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頭發白得很早。
猶記得初中時,有次寫作文,我寫了父親的頭上泛著金光。語文老師把我叫到辦公桌前,說你爸的頭發是金色的嗎?我忙說,是銀色的,銀絲,我一下寫快了……
幾十年后,我常常想起這個細節,因為每看一眼父親,都會覺得他的白發,又增多了。
其實,他生白發也不算早,蘇軾四十幾歲在黃州時,就說,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不過,蘇軾可能是急出來的,畢竟,烏臺詩案之后的大蘇,還沒有后來那般曠達。
而我父親,大概是累成這樣的。
當然,他的人生,跟他的時代完全相應,他并沒有受比同輩們更多的苦——因為,那時他們都受了很多苦。
我說的苦,不只是小時候的饑餓,更是成年之后,他們差不多都是白手起家的。
屋子當然有,土磚的,瓦房也有,茅草房也有。然則哪怕是瓦屋,一到下大雨,一家人拿的拿腳盆,拿的拿木桶,拿的拿臉盆,到處都接漏……
那是九十年代初,父親三十多一點的時候,他和母親最大的執念,就是像別人家一樣,也起一座二層樓房,這樣,就再也不必害怕下雨了。
起早貪黑做了兩年蔬菜生意——他常常半夜就起來,在二八大杠的前架上插個小手電,騎幾十公里到寧鄉、湘鄉的菜市場里進貨,再馱著上百斤的蔬菜往回趕……早飯基本吃不上,中午跟老媽一起吃一點早上帶去的飯菜。夏天甚至餿了,冬天硬如石塊……
1994年,樓房終于建起來了,這是他和母親的第一個大成就。
時間過得很快,2004年,他們在家開了個小店,母親守店,父親做小工。挑磚和灰,一干就是二十年。
包工頭們都很喜歡跟他一起做事,人老實,不會爭奸耍小聰明,也有手性,灰和得不干不稀,所以,父親從來沒有“失業”之憂——當然,好像,似乎,農民的做副業,并不被統計在就業率里。
2024年,父親64歲了。在農村,并不算老,還是干事的主力。就是誰家建別墅,從大工到小工,都是50以上的唱戲,30、40的,有幾個受得了那個累呢?
我沒什么本事,比起父親差遠了。所以,雖然口里說著你別去做事了,就看著田里和菜地就好,但其實心里,覺得父親還能賺錢,真是好事。一者表明身體還不錯,二者能減少我們很多負擔啊。
去年,就有人喊他到農業大戶家里拋秧打藥干農活,160塊一天。他有點嫌少,除非暫時沒人建房子,否則,他一定愿去挑磚賺兩百。
但今年,他半推半就了,很快,就只去田里,不去工地了。畢竟,錢只差了40塊,但勞動量少了一半還不止。
究其原因,當然不是他不想多賺,而是他服老了,快干不動了。
農村人閑著會閑出病來,他有點事做,且知輕重,我們就都很高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