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在一個視頻里,講到了遺產,說他苦心搜羅的那些寶貝,會全部捐獻,不留給兒子。
思想如此開放通達的,如今可不多啊,按一般人想,前人辛辛苦苦栽了“樹”,不讓后人沾光“乘涼”,那不白忙活了嗎?
不過這樣也好,省得兒子心里老惦記,老想著就算躺平也吃穿不愁。
他還講到將來老了,再回觀復博物館,最幸福的狀態,就是跟館里誰都不打招呼,自己買張門票進去看看,感覺哪哪哪都好,遠處有人指指點點,“看那老頭,當年他給弄的博物館”......
馬爺到底是搞文學、搞影視起步的,想法天馬行空。
好了,扯扯最近的事——馬爺,攤上事了!
滿屏的“欠薪”、“未提前告知突然裁員”、“不給經濟補償”,員工在喊話,媒體在質問,人們在聲討......
火爆度碾壓他的直播。
對這個事兒,許多人是感到疑惑的:
“這還是那個有學識、講道義、重情懷的馬爺嗎?”
“咋回事嘛,古董行也玩不轉了?”
“不至于吧,地主家咋也沒余糧了?”
“裁就裁,為啥不按勞動法給補償,這玩哪一出,非得壓榨最后一回嗎?”
別看馬爺現在沉得住氣,估計也挺鬧心的,一輩子都是正面形象啊,快七十了,又來這么一茬。
雖然之后披露,馬未都已于6月26日、7月3日相繼卸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執行董事,公司更名為北京葉泰文化有限公司,95.18%的股份也變為那位新法人持有,但裁員是5月底發生的,馬未都又是公司靈魂人物,這個干系說脫開就能脫開嗎?
變更前的信息
7月3日,馬未都接受了《中國新聞報》的采訪,但一向直言快語的他,未正面回應欠薪裁員拒賠風波,而是談起了博物館的運營狀況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顧左右而言他,是不是里面有什么不便言說的呢?
有人拿俞敏洪與馬未都作比較,說老俞公司解散,首先是給家長把學費退了,把員工工資結了,把房租場地費交了,盡管這些本來就是應該的,但在當今,不賴賬、不坑人、不算計員工、不惡意欠薪,算是良心老板了。
馬未都在一檔節目中公開說過,“心眼好的人當不了領導”。當時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而從現實當中的一些情況看,這話,確有幾分道理。
有位網友有感而發談了談看法,咱們來看看:
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瘋狂裁員,一下子裁80多個,而且不給補償,上了熱搜。
照理說,老馬手里有的是寶貝,隨便賣一個,千八百萬,賠償款總該夠了。
可為什么不行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那些個寶貝賣不出去了。
再來看看茅臺,零售價已經快跌破2200了,股票也是一路下跌。
為什么曾經視為珍寶的茅臺酒和古董行情一落千丈呢?
你看看〇〇后的年輕人,有幾個喜歡喝白酒的?又有幾個喜歡那些個瓶瓶罐罐的?
他們對這些不感興趣。這些還不如游戲皮膚有吸引力!
房產也是如此。
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可能有幾套房產等著〇〇后們繼承。他們不稀罕。
他們也更愿意自由,租個房子住兩天,再去另一個地方看看。為什么要被房子拴住呢?
什么是落后生產力?不取決于技術的先進與否,而是時代已經不喜歡了。
歷史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看完這段發言,大家有何感想?
其實說實在話,欠薪、裁員、拒賠,現實當中并不少見,而討回工資、拿到補償的,往往也要耗時費力斗智斗勇,不經一番折騰休想。
這種不正常的“正常現象”,大家已見慣不怪了。
只是事情出在馬未都這位文化名人身上,就有了轟動效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別人這樣好理解,馬爺咋也這樣?”
當然,壞事也能變好事,能夠讓人們再度反思就業環境、勞資關系、營商理念與企業文化,促進某些現象的改觀。
畢竟,依法行事,守信重譽,善待員工,凝聚忠誠,才是企業發展長久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