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以來,全國多地正式啟動了養老金的補發工作。
截至目前,包括新疆、河南、四川、陜西、重慶、江西和青海在內的七個省份已經完成了補發。
然而,有些退休人員在收到實際補發金額后可能出現了些許困惑:為什么到賬金額與預期不符?本文將為您揭示其中的原因和細節。
首先要明確的是,養老金的掛鉤基數是2023年12月的養老金水平。
這一點看似不起眼,但在實際計算中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湖南的年度增長比例為0.84%,那么假設某退休人員的月養老金為4500元,則新增金額應為4500×0.84%=37.8元。這樣計算的方式在全國各地逐漸普及,因此退休人員需要特別注意這一點,以避免誤差。
第二,了解基數時,還需注意它只包含統籌內項目,不包括統籌外項目。
比如取暖補貼、職業年金等都不在計算之列。
陜西明確表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不包含職業年金。因此,在核對金額時,這些額外補貼和年金不能被計入到養老金掛鉤基數中。
第三,繳費年限的計算標準包括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但不包括折算工齡。
例如青海規定,15年及以下每人每月增加22.5元,超過15年部分每年再增加1.5元。
假設某退休人員有20年的實際繳費年限,再加10年的視同繳費年限,則他的調整金額應按30年來計算。
第四,不滿一年的情況,很多地區對于繳費年限不滿一年的情況有圓整計算的政策。
例如陜西明確,繳費年限按整年計算,零頭部分按一年處理。若某退休人員繳費28年1個月,則按29年計算。今年陜西的調整中,15年以內每年增加8元,超過15年的部分每滿一年增加1.8元,因此這部分可以增加8+(29-15)×1.8=33.2元。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北京明確余數月額外增加0.2元。
第五,高齡傾斜政策多數省份要求在2023年12月31日前達到70歲。
然而,北京稍有不同,僅需65歲即可享受類似調整。此外,浙江女性退休人員也只需滿65歲。例如,山東針對70歲、75歲和80歲以上的企業退休人員,分別增加290元、190元和360元。
第六,保底政策保障
盡管各地有所不同,但大多數省份都設有保底政策,以保障那些繳費年限較少的退休人員。
北京明確,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每人每月增加24元。此類保障措施旨在確保所有已退休人員都能享受到養老金的基本保障。
總之,養老金的補發是一個好消息,隨著更多地區完成補發和調整工作,養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學性將進一步提高,退休人員在收到補發金額后,應仔細核對是否準確無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