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下午,筆者在參與南江文化專題調研活動后回程途中,途徑云浮市云安區,于是便實地走訪了大營村陳璘軍營遺址,南鄉所城遺址以及在網絡宣傳上鋪天蓋地的洚水村(程溪祖廟),是為迅游云安。
迅游云安之三,南鄉千戶所設立時間比東安縣早半年
云安區六都鎮南鄉村因明代在此設立南鄉守御千戶所而得名。
南鄉守御千戶所位于東安縣城(今云浮市區)的西北方向,里程約有18公里,明清兩朝典籍對兩者之間里程描述出入很大,記載南鄉所城建設時間也相差一年。
萬歷年間修纂的《東安縣志》以及《羅定州志》已佚,唯有找萬歷《廣東通志》了,該志記載南鄉所城距東安縣城六十里,建于萬歷五年 (1577)。萬歷《廣東通志》卷之六十二《羅定州·兵防》載: “南鄉守御千戶所在東安北六十里。萬歷五年建。城周三百一十四丈,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二尺。”意譯: 南鄉守御千戶所在東安縣治北邊六十里的地方。萬歷五年建立。南鄉所城周長314丈,城墻高度為1丈6尺,城墻厚度為1丈2尺。
云浮現存最早的舊志,康熙十一年《東安縣志》則記載南鄉所城與東安縣城的里程為三十里,南鄉所城建于萬歷六年 (1578)。康熙十一年《東安縣志》卷之八《兵防志》載: “南鄉守御千戶所城在縣治北三十里,周圍三百一十四丈,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二尺,萬歷六年建。”意譯: 南鄉守御千戶所城在東安縣治北邊三十里的地方,周長314丈,城墻高度為1丈6尺,城墻厚度為1丈2尺。萬歷六年建立。
同一段里程,明代典籍記載為60里,而清代典籍記載為30里,足足相差了一倍!另外, 南鄉守御千戶所究是萬歷五年(1577)還是萬歷六年(1578)設立?且看 《明神宗實錄》。
▲南鄉村大夫第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二《萬歷五年五月九日》載: “兵部覆兩廣總督凌云翼條奏《羅旁善后事宜》:建設州縣。東山黃姜峒、西山大峒原系賊巢,今雖蕩平,難保必無遺孽,遽欲建官設縣,恐貽后艱。請先升瀧水縣為州,其二峒各筑營城,選委將領屯兵駐扎,伺有賊出,許其便宜撫剿。果無他虞,題請建縣。目下各峒地方通屬新州管轄,其南鄉、富霖、封門、函口設千戶所四,調官軍防守……得旨設縣該撫按再加詳議,如果賊巢盡拔,保無他虞,即請設官建治,不必以年月為限。余如議行。”意譯: 兵部審核兩廣總督凌云翼上奏的《羅旁善后事宜》:建立州縣。東山黃姜峒與西山大峒原來是瑤人的巢穴,現在雖然已經評定,難以保證沒有遺留殘余分子,倉促設縣管理,恐怕給以后留下困難。請示先將瀧水縣升級為州,東山黃姜峒、西山大峒都建造城池,選派將領率性軍隊駐扎,倘若有瑤人出沒,允許該將領自行決斷安撫還是征剿的權力。到沒有瑤人憂患的時候再請示建縣管治。現在各個地方都歸屬新設立的州管轄,南鄉、富霖、封門、函口這四處地方設立千戶所,征調官兵駐守……得到旨意建縣事項由該總督再來詳細商議。如果瑤人的巢穴全部被評定,確保再無其他憂患,就立刻上奏設置官職,建立政區,無需因為時間限制。其他請示都按照意見實行。
▲ 重建的南鄉村關帝祖廟
萬歷五年(1577)五月九日,凌云翼上奏朝廷,設立南鄉、富霖、封門、函口四處守御千戶所,但此時東、西二山的局勢尚未明朗,尚需軍事管制,未能 直接設縣治理,直到半年后的十一月二十六日才正式設立東安縣。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九《萬歷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載: “戊寅,時羅旁議立縣治,總督凌云翼以縣名請,命東山南鄉為東安,西山大峒為西寧,俱屬羅定新州管轄。”意譯: 戊寅日,當時商議在羅旁設立縣治,總督凌云翼請示新建兩個縣的名字,于是下令縣治在東山南鄉 (今云浮市區,非今南鄉村。筆者注) 的新縣為東安縣,縣治在西山大峒的新縣為西寧縣。兩個縣都歸新設立的羅定州管轄。
由此可知,南鄉守御千戶所設立于萬歷五年(1577)五月,比東安縣還要早半年。
端溪文史創建于2015年9月,立足于發掘德慶人文歷史,放眼泛德慶地區(即德慶曾經管轄過的包括今封開、云浮、郁南、羅定、信宜等地)以及肇慶地區鄉土史情。你關注我,我致力于追尋歷史本源。歡迎讀者轉發分享。在這里,您可以閱讀許多關于德慶乃至肇慶人文歷史的文章,希望能讓您更加了解德慶(肇慶)歷史,幫助您深入研究德慶(肇慶)文化。
其他公眾號轉載本公眾號原創作品需取得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