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放權、提振經濟的機遇都來了。
近日,國家批復了關于同意在沈陽等6個城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這六個城市分別是沈陽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漢市、廣州市、成都市。
而這件事的利好和機遇很多人沒有說清楚。
從地理位置來看,西部、中部、東部、東北雨露均沾,也就是說這個試點是在全國各區域選重要城市開展,今后很有可能廣泛推廣至全國。
要看這條政策釋放的信號,首先要么明白當下的大環境,當下,中國正在加大對外開放和引進外資,比如中國不斷擴大“免簽朋友圈”,比如今年1至6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870家,同比增長14.2%。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免簽政策的吸引下來中國旅游、考察、商務交流、投資、探親等等,那么其他國家也在推動中國游客出境旅游啊,禮尚往來嘛,除了互相免簽以外,旅行社就成為了關鍵的一環。
正常情況下,外商投資的旅行社不得經營中國內地居民出國旅游業務以及赴香港、澳門和臺灣的旅游業務。
而現在,國家對在沈陽、南京、廣州和成都放權了,符合有關條件的外商可以在這4座城市投資旅行社從事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旅游業務。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出境游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2023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數超過8700萬人次,預計2024年出境旅游人數為1.3億人次,這是巨大的市場。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第一,擴大對外開放,引入外商投資,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是其中之一,而外資的重要性不僅是帶來資金,還將帶來國際化的經營管理模式以及境外市場需求。
第二,鯰魚效應,外商投資旅行社開展出境旅游業務將直接攪動出境旅游市場,從而激發市場的活力和競爭意識,倒逼國內旅行社改革、創新和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然后推動整個行業高質量發展。
第三,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外資的旅行社相當于連接中國旅游市場與世界旅游市場的橋梁,它是雙向的,在促進出境游的同時,其實也有助于入境游市場的。
除了旅游以外,還有一點,對娛樂場所、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營業性演出等審批放權。
正常情況下,外商投資的娛樂場所要向當地省級文化主管部門申請。
而現在,外商投資的娛樂場所的審批權下放給南京、杭州、武漢、廣州和成都。
正常情況下,外商在當地投資設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演出經紀機構要向國家申請,而現在的審批權將下放至南京市、杭州市、武漢市、廣州市、成都市的文化主管部門。
包括舉辦外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文藝表演團體、個人參加的營業性演出的審批權,下放至南京市、武漢市、廣州市、成都市的文化主管部門。
這一連串審批的放權,意味著什么?除了加大對外開放還有什么利好?
第一,行政效率提高了,利好外資投資的落地速度,因為審批權的下放減少了層級審批的繁瑣程序。
第二,外資的大量進入,刺激經濟,并帶動娛樂場所相關產業發展,比如建筑、設計、物流、廣告等相關產業,既能促進就業增長,又能增加地方稅收。
第三,對接國際市場,同樣能起到鯰魚效應的作用,倒逼本土娛樂場所提升服務質量和創新能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而營業性演出審批權的下放的就更不用說了,將更加利好演唱會經濟的發展,從而帶動地方消費和GDP增長。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以演唱會、音樂會為代表的大型營業性演出全面復蘇,創收177.96億元,較2019年增長3倍以上;觀演人數2789.41萬人次,較2019年增長2倍以上。
比如2023年,成都舉辦明星演唱會215場,票房收入6.2億元,帶動周邊消費40億元。
綜上所述,娛樂場所、營業性演出、演出機構審批權的下放,將更好的推動投資帶動效應、刺激經濟效應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我國最早開放、引進外資的是制造業,當前,我國正在大力開放服務業,引進外資,這也是我國服務業轉型升級的一大機遇。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