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從古流傳至今,那么為何在我們在我們看的影視劇和相關歷史上,古人都是千杯不醉的呢?
像是武松,喝了十幾碗酒還能去打虎,李白杜甫這類酒仙,暢飲之后還能做出一首又一首的詩,好像是就沒有喝醉過。
但是反觀我們現代人,在酒桌上沒喝幾回就直接呼呼大睡,古代的酒和現代的酒有什么差別?古代的酒是如何釀成的呢?
酒是如何演變而來的
在我國歷史長河中,酒是一種傳遞情誼與好友高談闊論的一種飲品,在古人心中,酒就是一種美好的事物。
追根溯源,我們的酒在遙遠的史前時代就已經出現,當時人類并沒有掌握釀酒技術,是自然生成的,水果中的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發酵形成酒精。
后來隨著人類對于食物的研究,谷物等糧食被種植出來,于是谷物酒就被制造出來了,谷物中的淀粉需要經過水轉為糖,再發酵成酒精,谷物酒的過程是先糖化后發酵。
最早于酒相關的記載,就是出自于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器,包含但不限于陶酒杯、酒罐等,也就是說在六千多年前我們就開始了釀造酒了。
起初釀酒的技術還不成熟,人們只能使用谷物來進行發酵,制作出來的酒沒有經過任何處理,以至于口感比較干澀,酒的雜質也比較多,就這樣,酒對于人們的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后期,人類對酒研究的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到了周朝,我們又發現了一種可以讓酒變得更純凈的方法——壓榨過濾法。
這種清酒減少了雜質,酒的口感也更柔和,所以這種清酒的品質和地位也就更高,因此清酒成了當時皇室貴族的的飲品,招待貴客時也會使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不僅在酒的釀造上面有一定的技術,我們還慢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酒的商業鏈。
在宋朝時期,還專門制定了酒稅改革措施,更接近現代酒文化,當時的酒館遍布,讓我們酒的流通變得更加的規范,也是為了我們酒的發展的更好。
那么,在古代我們的酒如此盛行,為何古人總是千杯不醉,和我們現在的酒又有什么區別。
古代酒和現代酒有什么區別?
古人的千杯不倒,并不是因為他們的酒量有多么的好,是因為他們的酒只有十度左右,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啤酒,可是我們現代的白酒,則高達50+的度數。
那么為何會形成此差別呢?主要是因為我們現在的許多釀造工藝和古人都不相同。
古代酒的釀造工藝比較簡單,一般就是依賴于自然發酵,況且酵母菌在酒精濃度到達百分之二十之后就已經很難繼續發酵了。
就算后期發明出了蒸餾技術,度數也遠不以我們現在的酒精度數。
蒸餾技術就是將酒一遍一遍的進行蒸餾然后得到高度數的酒,但是他們當時使用的器材大多數是銅或者陶,這些材料根本不耐高溫,在蒸餾的時候酒精就會流失,所以無法提出高度數的酒。
但是我們現代的釀造工藝則更為先進,不僅保留了蒸餾工藝,還在原先的技術上更有提升,在器材上以及技術上,都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酒的酒精濃度。
不僅如此,除了蒸餾工藝之外,我們還研發出更多的釀酒技術,比如老熟陳釀、勾兌調味等等,最著名的還是固態發酵法。
在發酵時添加輔料調整淀粉濃度等來達到酒精度數的提升,正是因我國現在釀酒技術的先進,才和古代的酒精度數出現了很大的差距。
從古至今,我們釀酒的技術越來越好,暢快飲酒的背后有什么習俗呢?
喝酒的習俗
這喝酒的習俗,必不可少的就是敬酒環節,中國的酒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講究在喝酒的時候要有禮儀,敬酒在酒桌上就是一種重要的禮儀。
我們在要敬酒時,首先給長輩或者尊敬者敬酒,是為了體現對長輩的尊敬,在同輩之間則是互相敬酒,顯示平輩之間的友好交流。
在敬酒時,敬酒者和被敬酒者都要起身站立以表示尊敬,被敬酒者最好不要拒絕,這是對敬酒者的不尊重。
但是如果是年齡大或者是真的不宜飲酒者可以請人代喝,在敬酒時,也會互相說一些祝福語,來表示與對方的深厚情誼。
敬完酒在碰杯時也有一定的說法,如果是給長輩和位高者敬酒,那么酒杯的高度一定要低于對方,如果是同輩,酒杯的高度持平即可,如果同輩的酒杯高于自己,則是不尊重的行為。
不僅如此,古人在喝酒前,還有一個現在沒有的習慣。
這就是古人常說的溫酒,因為當時的酒是由很多的雜質的,清酒和口感更好的酒則是達官貴族的人們喝的,所以一些普通老百姓還是只能喝濁酒。
濁酒的口感很不好,喝的時間長了他們也鉆研出來一套自己的法子,把酒先隔著酒壺放在熱水里面溫一溫,這一加熱,口感意外的變好喝了,酒變暖了也能對于那些在寒冷里沒辦法的勞動人民暖暖身子。
在一些文學歷史上也有一些溫酒的詩句,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典故就是依據這個習慣。
這是普通老百姓平時喝酒的習慣,那么達官顯貴的弟子們平時喝酒會有什么習俗呢?
他們一般會修建一條彎彎曲曲的水道,一杯酒放在上面讓他自然漂流,酒杯停在誰的面前就要誰作詩,并且把這一杯酒喝了。
這樣的玩法倒是非常的雅興,不僅喝了酒還作詩聽詩,這樣一看喝酒倒是顯得次要了,主要目的則是為了聊天交友。
結語:
中國的酒文化悠久且富有歷史,古人敢于豪飲也是因為酒精度數和我們現在不同。
我們要適度飲酒,切勿貪杯。
參考資料:
知網——《釀酒》——《齊民要術》中的中國古代釀酒技術 ——2020/06
知網——《農村.農業.農民(A版)》——中國古代曲蘗釀酒 ——2014/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