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網購郵票的集郵者一定在網絡平臺上遇到過假郵票,這些郵票可以“一眼假”的原因并非是集郵者火眼晶晶,而是老玩家都知道的假郵票的兩個特點:明顯低于面值五折的價格和完全不存在的版式。
郵票作為郵資憑證,首要功能就是郵遞資費。
和許多人認為郵票只能寄信不同,在郵局還有普通包裹支持使用郵票。
作為郵政業務最基本的物流服務,包裹除了速度較慢以外,其它均與快遞沒有太大區別,反而低廉的價格能夠吸引不少顧客使用。
普通包裹的起步價格為5元,根據郵寄地點的不同會有幾元的差距,國內首重的費用大多只需要8元。
隨著近幾十年打折郵票的出現,普通包裹貼郵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按照面值五折計算,那么8元的包裹只需要4元,在清一色實付8元起步的快遞中,頗具性價比。
假郵票正是抓住了這個賣點,按照現在假郵票的市場價格0.1元1張計算,寄包裹的費用幾乎可以說是零成本。
出于對郵票的喜愛,我曾三次對兩大平臺的假郵票進行舉報,即使提供了郵票版式不對等相關證據,卻依然不被受理,平臺給出的核心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證據不足。
既然個人證據不足,作為發行方郵政完全可以向平臺提供相關證據,如果公對公來解決,至少公開售賣的假郵票不會再如此猖獗。
都這么明目張膽地制假販假了,郵政卻為何視而不見?
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如果沒人去做,那么只能說明做了的好處不夠吸引人。
對于郵政來說,一年1000多億件的包裹中,貼郵票的數量微乎其微,對于整個物流生態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么假郵票的存在也就沒有那么大的影響了。
如果認真打擊假郵票,面對如此多的平臺和商家,郵政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上維權所需的時間,長期的支出一定要比假郵票帶來的損失要大得多。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郵政非常清楚郵票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每年所發行的大量紀特郵票正在逐步淡出使用領域,如今可以辦理使用郵票業務的柜臺已經罕有紀特郵票在出售,那一年二三十套、每套六七百萬枚的郵票又都去了哪里?
郵政的下級單位,中國集郵總公司解決了這個問題:裝進高售價的商品冊里溢價出售,因為不會有人高買低賣,這是大多數人的心理。
這種行為讓大量郵票流入到購買者的柜子里,不去使用的郵票就不會變成郵資費用,所以假郵票只是填補了真郵票應該履行的義務,至于真郵票何去何從,就唯有購買者的箱底了。
看似在假郵票的影響下,郵政是最大的受害者,可真郵票在不去使用的情況下,何嘗不是另一種“假郵票”,這種損失只是從郵政身上轉移到了收集者身上。既然郵政沒有損失,自然郵政也不會嚴打假郵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