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4日至15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岷縣青苗會”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辦。此次研討會由岷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主辦,來自省內各高校的學者和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五十余人參加會議。
7月14日,國家級“非遺”項目“岷縣青苗會”傳承基地揭牌儀式在岷縣鎖龍鄉舉行,岷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石有奎與蘭州財經大學教授朱君毅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岷縣青苗會”傳承基地揭牌。儀式結束后,與會學者共同參觀月露灘青苗會的取水儀式,體驗這一神秘而有趣的民俗活動。
7月15日,學術研討會正式舉行。與會學者以“岷縣青苗會”為中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質和價值及其傳承與發展的現狀、困境和對策進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討。蘭州財經大學教授朱君毅認為,“青苗會”是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民間信仰和古老習俗,而岷縣的“青苗會”具有“南北共性”的特點,同時極具岷縣本土特色;“岷縣青苗會”已成功獲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明了其在“非遺”保護中的獨特價值,值得深入研究;“岷縣青苗會”傳承中的許多細節表明其在當地及周邊地區的影響力,也傳達出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相互滲透的歷史信息和現實基礎。朱君毅指出,此次活動是對青苗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也是民間信仰的地域延展和交融,他同時為助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提出寶貴意見。岷縣本地學者張潤平對“岷縣青苗會”的起源、發展與傳承體系、傳承人的現狀等進行系統介紹,并對與會專家的意見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張潤平認為,此次參觀體驗活動和研討會意義重大,為今后青苗會的研究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研討會期間,與會專家和“岷縣青苗會”傳承人就青苗會的傳承、取水儀式的部分細節寓意等文體進行深度交流和熱烈互動。
青苗會是集農事與信仰于一體的大型民俗活動,普遍傳承于以西北為代表的北方鄉村社會。岷縣青苗會是一種奇特而神秘的傳統神靈祭祀儀式,每年農歷六月初一到十二日,鎖龍鄉一帶的群眾為祈求風調雨順,聚集在鎖龍鄉月露灘舉辦祭祀“娘娘”的儀式。
取水儀式由“叫水”“坐床”“祭祀”“取水”“拜五方”“坐廟”“回水”等幾部分組成,其中取水儀式是最為盛大和熱鬧的環節。鎖龍鄉青苗會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既源于其本身的獨特文化遺產價值,也得力于岷縣地方政府的重視和膽識、本土學者的慧眼和研究。該儀式在2008年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被文化部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拍攝:杜妮娜
文字:杜妮娜、高雅婷、張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