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如何構建新質生產力也成為企業思考發展方向、進行模式創新的重要主題。
采購商城已經成為央國企進行供應鏈數字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切入點,隨著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央國企數字供應鏈平臺建設,央國企也在搶抓產業互聯網發展機遇,形成富有央國企特色的企業電商新模式,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優化供應鏈結構、降低供應鏈風險,推動供應鏈的創新發展。
▲圖為交建云商
中交電商是這一探索中的佼佼者。中交電商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旗下的專業化公司,構建并運營集智能采購中臺、采購數字化應用及運營服務于一體的中交云電商平臺——交建云商,交建云商以“大采購”戰略為導向,建設了電子超市、工程物資、低值易耗、工程勞務、租賃專區、供應鏈金融、企業差旅七大專區,為用戶提供“一站式” 采購服務體驗,并通過業務創新、模式創新,打通上下游供應鏈,實現產融結合、產信結合,建立中交電商生態圈。
日前,對話中交電商總經理陳鵬,詳細介紹了中交電商的業務發展、模式創新和AI探索,同時,也表達了中交電商對建筑行業發展的思考與展望。
提問:中交集團的主要業務是哪些,中交電子商務在中交集團的定位是怎樣?
陳鵬: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裝備制造、城市綜合開發等,為客戶提供投資融資、咨詢規劃、設計建造、管理運營一攬子解決方案和綜合一體化服務。中交集團有60多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從事相關業務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產品和服務遍及全球150多個國家。
2018年10月,中交信科成立電子商務事業部,構建集智能采購中臺、采購數字化應用及運營服務于一體的中交云電商平臺——交建云商,并負責相關推廣、運營工作。交建云商以“大采購”戰略為導向,建設了電子超市、工程物資、低值易耗、工程勞務、租賃專區、供應鏈金融、企業差旅七大專區,為用戶提供“一站式” 采購服務體驗,并通過業務創新、模式創新,打通上下游供應鏈,實現產融結合、產信結合,建立中交電商生態圈。
目前交建云商業務增長穩中向好,平臺累計交易額同比增長40.4%,電子商城交易額同比增長52.8%,智能招采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16.6%,商旅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40.46%,福利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160.68%。
提問:中交電商的發展經歷哪幾個階段,分別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陳鵬:中交集團的電商業務發展很早,經歷了一個從抓大放小到大小齊抓、從數字化采購到供應鏈流程重塑的漸進過程。
十二五期間,我們搭建了中交集團的物資采購管理平臺,這也是我們最早的電商產品。物資采購管理平臺可以實現從項目需求計劃、采購計劃、采購方案、在線尋源、簽訂合同等環節的在線化,幫助集團提高采購透明度、降低采購成本,簡化采購業務管理流程、提高采購效率。
因為建筑施工企業70%-80%的成本在采購端,包括物資采購、裝備采購、勞務分包、專業工程采購等等。當時我們率先進行了大宗物資采購的在線化。
2013年底2014年初,我們完成了平臺建設,然后進行全集團推廣。2016年,中交集團所有施工項目的大宗物資采購全部實現在線化,這個過程中還把裝備采購納入進來,實現全集團的大宗物資與裝備采購的在線化。
2017年,我們開始大小齊抓,將低值易耗品納入線上采購范疇,包括MRO、福利、勞保、商旅等,這些單品價值不高,采購頻次多,采購量大。中交集團內部有一套物資編碼體系,集團要求一類物資必須進行線上采購,屬于強管控范疇。而低值易耗品的線上采購,考慮到各部門的采購特點和承受能力,沒有硬性考核要求,現在還在推廣中。
2021年,中交集團啟動財務云業財協同項目,建設財務云業財協同報表和預算管理系統。2022年,中交集團總部財務云業財協同正式上線。自集團啟動業財協同戰略以來,我們電商公司團隊也深入支撐和服務集團供應鏈數字化工作,致力于打造行業領先的智慧供應鏈系統。
我們以“全面數字化、全流程可控、全過程可視、全要素預警”為建設方向,構建了供應商門戶、采供門戶、采購子平臺、供應子平臺、智能控制子平臺等兩大門戶、三個子平臺,實現了集中的采購、供應、端到端流程及全場景業財一體化管理,并構建供應鏈風險預警體系,為供應鏈管理、供應鏈風險識別等業務執行情況提供了可視化展示。
這套系統覆蓋了開展供應鏈業務的64家二級單位,609家三級單位,9070個國內外項目部,采購金額達2.3萬億元,為實現中交集團供應鏈業財一體化管控提供堅實保障。
目前我們供應鏈的主線邏輯已經基本完成,接下來需要照顧到一些個性化的采購需求。比如施工局、設計院、金融板塊、地產板塊等部門之間,采購需求和采購產品有區別,我們會繼續完善這些個性化的采購需求。
2024年我們稱之為“業財優化年”,到今年年底,整個供應鏈的數字化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提問:2024年,中交電商有哪些發展規劃?有哪些模式創新?
