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克匪”紅六軍團的新聞真多【申報新聞與紅軍長征90周年-7】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8萬余人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但是,長征的隊伍并不是同一時間從同一地點出發的,在此之前,有一支特殊的部隊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已經先行開拔,一直往西入湘,為中央紅軍戰略大轉移探路,這就是著名的紅六軍團。
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重要革命武裝。1933年6月中旬,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下轄第17、18兩個師。當時,未建立領導機構,暫由紅第17師首長統一指揮。第17師師長為蕭克,政治委員為蔡會文兼,參謀長為李達,政治部主任為李樸。
1934年7月下旬,撤離湘贛蘇區,向湖南省中部轉移,并成立了軍團領導機構。8月7日,正式成立軍團領導機構,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治委員,李達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
國民黨中央社的新聞電訊開始出現“赤匪蕭克部”、“蕭匪”、“任匪”,不幾天對紅六軍團的稱呼統一為“蕭匪”。
查1934年《申報》10月12日至11月12日,一個月期間國民黨軍“剿匪”新聞,有15條大字標題的新聞是報道“蕭匪”的,其中有一則報道是“一句話新聞”。這些新聞稿來自兩個方面,中央社5條,《申報》專電9條。其中8條新聞是大字標題,“蕭匪”豁然醒目。
這些新聞隨著第6軍團前進而前進。
今日研究紅軍長征,當時的報紙新聞是很值得參考的。講長征,只說紅軍一方不說敵方的現象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改變,但研究當時的媒體對紅軍的新聞報道還不夠努力。我這里突出《申報》新聞,只是拋磚引玉。
紅6軍團出8月7日發時是7000多人,10月24日到達貴州省印江縣的木黃,同湘鄂西紅軍第三軍會師,還有3300余人。會師后,原第6軍團部隊編為3個團。
第6軍團行軍作戰78天,損失4000多人,平均每天損失51人。
賀龍指揮紅三軍在四川省酉陽縣建立了小的根據地,指揮部在南腰界村住下。
賀龍經常看小學校的報紙,“江西蕭克匪部第6軍團竄入黔東,企圖與賀龍匪部會合。”他知道紅第6軍團正在靠近自己,賀龍悲喜交加,決定“我們去撞第6軍團。”
紅第3軍戰士們在尋找紅第6軍團中,在草叢里發現了紅軍帽,還發現了餓昏的一些戰士。在貴州省沿河縣水田壩村,一百多人被帶到賀龍面前,賀龍認出紅第6軍團參謀長李達。這一天是10月24日。
10月26日兩支隊伍在南腰界村開了聯歡會。
2024-6-30
上海龍華
《蕭匪竄紫金關》【長沙】蕭匪經湘桂黔軍圍剿,潰竄紫金關。(十月十五日中央社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