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秦王朝。但秦國的帝國疆土,不過是漢武帝時期版圖的二分之一,可以說,漢武帝是能夠與秦始皇比肩的千古一帝。
對于漢武帝神秘而復雜的一生,他是否功大于過呢?答案是肯定的。
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的第十子,公元前156年出生于長安,母親王氏只是一個美人,身份低微。而劉徹4歲時就被封為膠東王,景帝駕崩后,16歲的劉徹成為西漢的第五位皇帝。
他雄才大略,開疆擴土,使得西漢發展到最繁盛的時代,武帝在位54年,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他的功過是非?
01.獨尊儒術
西漢初期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思想上堅持清凈無為的黃老之學。
漢武帝即位后,隨著各種矛盾的加劇,政府已經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多數農民為逃稅而脫了戶籍;
地方豪強巨賈的勢力惡性膨脹;曾被打壓的諸侯王又開始肆意妄為;
匈奴的實力也進一步加強了。因此,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取代了道家的統治地位。
武帝初期就迫不及待任用一大批儒生,他通過考試,選拔出大儒董仲舒,聽取其很多有見地的治國安邦良策。
為了提倡儒術,劉徹任命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他們又推薦了儒生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
漢武帝激勵朝中重臣勇于檢舉皇親國戚的亂紀行為;要求所有滯留京城的王侯貴族返回各自的封地居住;
下令關閉皇家專屬的園林苑囿;將土地分配給貧困的百姓耕種;設立"明堂",重新規范禮樂制度。
措施方案是可行的,但儒學的盛行卻遭到了竇太后的強烈反對。竇太后是景帝的母親,身歷四朝的老太后,她穩居后宮40多年,威望自然非同一般。
前幾任皇帝喜好黃老之言,她本就不喜歡儒家,逼迫孫子廢除新政。劉徹太年輕,又沒有太多的實權,為了平息老祖母的怒氣,只好罷免了竇嬰、田蚡、趙綰等儒生。
等到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武帝才鏟除了竇太后在朝中的所有親信黨羽,重新起用田蚡為相,任韓安國為御史大夫。
大儒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正好順應了時代發趨勢。為了儒學思想的真正統一,武帝用儒家思想來培養人才。
先是興辦太學,然后聘請儒學博士授課,官吏選拔考試也以儒學為主。從中央到官僚都換成了儒士,從教育到用人都得到了思想的統一,為劉徹后面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02.推行新政
儒術思想順利推廣后,劉徹就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徹底改革。
漢代的幾朝丞相都是開國功臣,如大名鼎鼎的蕭何,有時甚至凌駕于皇權之上。劉徹首先是加強中央集權,其實是削弱丞相的權力。丞相只被允許處理外廷,內廷的事都由皇帝親自掌握。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采納了主父偃的“推恩令”,此令以國家律法的權威,明令諸侯王必須將其封地分賜給各自的子嗣,以此廣施恩澤,惠及后世。
成功削弱諸侯勢力之后,接著開始整頓地方官員。雖然這些官員的職權相對有限,但作為皇權與百姓之間的橋梁,一旦有人營私舞弊、貪污受賄,就會引起百姓不滿,造成社會不安定,同樣會影響皇權的穩固。
劉徹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每區設立一名刺史,這些刺史直接由皇帝的內廷管轄,確保了監察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刺史的職責并非介入地方日常政務,而是專注于每年的秋季巡視,深入郡縣,嚴查地方豪強與官吏的不法行為,如欺壓百姓、營私舞弊等,有效維護了社會公正與秩序。
同時,刺史還肩負著發掘并推薦優秀地方官員至中央的重任,他們如同皇帝的耳目與臂膀,極大地提升了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治理效率。
在經濟措施上,首要之舉,便是貨幣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漢武帝將鑄幣權從地方及私人手中收回,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掌控之下。
