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汪小菲與馬筱梅的婚訊剛平息公眾視線,其母張蘭再次因一場美容院欠款風波卷入輿論漩渦,這一家子人事兒是真不少,到底又怎么了呢?
張蘭欠債其實不是新鮮事兒,早前張蘭被爆欠債9.8億,不過這次雖然只是區區5萬,但這場看似普通的民事糾紛,因涉及公眾人物、跨國追債、網絡喊話,非常有趣。
事件起因
一位加拿大美容院老板的公開喊話。
她稱張蘭2023年在其美容院消費5萬多元后拖欠款項,多次催款未果,最終選擇在張蘭的社交平臺評論區公開討債。
據美容院老板描述,張蘭曾在深夜到店消費,員工因不忍打擾其休息未當場結賬,而且張蘭這么有錢,誰也不會想她會拖欠區區5萬。
隨后美容院老板提供了具體細節,消費項目包括高端護理套餐,金額精確到個位數50579元。
催款過程涉及張蘭司機對接、律師介入卻無下文;甚至提到張蘭團隊刪除其催債評論,而汪小菲婚禮期間她選擇不打擾給張蘭留了一點臉面。
這些具象化的敘述讓事件顯得真實可感。美容院老板同稱張蘭讓司機聯系她要求提供單據,但后續再無回應。
張蘭回應
面對美容院老板有理有據的詳細指控,張蘭選擇強硬回應。
5月26日晚的直播中,她還沉浸在剛娶了兒媳婦的喜悅中,狀態極佳,心情不錯,還直言美容院老板是誹謗。
但細心的網友發現,直播中張蘭雖然喜笑顏開的,而且肯定是開了美顏直播,但畫面張蘭的頸部皮膚還是有紅斑,引起網友聯想,美容院老板也許并非空穴來風。
張蘭團隊采取典型的 網友犀利質疑:"若真屬誹謗,為何不直接起訴?" 引發對預付消費的討論 事件在社交平臺引發激烈爭論,暴露出公眾對預付消費模式根深蒂固的質疑。 支持張蘭的網友抓住行業慣例:"美容院都是先充卡后消費,哪有賒賬5萬的?"他們以某網友曬出的北京某美容院預存10萬才開通會員的經歷為例,推斷跨國賒賬不合常理。 而支持商家的一方則搬出《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數據:2023年有37%的美容院允許VIP客戶延期付款,尤其對名人客戶常有特殊授信。 這場風波折射出名人消費的特殊生態。美容院老板坦言,最初未堅持當場收款確實是出于對名人信譽的信任。 但結果最后商家還是無奈選擇在張蘭直播評論區刷屏催債,這也是看準了名人最在意的輿論場。 直播間流量暴漲30% 但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張蘭,5月26日最新直播數據顯示張蘭直播間觀看量激增30%,不過彈幕中"還錢"刷屏率達15%,直接沖擊其苦心經營的"勵志企業家"人設,但流量為王的時代未必不是好事兒。 在這場風波中,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都被置于顯微鏡下。張蘭刪除催債評論的行為,被網友制成"刪評前后對比圖"廣泛傳播;其直播時脖頸的紅斑引發健康猜測,甚至衍生出"壓力過大導致蕁麻疹"的醫學分析帖。這種超出事件本身的過度解讀,凸顯名人經濟的脆弱性,建立多年的形象可能因5萬元糾紛崩塌。 目前,事件仍陷羅生門。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張蘭下次直播推薦某款美容儀時,彈幕注定會被"先付款再試用"的調侃淹沒。這場風波留給公眾的,不僅是5萬元債務的真偽之辯,更是對名人信用體系、網絡維權邊界、預付消費陷阱的深層思考。在事實水落石出前,或許正如某位網友的諷刺:"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