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市集、文創(chuàng)市集、咖啡市集、面包市集……盛夏時節(jié),各種主題市集接踵而至。
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煙火氣的市集將年輕人飄在空中的想象落地——一杯充滿創(chuàng)意的咖啡、一個富有巧思的手作擺件、一張復古的黑膠唱片……這里像是理想生活的縮小版,盡是好東西。
隨著京津冀交通網越織越密,周末的市集成了年輕人不能遠行的“代餐”。他們或自駕、或“打個高鐵”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賣物、選物,追趕心里那份堅持與喜歡,釋放消費活力,在朋友圈留下一波波富有城市“煙火氣”的九宮格。
把天津“樣本”搬到北京
不久前的一個周末,首次登陸北京的浩棋復古游園會門口排起長隊——還未到正式開場時間,導航上通往停車場的車道已被堵得“深紅”。穿著時髦的年輕人從四面八方會聚到這里,奔赴一場屬于他們的聚會。
浩棋復古游園會已在天津舉辦了多年,在市集圈里是一個“樣板”式的存在。為什么把今年的首場市集選在北京?浩棋復古游園會主理人史浩棋的回答是:“走出去,市場更大。”
“90后”的史浩棋是地道的天津人,玩過搖滾、組過樂隊……他接觸復古,起初是為了豐富樂隊成員的著裝,給他們加一些流行的復古元素。這一改,改出了他對復古的興趣。
“上大學時,我參加了一次北京的復古市集,很喜歡,想把它引到天津,但沒談成功。我想,那咱就自己辦一個吧。”2014年,還在讀大三的史浩棋在天津一個小酒吧舉辦了只有6個商戶參加的首場復古市集,10年過去了,他合作過的商戶已超2000家。
2020年,史浩棋把生意的觸角伸到了北京。文創(chuàng)市集、中古玩具市集、現(xiàn)代文藝市集……4年間,他已在北京舉辦了10余場大大小小的市集,這次浩棋復古游園會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場,有180多個品牌商戶參加,除了來自天津的商戶,還有40%的商戶來自北京。短短兩天,游園會客流量就達到1.5萬人次,銷售額約180萬元。
在史浩棋看來,市集提供的不僅是商品,更多的是情緒價值。與“冰冷”的線上購物不同,市集是把同好聚在一起的“線下社區(qū)”。在這里,詢價、砍價一問一答,感官全數(shù)打開,商戶和游客共同構建了一個沉浸式體驗的場景。
有日入過萬
也有“顆粒無收”
記者見到金太浩時,他正在北京參加市集。“這是你第幾次來北京市集擺攤了?”他想了想,伸出兩只手比畫,“10次有了”。
金太浩的攤位比吃飯的桌子大不了多少,數(shù)十種大大小小精致的木制手作擺滿一桌,桌前立了塊牌子——太浩治物。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些作品都是他自己做的。
60多元的耳環(huán)、100多元的首飾臺、300多元的家居擺件……剛擺攤兩個小時,金太浩已收入1000多元。“今天沒準能破萬。”他說,從3月至今,他已經參加了七八場市集,平均每天的客單量有數(shù)十單。
金太浩從小就愛“玩木頭”,后來又學了4年家居設計,一個個閃現(xiàn)的靈感在他手下成為各式精巧的物件。2019年,他在北辰區(qū)租了個160平方米的工作室,除了參加市集,就是在工作室制作木制擺件,順便經營他的小紅書賬號。
金太浩自稱是“市集串子”,他既是攤主,也是游客。每次去市集擺攤,他都會去其他攤位逛逛,看看有沒有更新鮮有趣的玩法。
“市集到底掙不掙錢?”這是金太浩常被問到的問題。
“商戶的‘調性’、主辦方的影響力、品牌的‘粉絲’基礎都會影響銷量。”他說,有日入兩三萬元的攤主,也有“顆粒無收”的手藝人。不過,多數(shù)情況下,攤主的日營業(yè)額起碼也有1000多元。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市集每天的攤位費一般在200元至500元,如果在外地,路費、食宿等成本加起來,3天時間要花費幾千元。他表示,在天津和北京的市集,幾乎都能回本。如果再往遠處走,一天賣不到5000元就賺不到錢了。