其次,采納經濟學家桑弘羊的遠見卓識,將鹽、鐵、酒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收歸國有,實行專賣制度,這樣就徹底打破了商人對這些鍵資源的壟斷。
最后,漢武帝推行了“平準”與“均輸”兩項經濟政策。
“平準令”就是政府將隨時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物資供應與價格,以達到平抑物價、穩定市場的目的;
而“均輸令”則更是針對農產品市場季節性波動大、商賈囤積居奇的問題,通過國家層面的調配與干預,確保農產品在旺季與淡季之間能夠均衡流通,既打擊了不法商人的投機行為,又保護了農民的辛勤勞動成果,實現了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與有效利用。
03.討伐匈奴
自建國以來,匈奴的存在一直是個隱患,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后(前200年),從此,漢匈就開始締結和親政策。
之后的60年里,漢朝一直很守規矩,不會逾越半步匈奴的地盤,但匈奴人不守約,經常南下敲詐勒索,他們會看臉色,一般的小打小鬧,漢人不會放在眼里,如果匈奴看到漢人就要被激怒,他們就趕緊回頭是岸。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就曾入侵關中,長安受到威脅,文帝出兵20多萬人抵抗。匈奴單于經過一番掂量,他覺得萬一對方被打急了,雙方都沒有好處,于是帶著戰利品撤退。
其實,漢文帝那時就開始計劃反擊匈奴,只是這個計劃一直沒有實行,時機不成熟,只會兩敗俱傷。
終于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才能徹底打垮匈奴。雖然與匈奴的戰役持續了43年之久,卻大大提升了漢朝的威望。
尤其是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傳奇人物,他們連續發動的三大戰役直接將匈奴趕回漠北。武帝趕走匈奴后,就開始向更遠的地方開拓疆土。
他第二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確立西漢對西域的宗主地位。隨后,武帝又平息了閩越和南越的叛亂。新疆、甘肅西部都劃入中國版圖,東北的疆域也延伸到渾江、鴨綠江流域。
從此,一個最強盛的偉大帝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04.檢討過失
漢武帝一生勵精圖治,開疆拓土,開創了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盛世。
實際上,武帝對外征戰40多年,窮兵黷武的政策,讓原本充實的國庫也變得緊張起來。在人生追求上,他似乎與秦始皇有些相似。
宋朝司馬光《資治通鑒》的評判毫不留情:"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這是很全面的評價。
武帝在強化中央集權上,利用酷吏打擊不法豪強和貪官污吏,酷吏走到極端,難免會帶來后遺癥。比如酷吏王溫舒,以殺人為樂趣。
司馬遷對此說道:其好殺伐行威不愛人如此,天子聞之,以為能,遷為中尉。意思是說武帝稱贊這樣的殺人狂,還提拔他擔任中尉,賜予更多的生殺權力。
征和四年(前89),武帝向世人昭告自己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表白內心悔意。這就是《輪臺罪己詔》。這份詔書,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
晚年的劉徹,面對自身的日漸衰老,心中涌動著對死亡的充滿恐懼與不安。他開始步上了秦始皇的后塵,沉迷于術士迷信,頻繁出游,遍訪名山大川,只為那虛無縹緲的長生之秘。
然而,在這場對永恒的盲目追求中,武帝亦未能逃脫被方士謊言編織的陷阱。
他甚至將自己的大女兒,許配給了聲稱能尋得仙藥的方士欒大,命其為自己尋藥。所幸,未幾之時,欒大的謊言被拆穿,武帝怒而腰斬了欒大。
但晚年的武帝,心智漸被疑云籠罩,一場夢境中的木頭人群攻,竟讓他深信自己被邪惡力量所困,從而引發了一場震驚朝野的悲劇。
他派遣親信江充徹查此事,殊不知江充與太子劉據之間早有嫌隙,遂借此機會,惡意構陷太子以巫蠱之術詛咒天子。
面對莫須有的指控,太子劉據為求自保,不得不做出反抗,誅殺了江充。這一舉動,又有人誣告太子謀反。
武帝盛怒之下,派遣丞相領兵平叛,京城之內,兵戎相見,數日不息。最終,太子兵敗,絕望之下自盡,而衛皇后亦悲痛欲絕,也自殺身亡。
這一場浩劫,源自一個夢境的漣漪,卻不幸釀成了數萬人去世,上至波及朝野,下至邊疆的將軍,哀鴻遍野。
待武帝終得真相大白之時,已是物是人非,空留滿腔悔恨。他深刻反省,意識到過往窮兵黷武之策的謬誤,遂痛定思痛,決心撥亂反正。
從此,武帝將治國的重心轉向促進農業生產與改善民生之上,力求以民為本,休養生息,力圖挽回因一時之誤而造成的深重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