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天才,17歲的中專生姜萍一戰(zhàn)成名。
按理說,遇到這樣難得的人才,又恰逢招生季,各大學都該搶著要才對呀,可是,雖然有多家大學喊話姜萍,但直接拍板說歡迎你來我校深造,至今還沒有一家。
姜萍說,他的理想學校是浙大,浙大回應說要按程序來辦;姜萍老師建議他先去常熟理工,常熟理工是江蘇省內(nèi)的二本學校,可即便是這樣的學校,也只是說歡迎你來報考 ;姜萍的輔導王老師的母校江蘇大學也是如此。
到目前為止,所有有關(guān)聯(lián)的大學都在蹭姜萍的熱點,有勇氣把姜萍變成自家的招生簡章,卻沒有膽量直接錄取他。
全球數(shù)學競賽的成績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是那些大學沒有魄力嗎?
但每年特招的學生有很多,那是為什么?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姜萍是中專生。
雖然姜萍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實力,但一個中專生的身份嚇退了所有的高校,讓他們不敢破規(guī)則,不敢越雷池一步。
這是姜萍的悲哀,還是高校的悲哀?
也許各大高校在等姜萍決賽的成績再做決定。但是如果在決賽前就敢發(fā)話:姜萍,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才,我們要你了,是中專生,我們也要,這才是真愛,才是真辦學,才是真有擔當。
1930年,華羅庚指出了蘇家駒的一個錯誤,被時任清華大學算學系主任熊慶來請到了清華大學,成為助教,一年后又升為教師。當時的華羅庚20歲,只有初中文憑,連個中專生都算不上。
歷史竟如此相似,1956年,陳景潤又指出了華羅庚的一個錯誤,華羅庚仔細查驗后,發(fā)現(xiàn)確實有錯誤,于是,將陳景潤調(diào)入了中科院數(shù)學研究所。當時的華羅庚是中科院數(shù)學研究所所長,而陳景潤時年23歲,只是廈門大學的一名資料員。
從華羅庚到陳景潤,當時他們都很年輕,學歷也很低,但他們對數(shù)學都有了超乎尋常的癡迷和天賦,都是數(shù)學天才。
幸運的是,他們都遇到了好伯樂,不因為他們的身份、他們的文憑就否定他們的成績和天賦。打破規(guī)則,大膽引進人才,這才成就了兩位偉大的數(shù)學家、科學家。
如今,將近100年過去,我們卻還在故步自封,比100年前還保守,不敢打破規(guī)則,不敢不拘一格降人才。
眼下國家正需要理工科人才,只有對姜萍這樣的數(shù)學天才,大膽引進才是真正的為國考慮,而不只是蹭個熱點多招幾個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