半年跨城“跑”了15場
采訪當天的凌晨4時,楊麗娜給記者發(fā)來微信,推遲了原本定在上午的采訪——她在從南京回津的路上,經過山東萊蕪時,車漏油了。“跑外地的市集,總有些突發(fā)狀況。”她在微信中發(fā)來一個無奈的表情。
愛搖滾、玩樂器、做得一手好甜品的天津姑娘楊麗娜有多重身份:樂器維修店店主、兼職貝斯手、甜品攤主以及市集策劃人。如果把她的精力按比例分配的話,市集占了一多半。今年以來,她已經參加或組織策劃了21場市集,其中,外地的市集就有15場。
今年35歲的楊麗娜自稱“野生”策劃人,策劃過面包市集、咖啡市集、文創(chuàng)市集等主題市集以及不少綜合市集。她的微信里有近500個市集攤主,忙的時候,一天接待30多個商戶的咨詢。
3年前,剛進入市集策劃這個圈子的時候,楊麗娜覺得這一行遍地是商機,摔一跤,嘴上都能沾滿金子。但出乎她意料的是,辦個成功的市集并不容易。
她曾策劃組織過一場為期3天的市集,賠了13萬元。事后復盤,她得出一個結論——市集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是“調性”,一個是場地。商戶的氛圍感、能否提供與游客的互動體驗很重要,另外,場地最好自帶流量,比如旅游景區(qū)、城市地標等,效果會更好。
從收益上看,一場商業(yè)化市集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門票收入、攤位費收入和贊助收入。目前,市集門票價格從數(shù)十元至上百元不等,攤位費一天200元至500元居多。“現(xiàn)在,有的外地市集不收攤位費和門票了,客流量相當可觀。”楊麗娜告訴記者,之前她在舟山參加過一場免攤位費的甜品市集,日營業(yè)額達1萬多元,“按客單價30元算,你算算得有多少人!”
據楊麗娜觀察,近兩年,跨城“跑市集”的主理人和商戶越來越多。她告訴記者:“3月,我們在北京組織了一場面包市集,有近40個商戶參加,其中不少是從天津過去的。舟山的一場咖啡市集,天津商戶去了十多個。還有一個天津商戶去石家莊參加甜品市集,兩小時貨就賣空了,又趕緊開車回天津補上貨再去市集。”
創(chuàng)業(yè)推廣
首站選擇天津
家住北京的尹沛涵最近來到天津參加寵物市集。跟很多寵物博主或做寵物周邊生意的人一樣,她對這一行的熱愛是從家里那只“毛孩子”開始的。
作為創(chuàng)業(yè)圈新人,尹沛涵和兩位合伙人參加市集主要是為了推廣他們的原創(chuàng)品牌“hugi”。這個今年1月剛成立的品牌,誕生于北京朝陽區(qū)的一個小工作室,此次在天津意式風情區(qū)舉辦的“寵愛萌友派對”市集是該品牌的首次線下亮相。
為什么會選擇天津?尹沛涵的回答干脆:離家近、成本低、市集氛圍好、客群消費潛力大。
冰箱貼、寵物防曬衣、寵物口水巾……尹沛涵攤位上的商品價格在10多元至100多元之間,其中,寵物口水巾最受歡迎。“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做的。”每接待一名顧客,她都會不厭其煩地介紹。
在市集擺攤,彩旗掛在哪兒、攤位招牌怎么擺、哪種商品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能提高整體銷量……這些都有講究。她說,手工攤主售賣的是審美。
尹沛涵大學讀的是美術設計,畢業(yè)后又干了3年少兒美術培訓,頗有些“美學”功底。在30歲這一年,她決定創(chuàng)業(yè)。今年1月,她和兩位合伙人在北京租下了工作室,3月,產品實現(xiàn)了小批“量產”。
尹沛涵直言,這次跨城參加市集主要為了宣傳品牌。在她看來,通過市集等線下渠道獲得的流量更直接且有黏性。“昨天,我在市集上加了100多個人的微信,他們都有可能變成潛在客戶。”她認為,對像她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小白來說,市集的價值在于積累垂直客戶流量,認識更多的同行和主辦方,為品牌推廣和市場拓展積累資源。“這比盯著眼前的銷售額更有價值。”她說。(記者 寧廣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