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課堂不是冷冰冰的說教,是讓學生清楚知識是什么,還懂得如何運用知識。”“她帶領團隊代表江蘇省參賽并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次年再次斬獲該項目一等獎。”“她從業僅四年,已成為職業教育戰線上的一顆閃亮新星。”……提起江蘇旅游職業學院數字媒體專業專任教師潘詩雨,無論是學生、同事還是領導無不對她豎起大拇指。
短短兩三年間,潘詩雨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她的作品獲得江蘇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賽三等獎、2022年江蘇省廣告行業設計制作技能競賽銅獎等榮譽。
1謀新招,打破思政課刻板印象
2020年,江蘇旅游職業學院數字媒體專業大一新生李歡歡第一次走進學校主題思政課堂,當時的場景令她至今難忘——臺上的老師講得枯燥乏味,臺下抬頭率極低,很多同學開起了“小差”。但讓李歡歡難以想象的是,僅一年,學校思政課堂竟座無虛席,課內課外發言探討尤為“火熱”。
“理論重實踐、實踐重體驗,要將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融入課堂,也要讓思政課走出教室。”2020年9月,潘詩雨入職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后,很快開啟了思政課的轉型之路。她創新的教學方法——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與課程思政元素相融合,跳出傳統單一的思政課教學模式,與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并共同開發適合學生的實踐項目,扭轉了“無人問津”的思政課堂局面。
“這不是潘老師第一次在教學上出新招了。”數字媒體專業的一名老師伸手盤算著,“她入校第二個月就參加了校‘說課’大賽并獲得一等獎,第二年以主講身份率隊參加江蘇省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一舉奪魁,同年在校無生教學展示課活動中獲‘觀摩課’稱號……”
潘詩雨(中)輔導學生
是什么激發了潘詩雨的教學熱情?
潘詩雨出生于1996年,是土生土長的揚州人。她從小喜歡古箏、琵琶、書法、國畫等中國傳統藝術,也接觸學習了編程、機器人等相關知識。她大學就讀于南京藝術學院,攻讀藝術與科技專業,初步探索了藝術與科技如何相輔相成。之后,她又選擇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深造,攻讀傳播學專業,同時更深入地研究數字技術在傳播學中的應用,開展了中醫藥主題虛擬展廳、明城墻VR交互裝置以及越劇文化全媒體矩陣傳播研究等相關調研。
在英國留學期間,潘詩雨在學校與英國惠特沃斯美術館舉辦的跨文化傳播項目中,帶領團隊進行了大運河文化揚州段的融媒體項目策劃與制作,成功構建一個多維度、全景式的大運河文化虛擬博物館,將大運河的豐富歷史和揚州的地域文化風情生動地展現給觀眾。該項目吸引了近萬人次觀看,也更加堅定潘詩雨對融媒體技術傳播和弘揚非遺文化的信念。
“大學畢業后我收到字節跳動、騰訊、網易等公司的邀請,可我選擇進入江蘇旅游職業學院。”潘詩雨道出緣由,“學院既有傳統工藝美術技藝的研究,又有實力強勁的數字媒體專業,這與我的興趣和研究方向非常契合,也為我在相關領域創新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2創新局,做學生青春成長的守護人
成為數字媒體專業的專任教師后,潘詩雨日常工作除了承擔教學任務和班主任的職責外,目前還肩負著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研室主任的重任。這一崗位主要涉及專業建設的方方面面:負責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學生獲得全面而系統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要規劃教研室的發展方向和學期工作計劃,以推動教學質量和學術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
“過程特別難,一步一步扎實走下來,收獲卻非常大。”在潘詩雨的《融媒體內容策劃與制作》課程中,學生們在完成東關街新媒體項目制作后,不僅體會到揚州的地域文化內涵,也切實領會到企業的真實需求。有一位學生打趣地說:“以前感覺課本知識很抽象,死氣沉沉,現在看到的都是‘鮮活’的。”
“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活躍,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讓他們在實踐中找到專業方向。”潘詩雨介紹,“一些學生在大三的實習、就業和畢業設計中,就明確選擇繼續深化融媒體方面的學習,這正是新方法帶來的積極成果。”
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新設賽項“融媒體內容策劃與制作”。江蘇省此前從未舉辦過相關賽事,沒有任何經驗可循。不僅如此,全國有近60支代表隊參賽,其中包括廣東、山東等已經有多年舉辦經驗的省市。這些地區的選手在備賽過程中有著更為豐富的資源和經驗,實力不容小覷……誰來擔任江蘇旅游職業學院該項目的指導老師?學院領導找到了潘詩雨。
“我接受這個挑戰!一是渴望有一個平臺能夠充分展示和應用我在融媒體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成果,二是作為學院的一分子,我深知融媒體課程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來推動其更成熟和完善。”潘詩雨希望能通過這次全國性的技能大賽,以賽促教,將學院的融媒體課程推向更高的水平,于是請纓“出戰”。
3建新功,把困難變為技能出圈的助燃劑
在長達6個月的備賽期間,潘詩雨的團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沒有任何過往經驗可以借鑒,團隊開展的每一步都充滿不確定性。“未知帶來的恐懼和壓力,是我在指導過程中遇到的最為棘手的難題。”潘詩雨說,“團隊成員常常因為找不到明確的方向而感到迷茫和焦慮,這種情緒在緊張的備賽期間又被放大了數倍……”
潘詩雨只能不斷調整心態,鼓勵團隊成員勇敢面對未知。她和隊員一遍又一遍制訂詳細的備賽計劃,將大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小目標,讓每一步的努力都變得可視化、可量化。
6個月里,團隊成員沒有完整地休息過一天,臨近比賽時,訓練強度更是前所未有。“我們甚至需要一天完成兩套題目,僅是做題的時長就達12個小時。”作為指導老師,潘詩雨不僅要負責出題、解決技術難點,還要兼顧后勤保障,照顧學生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原本計劃舉行的婚禮也因為備賽而推遲……
功夫不負有心人。潘詩雨帶領的團隊最終成功沖出江蘇省遴選賽,并代表江蘇省參賽,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第二年,她再接再厲,率隊參加2024年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同一賽項,再次斬獲一等獎,實現蟬聯。
“回顧整個備賽過程,我深感這是一段艱難但充滿意義的旅程。學生不僅在技術上取得顯著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如何在壓力下不斷成長。”潘詩雨說。
潘詩雨(左七)
如今,執教4年并獲得諸多榮譽的潘詩雨,對“職業院校教師”這一身份有著更多維的理解。“職業院校的教育有其獨特的規律,它更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和實踐操作能力。這意味著教師必須走出校園,與相關行業和企業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同時教師還要具備前瞻性的視野,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更要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研、以賽促改’。”接下來,潘詩雨將以更高的目標組建學生團隊,更新訓練內容,全力以赴向202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發起沖擊。(本文由江蘇旅院供稿,《風流一代》邢多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