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魯迅、胡適,源自網絡)
我前段時間讀一本蘇格拉底的學生寫他的書,發現我們把蘇格拉底甘愿受刑虛擬得太“高大上”了,都一致認為他是為了遵循法規,哪怕那些法規是不合理的,既然定下就得遵守。事實上,那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為了自身考慮,他覺得之前的生活非常快樂,認為以后的生活可能會不快樂,因為隨著年紀的增大,無論體力、外貌以及思想等都會衰老或衰退,所以趁這些還沒來臨之前,結束自己的生命是最好的選擇,盡管他有逃跑的機會,但還是決絕地放棄了。應該說,他甘愿受刑,更多的是出于私人化的考慮。可我們無限制地將其拔高,其實是對個體意愿的不尊重,是一種虛假的造神行為。我們對偉大的人物的評定,往往都會忽略他們的個體意愿,將他們從“人”塑造成“神”。
譬如,談到魯迅和胡適,魯迅的絕大多數小說,除了對人性的批判,就是對體制的批判,他既批判清朝的封建主義社會,也批判民國的資本主義社會。像他的《阿Q正傳》,就徹底否定了民國的體制。而胡適是民國的既得利益者,他被當時的政府圈養著,生活得富足瀟灑,不像魯迅不受政府重視,還要養一大家子人,整天忙于為生活奔波。所以,胡適對那個社會沒切膚之痛,自然也談不上去批判了。也正因為個體意愿的差異,使魯迅成了“時代的針炙師”,而胡適成了“時代的按摩師”。這也就是說,成就魯迅的“批判”和胡適的“寬容”,其實都是“私人化”在起作用。
——盧江良,2024.6.13于杭州
(蘇格拉底、魯迅、胡適,源自網絡)
我前段時間讀一本蘇格拉底的學生寫他的書,發現我們把蘇格拉底甘愿受刑虛擬得太“高大上”了,都一致認為他是為了遵循法規,哪怕那些法規是不合理的,既然定下就得遵守。事實上,那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為了自身考慮,他覺得之前的生活非常快樂,認為以后的生活可能會不快樂,因為隨著年紀的增大,無論體力、外貌以及思想等都會衰老或衰退,所以趁這些還沒來臨之前,結束自己的生命是最好的選擇,盡管他有逃跑的機會,但還是決絕地放棄了。應該說,他甘愿受刑,更多的是出于私人化的考慮。可我們無限制地將其拔高,其實是對個體意愿的不尊重,是一種虛假的造神行為。我們對偉大的人物的評定,往往都會忽略他們的個體意愿,將他們從“人”塑造成“神”。
譬如,談到魯迅和胡適,魯迅的絕大多數小說,除了對人性的批判,就是對體制的批判,他既批判清朝的封建主義社會,也批判民國的資本主義社會。像他的《阿Q正傳》,就徹底否定了民國的體制。而胡適是民國的既得利益者,他被當時的政府圈養著,生活得富足瀟灑,不像魯迅不受政府重視,還要養一大家子人,整天忙于為生活奔波。所以,胡適對那個社會沒切膚之痛,自然也談不上去批判了。也正因為個體意愿的差異,使魯迅成了“時代的針炙師”,而胡適成了“時代的按摩師”。這也就是說,成就魯迅的“批判”和胡適的“寬容”,其實都是“私人化”在起作用。
——盧江良,2024.6.13于杭州
盧江良:憑著良知孤獨寫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眾號: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騰訊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
微信:Lujiangliang1972(閑聊勿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