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秦雪麗 通訊員 賈子藝
從煙臺博物館獲悉,5月24日上午,著名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先生蒞臨煙臺市博物館參觀交流。在鑒賞該館一件藏品時,馬未都直呼“實屬難得”。
馬未都(左二)蒞臨煙臺市博物館參觀交流。
馬未都祖籍山東榮成,與煙臺淵源深厚。本次煙臺之行開啟了一場文化尋根與學術對話之旅。
在煙臺博物館《山海古韻》通史陳列展廳中,面對“樓子莊遺址西周馴馬”這件文物時,他詳細詢問其出土背景,從殉葬制度延伸至古代馬政文化的深層內涵。行至“秦嵌銅詔版鐵權”展柜時,他駐足剖析秦代統一度量衡的歷史意義:“這件器物是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實證,承載著中華文明‘大一統’的文化基因。”
在鑒賞室,見到清代象牙席時,馬未都驚嘆其工藝絕倫:“以象牙織席的技藝堪稱鬼斧神工,能在地方博物館得見此物實屬難得。”
據公開資料顯示,象牙席是煙臺市博物館珍藏的國家一級文物,長2.05米,寬1.25米,重2.2公斤。席的四周用二寸寬的黑色素緞鑲邊。象牙條寬3毫米,厚度僅0.5毫米,按“人”字形紋理編制而成,制作工藝精湛,紋理細密均勻。時至今日,象牙席依然平整光滑,摸上去手感柔軟舒適,潔白而又柔潤的牙絲使象牙席依然能夠收卷自如,富有彈性。這張象牙席是清代雍正至乾隆前期、貨真價實來自廣東的貢品。
煙臺市博物館珍藏的國家一級文物——象牙席。(資料片)
馬未都在觀看乾隆御題詩玉瓶時,俯身解讀詩文,闡釋器物承載的帝王治國哲思。對于明永樂青花梅瓶、扁壺等瓷器,他盛贊其釉色瑩潤、器型典雅,稱這些藏品工藝水準卓越,在全國同級博物館中亦屬翹楚。
馬未都(右)鑒賞文物。
觀看一件鎏金銅蠶時,馬未都著重強調其歷史價值:“這條金蠶不僅是漢代絲織業鼎盛的見證,更是絲綢之路文明交流的珍貴縮影。”
參觀過程中,他不僅與工作人員探討文物斷代、保護等專業話題,還從策展角度建議,通過數字化手段活化文物,讓觀眾真正讀懂器物背后的文明密碼。臨別之際,馬未都特意為工作人員帶來的著作《背影》簽名,并與大家合影留念,現場氣氛溫馨熱烈。
參加活動人員合影。
此次交流為館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未來煙臺博物館將深化與馬未都先生的合作,共同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這場融合學術深度與人文溫度的文化對話,為煙臺文博事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