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9日,內山書店重回中國后的第四家店,于坐落龍崗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開業。次日我喜聞此事,讀到已近耄耋之年的內山書店會長內山籬在開業現場的發言:“愿內山書店在‘以書肆為津梁,期文化之交互’的精神指引下,發揮各自的特色,為兩國人民的互相了解,互信交流而共同發展下去。”
直到開業一年后,我才得空步入店中。店內慢慢轉一圈,逐字默讀墻上的書店介紹,揭開魯迅先生和內山完造那段塵封的友誼,回顧書店與一批進步知識分子的往事,這不正是一堂鮮活的歷史課嗎?
站在書店里,感受穿越時空的力量,我恍然明白這所大學為何要在校園里開一間內山書店,其中飽含著不必言說的良苦用心。
年輕人滿腔熱血,意氣風發,但也容易沖動,讓情緒壓過理智。魯迅先生嘗言:“學生們年紀輕,沒經驗,常被騙子們利用,當作墊腳石。沒有比騙子更令人痛恨的了。他們為了構筑和穩固自己的位置,或者為了自我標榜,動輒把思慮欠周、血氣方剛的青年當作踏板……”說這話時,先生的表情就會顯得很激動。
一周前,蘇州“校車阿姨”胡友平勇救日本母子不幸身亡,網絡上波濤洶涌,是時候再談談百歲內山書店的當代價值了。
1917年,日本國際友人內山完造夫婦在上海虹口北四川路開設了內山書店。在戰云密布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一進步書店創立了中國書店史上第一個作家沙龍“內山書店文藝漫談會”,并演變成“中國作家會客廳”,曾庇護或營救過魯迅、郭沫若、田漢、郁達夫、陶行知、陳望道、歐陽予倩、沈雁冰、柔石、蕭軍、蕭紅、夏丏尊……等一大批文人知識分子和革命者。
其中最著名的書客,當屬魯迅。
書店成了魯迅最后十年的“會客廳”,據《魯迅日記》,在1927至1936年間,魯迅出入內山書店512次,內山完造還給魯迅設了個專座。二人成為至交密友,在魯迅結識的日本友人中,經內山引薦者,超過160人。1936年,魯迅病逝前的最后一封信,正是寫給內山完造的:“老板閣下,很意外,從半夜起又開始哮喘起來……請你給須藤先生打個電話,讓他馬上來看一下,草草。”
百年前,創立于上海的內山書店幫助眾多中國新青年能讀到日本的進步書籍; 如今,位于東京的內山書店則把中國書介紹給日本人,幫助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了解中國和中國人。
這間毫不張揚的書店,曾為20世紀愛國知識分子們遮風避雨,承載了那段苦難歲月里中日文人交往的一個個珍貴瞬間,也定格為兩個鄰國守望相助的一個窗口。無論政治交往遠近疏密,這個窗戶總是開的,傳遞著中日兩國民間的情誼和關切。毫不夸張地說,內山完造和他的書店,是嚴峻時代中日關系最堅實的一座橋梁。
在魯迅的鼓勵下,從小不好讀書的內山完造也拿起筆來寫作。他的處女作《活中國的姿態》由魯迅親自作序,書中多是他親眼所見所感的掙扎于社會底層的中國人,有農民、苦力、纖夫、普通店員,也有知識分子和商人。雖處艱難歲月,他們身上的勤勉、樂天、隱忍的品性,默默感染著內山,與此同時,日本軍人在中國大陸的霸道和橫暴,則讓內山深感痛苦和羞恥。
臨近花甲之年,內山在《花甲錄》中回憶了自出生到從上海回國的六十年歷程,這也成了從19世紀末至“二戰”結束的日本現代史和中日關系史的一個小小縮影。
內山先生對魯迅和中國人民的友誼,如今看起來也許很平常,但在當時是非常危險的,屢次遭到了中日兩國黑暗勢力的打壓。保持這種友誼是需要一種人格和勇氣的,魯迅之子周海嬰曾回憶:父親對內山先生的評價是“不賣血”,也就是說,不出賣朋友。
二人的友誼,之所以跨越一個世紀仍如此蕩氣回腸,源于二人都是真實、正直、勇敢的人。內山在書中寫道:即使魯迅在跟別人論戰時,也坦言自己寫不了“勞動文學”,因為自己沒有勞動的體驗。這是一位多么誠實的人啊,簡直有些不可思議。雖對日本軍人的殘暴深感羞恥,內山先生對普通日本人也是充滿 憐憫和關愛,他曾對魯迅說過:“不出賣朋友的人,在日本人中也是有的。”
除了和進步人士的往來,還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大家習以為常的 書店開架售書模式,在中國的開先河者也是內山。此前中國書店都是將書籍擺放在柜臺后面,購書人想翻閱時須叫售貨員從中取出,甚是不便。
另 外,內山書店還可賒賬購買。 曾有人勸告內山完造,在中國賒賬做生意 可能收不回錢 ,最好先付款,但他沒有采納, 這和內山完造基督徒式的平等和互信精神很有關系。 他有個樸素的思想,認為喜歡書籍的人當中不大可能有壞人 。一系列因素,讓魯迅對內山書店抱有濃厚的興趣。 時至今日 ,東京的內山書店依然保持著對熟客賒賬銷售的傳統。
了解不夠,就會滋生偏見。 從生物學角度,偏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保護人類免于遭受生命的威脅。從基因層面,人類篩選出某些特征作為記憶點,讓這些并不完整的“偏見”在危急時刻,成為保護我們的盔甲。
然而 ,如果一個人意識不到自己容易產生偏見,囿于執念,就容易轉為仇恨,產生沖突甚至釀成災難。
6月28日,日本駐華大使館降半旗,為胡友平女士的大義之舉致哀、致敬。 胡女士以一己之力徒手與持刀歹徒搏斗,保護了無辜的日本婦幼。 她的勇氣與善良,不正是百年內山書店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嗎?
1. 《花甲錄》,內山完造,劉檸譯,九州出版社,2021年
2. 《內山完造:書店、新文學與他的中國觀》,盧琳綿,《》,2021年
3. 《》
4.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