛好相反。
從今年各行業類別的價格指數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倒霉的是豬肉商,今年就輪到了牛肉了。5月的豬肉價格相比于去年的時候,已經回彈出現正向的同比增長,為4.6%,而牛肉價格卻擴大跌幅,同比下跌12.9%,同時,羊肉也同比下跌了7.5%。
從豬肉和牛肉的價格當月同比的變化趨勢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內豬肉價格的波動遠比牛肉要大,另外豬肉價格有明顯的周期性。在經歷了23年的價格低谷后,從今年開始價格有所回升。而近十年的牛肉價格,似乎只有在今年,才出現了一個價格下降的時段。
從豬肉以及畜肉類在CPI中的權重占比的變化上看,我們以前戲稱的豬肉CPI也逐漸減少豬肉價格變化的影響。
豬肉價格在未來幾個月,會按規律進入上漲周期,隨著豬肉價格的上漲,與之有互補屬性的牛肉,市場會增加一定的需求量,牛肉價格的下跌會有所減緩。但牛肉出欄時間在16-18個月,而豬肉大約是6個月,所以牛肉的根據市場價格和需求,在供應端的調整要比豬肉遲緩的多,那么這次牛肉價格的低谷估計還得持續1年
左右的時間。
另外,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各地水電氣漲價事件,在價格指數的變化上反而沒有太大的升幅,依然在1%漲幅以內。
而2023年疫情開放后強勢回歸的旅游業,價格指數依然亮眼,同比增長4.2%,“潑天的富貴”輪動惠及到每一個旅游城市。今年五一勞動節的旅游相關數據中,出游人次同比增長7.6%,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旅游期間總花費同比增長12.7%,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
其實從5月CPI分類別同比漲幅的比較上看,8大類別中,只有食品煙酒和交通通訊下跌,其余均上漲,而其中交通通訊類的跌幅較小,但綜合CPI依然僅同比增長0.3%,這意味著食品煙酒類占CPI權重較高。所以CPI整體的低位運行,其實主要還是“民以食為天”概念主導CPI的統計方式,食品煙酒類的CPI權重大約在28%左右。
總的來說,CPI還得在低位持續一段時間,貨幣和財政政策的釋放出來的“水”,還沒有進入到居民消費領域
,生活端老百姓暫時沒有
通脹的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