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二字,后續會為您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相關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自2019年實施電動車新國標政策以來,“國標車”成為老百姓一個熱門討論的話題,因為只有新國標電動自行車才能在市場正常銷售,否則非標電動車就有可能被限行,甚至非標電動車上路被查扣。但新國標電動車有幾個明顯的缺陷,比如時速不能超過25km/h,而且要帶有腳蹬,還沒有后視鏡,這讓很多電動車用戶感覺困惑,因為時速25邁的國標車實在有的慢了。
清華大學院長:應該解除禁限摩令
近期,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李稻葵教授就對新國標電動車提出質疑:應該解除禁限摩令,建立符合百姓實際需求的電動車標準!
李教授針對國標車提供兩個好的觀點:
1、目前的電動車標準已經滯后,與實際需求不一致。
現在的電動自行車標準明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要求時速不超過25km/h,這樣的速度影響騎行,特別是長途騎行,明顯不足。
更特別奇怪的是,要求電動自行車保留腳蹬,但卻沒有裝后視鏡,腳蹬根本就沒有作用,后視鏡有用,但卻沒有安裝。這些都與實際需求不一致。
2、認為應該解除禁限摩令。
李教授認為摩托車產業也是推動經濟的重要產業,放寬限制,不但對居民車出行提供了便利,而且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解禁電摩真有那么難嗎?
確實,最高時速只有25邁的國標車,連清華院長都看不下去了,雖然解禁電動車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但一律禁止也是有些限制過分了。那解禁電摩真有那么難嗎?
原有制定的新國標電動車規則,是考慮到安全因素,而且為了便于識別電摩和電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劃分到非機動車行列,可以不需要考駕照,走非機動車道。
而電動輕便摩托車和電動摩托車需要考取F證和E證才能上路行駛,還要走機動車道,但如果電摩真的走機動車道,勢必會影響汽車的行駛安全。
從安全角度考慮,禁摩限摩雖然安全度好一些,但對老百姓的騎行帶來很多不便,畢竟現在統計的市場上兩輪電動車就有三四億輛,這么多人的出行,電動車已經成為老百姓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有網友說,提高駕駛摩托車人員的素質和安全意識,比一刀切全面禁摩限摩可能更好。
人民日報評論:不能一禁了之,不能一放了之
對于國標車與電摩的解禁,人民日報近期也有一篇評論,文中提到有學者建議解除一部分城市對摩托車的禁限政策,達到撬動經濟增長的目的。
作為摩托車產量大國,如果我們放寬摩托車政策,從產業角度看,摩托車市場確實有一定的增量空間,而且摩托車具有跑得遠又跑得快的優點,還能避免堵車和停車難的問題,但是否解除禁止電摩,還要綜合考慮多方因素。
放寬電摩和電輕摩限制才是明智之舉
對于以上李教授和人民日報的評論,筆者認為,放寬電摩和電輕摩的限制,才是明智之舉,當然,如果在全國范圍內突然一律解禁電摩,肯定是不現實的,因為很多大城市的市區限制電摩是有一定的安全因素,這點值得肯定。
但對于一些縣城或非市中心的區域,放寬電摩和電輕摩,更能方便百姓的出行,隨著2019年針對非標電動車過渡期政策的陸續到來,很多城市的非標電動車過渡期即將到期,或者已經到期,這些非標電動車可能還比較完好,如果過了過渡期,就地采取報廢措施,不能上路騎行,那也是一筆資源浪費。
從路上的電動車騎行看,大部分上班族,還是喜歡騎電動輕便摩托車,因為電動自行車速度太慢,而長途騎行者,一般都選用電摩,不但速度快,而且跑得遠。
總結
當初制定電動車新國標的出發點是好的,都是為了交通安全,但電動自行車確實存在不少弊端,上班族騎行喜歡電動輕便摩托車居多,所以放寬電輕摩是可取的,而在部分城市放寬電摩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對于一些山路較多的地方,或者一些鄉鎮,放寬摩托車也是可以理解的。
希望早日解禁電摩,對各地進行有步驟合理的放寬和放開,既保障交通安全,又讓老百姓在騎行中感受快樂,同時還能振興電動車和摩托車產業,提升經濟發展。
對于電摩解禁的話題,你怎么看?歡迎關注和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