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隨著手機的普及,每個人都喜歡用照片來記錄生活,有時候就可能留下一些“名畫感”十足的照片!
在reddit上有一個叫“意外的文藝復興”的版塊,專門供網友分享一些隨手拍下,但卻藝術感拉滿的照片,一起來感受下:
《受難的單身狗》:在丹麥,如果你25歲還沒結婚,會被朋友親戚朋友綁起來,撒上肉桂粉…這樣,那些單身的女士,在數周的時間內,都能從數百米外聞到單身狗的氣息…
《時間的藝術》:廢棄學校里的時鐘,仿佛融化的時間,乍一看以為是一幅達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
《窗前的新娘與新郎》:非常具有古典氣質,鏡子又變成了一幅畫中畫,如果我是他們,會請人把這張照片畫成一幅真畫…
《分手》:剛剛分手失戀的女孩,正在被閨蜜們安慰…PS:亮點是床頭上的東西哈哈哈哈
《打瞌睡的室友》:在筆記本的打光下,裹著白色被單的小哥……這氛圍感看起來就像是名畫《馬拉之死》…
《婚禮篝火旁的醉酒新娘》,氛圍感拉滿了,就是不知道婚禮是否順利……話說回來,這篝火真大,哦不,是真亮!
《大鵝的就寢》:這明暗對比,畫面內容,仿佛像是一幅老式奇幻童話書中的插畫…
《時裝秀的后臺》:模特臉部的不對稱,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故意犯的人為錯誤一樣…
《沉思的女人》:光影、構圖,還有女人的神態!太絕了!乍一看,車窗和女人,就像是一幅掛在外面的古典畫…
《阿米什人的假期》:阿米什人是美國和加拿大的一個基督教的分支,教義中拒絕使用現代科技,這畫面看著就像是一群中世紀歐洲人穿越到了現在…
《池塘里的蜻蜓》:長滿綠毛藻的池塘,看起來就像是一幅印象派油畫,像極了莫奈的《睡蓮》系列名作…
《勝利》:2018年世界杯奪冠后的法國民眾,不禁讓人聯想起法國大革命,悲慘世界……耳邊,也仿佛響起了“Do you hear people sing?Singing the song…”
《自由引導人民》:乳法歸乳法,但在搞革命和藝術這方面,高盧雄雞真的是天賦拉滿了!
《威尼斯的富人和窮人》:這令人驚嘆的色彩對比,讓畫面更加戲劇性,現實的殘酷,有時比藝術更加赤裸…
《絕望之窗》:中東政府大樓的工作人員與窗外辦事的普通老百姓,看起來就像是一幅三維化的畫,頗具超現實主義色彩啊,這就是藝術!
《爺爺的最后幾分鐘》:生命的最后幾分鐘,豎起了大拇指……不禁讓人聯想起狄蘭·托馬斯的詩歌《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失去兒子的母親》:極具情緒感染力的畫面,美麗而令人心碎…右邊的女人直直地盯著相機鏡頭,仿佛在凝視著我的靈魂…
洗完澡后,戴著浴巾檢查郵件的女孩……這畫面,像極了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PS:其實在1995年前,這幅名畫的名字其實就是《戴頭巾的女孩》,而且2014 年被證明耳朵上不可能是珍珠,但博物館決定不再改名。
《圣母瑪利亞的感冒》,畫于1789年,前面盆里就像是裝著圣水哈哈哈哈
倫敦街頭,兩匹正在逃亡的軍馬,那匹白馬撞上了一輛巴士……這戲劇性的畫面,看著就像是諾蘭電影《盜夢空間》中的夢境畫面…
《婚禮后的花童》:復古中又帶點超現實主義,其實這是一對姐妹,但乍一看以為是一面鏡子…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哦不,是婦女…這光影、明暗、色彩、構圖,真的太像一幅描繪19世紀中歐洗衣女工的畫…
《圣水》:其實真是一群在水族館里參觀的孩子……但這光影,這明暗對比,特別是頭發上的高光部分,真的是絕了!
《紋身》:構圖、主體、光線、肌肉、表情堪稱完美,特別外面的窗戶框,看了很久才發現這不是一幅畫…
《寧死也不參軍》:以色列極端正統派在街頭上反抗征兵。這畫面,感覺是由1600、1950、2020三個不同年代的照片拼接而成的…
《電腦前的哈西德派猶太教徒》:看起來就像是一張AI生成的照片,哈西德是組成現代猶太教極端正統派的一部分,有趣的是照片中的每個人都戴著眼鏡…他們一生都不需要工作,不用交稅,只需要學習宗教…
《加沙的遺骸》:看起來就像是電影《鋼琴家》中,被納粹摧毀的華沙猶太社區……真是諷刺啊
《逃離家園》:氛圍、光影、構圖、女人的神情,都堪稱完美,特別是車廂顏色構成了烏克蘭的國旗。
《推船》:完美的時機,完美的角度,完美的天氣,完美的光影,特別是右上陰暗的云層和左下被陽光照亮的海水泡沫的對比,用史詩感來形容都不為過!
《戴著珍珠耳環的盤子》:藝術細胞多的人,看啥都像世界名畫…
生活中不缺少美
只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