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是鐵,千錘百煉終成鋼;軍人是石,屹立不倒威如山;軍人是愛,保衛祖國一平安。
沒有軍人的歷代艱辛奮斗,就無中國的今日之規模與發展。讓我們走近歷史,趣聊風味,看看“軍人”這種職業是從何而來!它的出現,我們的生活便多了份保險,保障子孫福祿綿延……
01 義務軍,志愿軍
眾所周知,自公元280年三國的謝幕,大晉王朝的初生。輾轉過了五百多年,到隋唐重回大一統時代,其基本軍隊的構建,在鮮卑人的北魏朝時,都是義務從軍,自愿征召入伍。
軍隊那會的基礎架構,還尚存不穩定因素。比如逃戶避役、作戰效率低下、將士重名利、怕生死等一系列組織漏洞,層出不窮。
雖有北周宇文泰,對府兵制進行過自上而下的改革,但也是杯水車薪。他要解決的歷史課題,是保護自己的王朝能夠擴大規模,統領天下,提高關隴貴族的集體利益。故沒有思慮過太多,但這次改革從長遠來說無疑是成功的。
風水輪流轉,到了楊家做老大的時候。隋文帝楊堅于公元581年建立大隋,著手布局謀劃這個新組織的建設方針。也曾對軍事制度做過調整與內改,比如廢除賜姓制度和整頓私人部曲,兵農合一。就是出于財政問題與對敵方略的考慮,主持大刀闊斧的改革。
府兵制
隋朝末年,群雄割據。氣運之子李淵在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兩大勢力支持下,于公元618年發跡晉陽,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在大兒子李建成和二兒子李世民,還有女兒女婿平陽昭公主和柴紹的傾心輔佐下,自己在大后方謀劃穩穩地躺贏,取得楊氏的政權,建立遠名海內外的大唐。
公元626年,不是好弟弟卻是好老板的李世民密謀玄武門之變,于7月2日坐上皇帝寶座,開始舉賀典,普天同慶。
風流倜儻的李二郎,不但是個俊小伙,也是位雄才大略、文武雙全的好老板,還會寫詩。我細細品味過他的詩,寫得非常好,一看就是有王霸氣質的人。
他寫的詩,如下列兩首:
《飲馬長城窟行》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
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
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
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
《還陜述懷》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
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李世民
太宗李二郎在組織建設中,各方面成就與功勛都非常卓越,最顯著的就是兵制改革和用將策略。
他對府兵制的改革與影響,后世史學家描述道:
1.增加軍府數量,完善人員結構
2.調動參軍積極性,免除農桑獎勵
3.調整地域分布,兵將開始分離
4.加強中央集權,平穩有序發展
義務軍,在貞觀時代的發展態勢下較大進步發展。但到武周時期,府兵制各種腐性問題開始浮現。
02 李唐中興,擺在前面的爛灘子
歷史很具文藝性,如一個角色在舞臺展示,起起落落走完他的一生。唐朝歷史,就很具備這一點,唐朝歷史有六起六落,才結束她的一生。
第一起,便是大唐開國和貞觀之治,第一落是武周篡唐。第二起是三次政變和開元盛世,第二落是李林甫為相和安史之亂……
唐朝的生命跡象,就是這樣來來回回,反反復復,捉摸不定。
公元705年,神龍政變這次,李家打贏了武家。公元710年,那場官司,李家又打贏了韋家。公元713年,執掌太子之位但無實際權利的李三郎,與姑姑太平公主斗智斗勇,并打贏了那場斗爭,坐穩皇帝之位。
李隆基
李三郎雖然贏了,但其他諸方面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軍隊組織內部結構的潰爛腐敗、逃戶與圈地等等,都需要他一一處置妥當。
其中最顯著的,便是軍隊問題。沒有人愿意參軍,無人肯為國家效力,去打仗,還是要打勝仗。各地開始出現大量逃戶,都不是積極分子,但只要你不過度去擾亂他們的生活秩序,他們也絕不會去當作亂分子。
03 張說的登場與退場
他的出場,富有傳奇性,也有委婉處,還有毛燧自薦的精神。他是學會了推銷這個硬本領,向大老板宣示著他的價值觀而被格外提拔。
他原本是先天政變的大功臣,最后卻被姚崇排出了朝堂,其實這也可以說是李隆基本人的決定。
他曾經當過皇帝還身為繼承人時的老師,可以說是師生關系。后來密謀參與了李三郎誅滅親姑姑太平公主干擾他做老大爭皇位的勢力組織活動,獲得了“十大功臣”殊榮。
他先是被貶幽州,后升赴并州,再升為天兵軍節度大使,最后躍列為副大宰相,形成“三駕馬車”的格局。
因皇帝本人的一個決策失誤,他被調到現任宰相張嘉貞處做副手,心有不甘,因為他們倆從前是領導下屬關系。張說是上司,張嘉貞是下屬。結果,皇帝的一個決定,將他們倆調換了。心有不服,遂生一計,把張嘉貞給潛規則下去了。
張說
張說其人,且不論他道德怎樣!但他確實是個經天緯地之大材,文武雙全,才藝又多,不但會寫文章,詩作得特別好,打仗也是內行。還曾是一方諸侯級人物,也是開元年間第一任文壇盟主。
看看他的文治,重實干,不懶惰,尚質樸,未驕傲,開崇道德與興文教之風。他辦了一件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事情。這件事就是:“麗正書院”,負責整理圖書,修編文集、互相交流學習等的一個純學術機構,是文人匯集點,社交場所。大詩人賀知章正是出于此。
再看看他的邊功,開元二年,即公元前714年,契丹犯邊,唐朝派軍隊六萬集中火力攻打這個小部落,讓他們知道天威不可淫,我的百姓不能欺。
除此外,皇帝本人也是想著能夠樹建武功,經營四方,擴大大唐威名。
張說聞此訊后,就帶隊整部出發,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化解了幽州與塞外其他少數民族,如突厥、回鶻、契丹等的矛盾關系,巧妙解決了因某種因素而競爭大打出手的問題。
04 職業軍的來歷
古人云:“兩虎相爭,必有一輸”。何況是新舊制度,不能并立而存。新時代發展,就須要有新眼光、新策略的人去走?;蛟S,10年過后就要來一次大調整和創新性發展。
公元722年,開元十年間,皇帝李隆基為增強軍事力量,向外拓展武功,解決嚴重的逃戶問題,由張說的建議,主持改革了軍事制度,并將實行募兵制替換府兵制作為長期政策,貫徹落實。
中國歷史自那始,軍人全由短期征召改為長期征招,從自帶錢糧的義務“志愿軍”轉變為能養家糊口可掙工資的“職業軍”。
從此,軍人開始演化成為一種主要職業,而不是只會配合農時的副業。
04 職業軍的來歷
古人云:“兩虎相爭,必有一輸”。何況是新舊制度,不能并立而存。新時代發展,就須要有新眼光、新策略的人去走?;蛟S,10年過后就要來一次大調整和創新性發展。
公元722年,開元十年間,皇帝李隆基為增強軍事力量,向外拓展武功,解決嚴重的逃戶問題,由張說的建議,主持改革了軍事制度,并將實行募兵制替換府兵制作為長期政策,貫徹落實。
中國歷史自那始,軍人全由短期征召改為長期征招,從自帶錢糧的義務“志愿軍”轉變為能養家糊口可掙工資的“職業軍”。
從此,軍人開始演化成為一種主要職業,而不是只會配合農時的副業。
文/弘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