陳鵬:下一個階段,我們的供應鏈數字化正在朝幾個方向探索:第一是向生產一線延伸,第二是做大平臺小專區。
首先,我們希望能夠自動化采集生產一線數據,讓我們能管理好項目現場。比如自動識別現場的鋼筋數量,自動采集地磅跟車輛數據等。
其次,做大平臺小專區。前面提到,很多個性化的采購需求,不能靠集團層面的通用供應鏈平臺去做,而是要靠眾多采購專區來實現。
目前正在做的一個專區是大宗物資聯合采購專區,主要面向中交集團的內貿企業。中交集團的每個施工局都有物資公司,我們稱之為內貿企業,他們承擔著各部門每年的保供任務,但他們之間聯系比較松散,很難發揮集采效果。所以我們希望通過聯合采購專區,實現內貿公司之間在采購上的協調性和組織性。
第二個專區是物流專區。我們建平臺,探索聯合模式,通過招標方式在每個區域選擇代表性的公司,提供履約服務。
第三個專區是倉儲專區。這個專區側重的是集團現有倉庫之間的互聯互通,做好倉儲整體儲存材料的管控。
第四個專區是資源共享專區,主要指設備和周轉材料的共享。這是我們現在已經啟動的四個專區。
待啟動的專區有:海外的區域資源共享專區。中交集團的海外項目占比較大,海外采購分兩種,一個是屬地國采購,一個是國內采完出港。屬地國采購,我們可以通過平臺進行管控。國內采購出海則比較分散,比如某個項目在天津港租集裝箱準備出海,但他并不知道旁邊還有其他項目也在這里等待出海,沒有起到集采效果。所以我們要把海外的物資采購做一個資源共享。
還有一個待啟動專區是房建專區。因為房建項目里有很多標準件,而且房建和地產的標準件比較通用,可以梳理為標準件專區。
這種“大平臺小專區”的采購模式也是我們率先提出并嘗試的創新模式。我們以前沒有管過物流,現在要去管物流;以前大宗采購分散,現在我們要去思考如何組織、協同、實現利益共同體,這種模式創新也是在幫助集團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
提問:中交電商的業務中非中交集團有關的業務占比如何?分別是哪些業務?
陳鵬:中交電商的采購業務主要來自集團內,面向集團外,我們主要做技術輸出、平臺輸出和解決方案輸出。面對外部客戶時,我們主要幫助客戶建設采購平臺,還提供咨詢服務和運營輔導服務,幫助客戶更好運營自己的電商平臺。
目前我們的外部客戶主要是行業中的各類企業。大家迫切需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可以直接參考我們的成熟模式。同時我們注意到,每個客戶的需求點不一樣,比如有個客戶想直接做MRO的線上采購,有的客戶想要先進行招投標數字化,還有個客戶要做供應鏈數字化,每個企業的切入點不一樣,關注點也不一樣,我們會用不同的子產品作為敲門磚,給到客戶適配的解決方案。
提問:工程建設行業供應鏈有哪些特點?數字化有哪些難點?
陳鵬:建筑企業的供應鏈特點很明顯,源頭廠商強勢,鋼筋和水泥都是聯盟型企業,根據市場波動來制定計劃,也會形成價格聯盟。這讓我們的供應商很多時候只起到墊資作用。
在采購端我們做得已經相對完善,因為我們已經精確到按照區域進行集采,比如今年在這個區域大概需要多少鋼筋,如何在內貿企業和外部供應商之間做比選,然后定下采購的框架協議。
現在比較難的是供應端,大宗物資采購看的是綜合單價,至于其中供應商如何履約、物流成本是多少,則被忽略不計。我國物流成本較高,如果能夠詳細管控履約過程中的各項成本,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優化供應鏈,實現降本增效。所以在供應端,我們接下來要做物流的共享服務。
還有一個貫通采購端與供應端的敏感問題,就是采購的價格基數。實際上我們現在的價格采集機制有所缺失,大宗物資采購不管是招標還是詢價,都不是實際價格,而是標桿價格。結算時不管是按照15個平均日的牌照價,還是結算日當天的價格,其中都有浮動空間。
我們做聯合采購專區,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希望實時采集、匯聚價格信息或價格情報,把內貿企業聯合起來,讓他們積極觸達基層市場,掌握實時價格。這是一種模式轉變,可以打破原有的只靠招標或框架談判的模式,這也是我們未來支持集團做場景化采購的一個切入點。
建筑行業還有一個通病是賬期長,我們現在做了很多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產品,正向保理、反向保理等五六款產品,試圖在這方面有所幫助。
提問:工程建設行業數字化轉型重點有哪些領域,這些領域的數字化分別有哪些特點和要求?
