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六歲習射箭,八歲能御馬,十歲開始隨父親南征北討,在文學方面,小小少年更是學富五車、通經博史。
他是曹丕,曹操次子,文武兼備,自幼聰穎過人,可是,優秀的曹丕并不是父親眼里最得意的接班人選。
哥哥曹昂遇害后,庶母所生的弟弟曹沖深得曹操青睞,曹沖病夭后,父親又把目光投向文采風流的曹植。
上有哥哥,下有兩個弟弟,中間的曹丕一直被父親忽視,與才華橫溢的曹植相比,曹丕的確占不上優勢。
曹丕最后之所以取得父親的信任,就在于他是個有理性的人,善于節制和反省,而這也是他的可貴之處。
“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孟浩然的感悟,早他五百年的曹丕,在《丹霞蔽日行》中闡述得很明白。
-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 孤禽失羣,悲鳴云間。
- 月盈則沖,華不再繁。
- 古來有之,嗟我何言。——魏晉 曹丕《丹霞蔽日行》
簡譯:
火紅的晚霞遮天蔽日絢爛無比,一道彩虹垂掛在天際。
溪水在山谷中潺潺流淌,金黃的落葉在風中翩翩起舞。
一只脫群的鳥兒,獨自在云間穿行,發出無助的悲鳴。
月圓后就到了月缺的時候,繁華過后,就迎來了凋零。
這是自然規律,自古有之,我又何必為它們徒增傷感?
賞析:
曹植的這首《丹霞蔽日行》,出自《樂府詩集 相和歌辭 瑟調曲》,詩風清麗,深婉細膩,與曹操的《短歌行》一樣,同為四言樂府詩。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谷水潺潺,木落翩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秋日雨后的壯麗景觀,晚霞漫天,彩虹如練,谷水潺潺,落葉翩飛。
這是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可是,美好的時刻卻不能長久地保留,因為夕陽西下,天色馬上要暗下來了。
所以,就有了五六句“孤禽失羣,悲鳴云間”的感嘆,好景不長在,好花不常開,即便是生命中親近的人,也不會永遠陪伴在自己身邊。
“羣”同群,光陰飛逝,年華似水,從春到秋,不過是隔了一個夏天而已,而秋天也即將被冬天所取代,年復一年,歲月是如此地迅疾。
曹植雖然身為政治家,可他也是情感細膩的詩人,骨子里亦有多愁善感的一面,對自然界的變化十分敏感,為四時風物而歡喜抑或憂傷。
“月盈則沖,華不再繁。古來有之,嗟我何言”,后四句是全詩的主旨,也是情感的升華,是思索之后的豁然開朗,也是對自己的勉勵。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繁華之后就會歸于沉寂,周而復始,亙古不變,這是自然規律,與其糾結,徒勞無功,還不如實實在在地做事。
一年十二度圓缺,月亮缺了會在圓,花兒謝了,還會再次盛開,可是,我們卻不會再回到少年時,所以,與其傷春悲秋,不如滿懷熱愛。
逝水難收,落葉知秋,月盈則虧,繁華易敗,唯有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這世間,誰不是那只孤雁呢,唯有認清真相,才會真正熱愛它。
前四句寫景,五六句承上啟下,抒發時不我待的感傷之情,后四句寫人生感悟,激勵自己和世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在當下珍惜擁有。
后記:
曹丕,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與曹操、曹植同為建安文學的領袖人物。
在文學創作上,曹丕上不及父親的豪邁,下不如弟弟曹植的飄逸,但他卻留下了中國最早的七言詩《燕歌行》。
同時,曹丕還著有《典論》和《論文》,其中,《論文》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
論詩名,曹丕遠排在父親曹操和弟弟曹植之下,也是大多數人的評價,但是,清代學者王夫之卻不這樣認為。
“實則子桓天才駿發,豈子建所能壓倒耶?”,在詩論《姜齋詩話》書中,王夫之如此評價曹丕的文學成就。
學者葉嘉瑩也說,與曹植的“思捷而才俊”不同,曹丕“以感與韻勝”,而這,也就是感性與理性的使然吧。
曹植率性而為,曹丕理性做事,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反思和總結中前行,一如他在詩中所作的總結那般。
“古來有之,嗟我何言”,看清了事情的真相,還一如既往地熱愛,而這,也就是曹丕能走到最后的原因吧。
參考資料:
《三國志 曹丕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