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萋萋結綠枝,曄曄垂朱英。
??至懵督担坏萌渖?。
嘆息聊自思,此生豈我情。
昔我未生時,誰者令我萌。
棄置勿重陳,委化何足驚。 —— 唐 王績《石竹詠》
簡譯:
石竹枝葉茂盛,郁郁蔥蔥,開滿了鮮艷奪目的花朵。
常常擔心露冷霜寒,無法保全石竹花那美好的生命。
憐惜石竹,也思考自身,此生真是我希望的那樣嗎?
在我還未降臨人世的時候,究竟是誰令我萌生的呢?
何必糾結這些,順其自然就好,有什么可驚恐的呢?
賞析:
石竹也稱洛陽花,多年生草木植物,叢生有節,花色艷麗,如果溫度適宜,四時都能開花。
“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石竹不僅花期長耐寒暑,還具有藥用價值,花葉皆可入藥。
所以,石竹花深得世人喜愛,王績是名醫王通之弟,精通醫理,不戀仕宦,唯以醫藥濟世。
相較于旁人,王績對石竹除了了解,更多了一份憐惜之情,只愿好花常開,不被風霜欺零。
而這就是此詩前四句要表達的情感,“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曄曄”指美麗繁盛。
彼時正是石竹生命力最旺盛之時,枝繁葉茂,花開似錦,可霜露降臨,石竹就會凋零殆盡。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想到此,詩人心中又是不舍和憐惜,還有深深的憂患之感。
嘆息聊自思,此生豈我情。
昔我未生時,誰者令我萌。
中間四句承上,由對石竹的嘆惋憐惜,引申到對生命和自我的深刻思索,有彷徨也有苦悶。
花開有期,一年一會,歲歲年年,皆是如此,可人就不同了,韶華似水,時光匆匆催人老。
來是偶然,去是必然,這是自然規律,沒有誰青春永駐,長生不老,可是,來也并非我意。
人生短暫,自己又能留下什么呢?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王績雖心念仕途,卻又難有作為。
王績天資聰穎,博聞強記,15歲時就被譽為“神仙童子”,20歲應孝廉舉,被授秘書正字。
“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王績才華超眾,自視甚高,有理想抱負,也期待才得其所。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隋唐之際的亂世,他的曠達不羈,總是很難立足朝堂。
一方面,他厭煩俗世,另一方面,又想建功立業,故他糾結也矛盾,才有了對生命的思索。
但他又是曠達的,能很快釋然,“棄置勿重陳,委化何足驚”,過往不究,順其自然就好。
而這也是全詩的主旨和情感的升華,由惜花到憐己,再到豁然開朗,足見王績的曠懷高致。
后記: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隋末唐初詩人、醫生,絳州人,出身世宦之家,王勃的叔祖父。
王績生性簡傲,曠達不羈,嗜酒如命,不愿在朝供職,地方為官,又常因嗜酒誤事遭彈劾。
他在隋唐兩朝都有出仕,但三仕三隱,總在出世與入世間糾結,怕難以顯達又怕辜負人生。
“才高位下,免責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識,四十五十,而無聞焉”,這是其自我總結。
“置酒燒枯葉,披書坐落花”,幾番起落總不平,最終王績還是棄官歸鄉,隱于山水田園。
酒詩自娛,撰《酒經》,寫《酒譜》,改編琴曲《山水操》,著有《王無功文集》五卷本。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雖仕途失意,但王績曠達疏放,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參考文獻:
《新唐書 王績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