陳鵬:建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多階段多方面的復雜任務,在做電子商城之前,要先解決兩個基礎問題:梳理人事關系,統一物品編碼。
首先要梳理好組織和人事關系。大型企業或特大型企業結構龐大,不是樹狀結構,而是一個矩陣式的超大型結構,比如我們的供應鏈系統需要覆蓋展供應鏈業務的64家二級單位,609家三級單位,9070個國內外項目部。所以大企業特大型企業數字化的第一步是要梳理好組織和人事關系。
第二步是統一物資和財務的物品編碼。中交集團的物品編碼標準做得早,跟中國編碼中心一起做,從類別到名稱到屬性全部定義好,統一標準,讓所有部門在同一個緯度上溝通。后來中交集團上線財務云系統后,直接沿用了這套編碼體系進行業財拉通。
做完了這些基礎工作,才是數字化本身,也就是搭建線上采購商城,上線采購和供應鏈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包括招投標的在線化智能化、非招標產品采購的在線化、建設商城、向上下游延展,對需求計劃、物資儲運、倉儲配送等流程進行管控,實現倉儲物流可視化,通過多種供應鏈數字化產品,構建起完整的數字供應鏈管理系統。
提問:大數據及AI應用在哪些業務中?
陳鵬:在數據治理方面,中交集團有專業團隊專注于數據治理。在AI大模型方面,中交集團也在建自己的AI底座,我們主要解決業務場景中的應用問題。
數字化的基礎是標準化,我認為AI普及以后會給標準化帶來很大幫助。我們后臺有一套AI系統,可以自動識別業務中的幾十個風險點,比如說供應商的履約保證金設置不合理,或者兩個投標文件中有類似語言,我們通過AI做了初步審查。
我們還在做AI招投標工具。因為我們每個標段每次有十幾家供應商去投標,我們一年有上萬個標段,供應商的投標成本很高。現在供應商把招標文件上傳后,會生成一個初步的投標文件,供應商可以自己再修改內容,提高招標效率。
我們還在通過AI進行很多商品編碼的合并。因為供應商之間的商品編碼并不一致,比如A供應商給我們推了十幾萬SKU,B供應商推了十幾萬SKU,同一個物品,在不同供應商那里有不同的描述文字。我們訓練的AI會識別描述和商品之間的關系,進行商品編碼的合并,合并不了的商品,會推給人工做再次干預。
我們現在還在做基于AI的BI產品,實現人機交互上的變革。我們的員工可以通過AI實時生成數據和圖標,而不是找人做報表。
我認為,AI實際上會改變數字化的底層邏輯。以前,計算機只認識0和1,所以我們進行數字化之前,要把所有東西都進行標準化、流程化、唯一化。現在AI可以識別太多東西,同時和人用自然語言溝通,我認為大語言模型可以解決至少99%的問題。
結語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主導,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包括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其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就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
中國施工企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軍認為,數字化在工程建設領域應用廣闊,推進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核心是通過數字技術在建筑業全生命周期的廣泛運用,通過數字技術與施工建造的全流程深度融合,實現人力、物力、財力的科學運用、實現人、機、料、法、環等各種要素的精準協同,全面提升管理的標準化、流程化、精細化水平。關鍵是全過程、全流程、全要素、全協同,打造協同一體,運行高效、效益顯著的新型體系。
在數字技術與施工建造的深度融合中,中交電商無疑走在探索前沿,以采購平臺為抓手,以采購環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為依托,構建起完整的數字供應鏈生態。同時從支撐內部服務,轉向對外服務,將其資源和能力向外開放和輸出,攪動了數字供應鏈的大生態。
今日互動
《黃太陽供應鏈筆記》面向全國房地產、建筑業、上下游優質供應鏈企業提供服務,致力于讓每個人、每家企業的價值被看見。請添加主編微信:taisam618(添加時,備注公司、崗位、姓名)
業務咨詢,點擊原文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