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還有表演性人格障礙都屬于B類人格。B類人格的特點:表演性、情緒性或不穩定性,被認為容易對別人進行攻擊,憤怒性敵意和興奮追尋是這類人的特點。
對于自戀型人格和邊緣型人格相關動力和吸引關系的研究,Joan Lachkar寫過一本書《The Narcissitic Borderline couple》大家可以看看。根據現有的一些資料,自戀型和邊緣型共病率高達46.9%。兩者在表現上有相同,也有相反的地方,所以這種相似性和相反性造成了他們高度同頻共舞,他們之間的關系充滿了猛烈,戲劇化,和危險性。
下文來探討具有自戀特征和邊緣特征的couple幾大特點,大家可以從這些特點中看到自戀型和邊緣型的互動模式。
特點1 防御需要
自戀型人格和邊緣型人格都有虛假的自我面具。自戀型人格的虛假自我是:夸大的,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邊緣型人格的虛假自我:極度需要愛的,被認可的,委曲求全的,與人鏈接的。自戀型人格防御的是他們不被人關注沒有獨特性的感覺,邊緣型人格防御的是被拋棄的,被拒絕的恐懼。
特點2 依戀需要
雖然自戀型人格障礙需要人群,但這種連接與關系更應該說成是單方面的崇拜,確認,欣賞自己單方面的夸大自體,也就是說自戀型的人樂于跟那些能同情自己,共情自己的人有所連接。邊緣型來說,并不傾向于找人證明自己是特殊的,他們傾向于以一個無助的依賴上對方的角色來達成這種鏈接。這種極端需要保持關系與連接的感覺甚至比生命本身還要重要。當他們傾向通過譴責,咒罵,攻擊,憎恨這些方式,保持這這種虛假的感覺,對于邊緣型來說,以這種仇恨的方式維持關系,總要比自己孤獨的面對這個空虛,虛無的世界要好。
特點3 行為模式
當出現矛盾的時候,比如當邊緣型不能支持自戀型人格的自戀需求時,自戀型人常常傾向于退縮來回避這種攻擊式。當他們沒有很好的得到這種鏡映的滿足感時,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而表達憤怒,他們的幻想是:如果你愛我,你就要滿足我。你不滿足我,還有別人能滿足我。邊緣型的人則會以指責和攻擊的方式來進行防御,甚至會出現自毀行為。任何有可能引起拋棄或者分離的感覺,都會引起這種需求——以“索求/要求平等”的方式來達到“教會對方理解自己”再次獲得關注,他們的幻想是:你看我都這樣了,你看我好可憐,你要理解我……
特點4 互動模式
自戀型人格是無法維持長時間的關系的或者他們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施虐和貶低別人的特性,而邊緣型人格情緒與依戀是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刻,他們會對任何引發被拋棄被背叛的有無限夸大的幻想。所以自戀型人格注定無法提供邊緣型的依戀需要,就會觸發邊緣型的被拋棄的恐懼開關,以此打開了兩者的推拉或者追逃模式。
一方面自戀型人格回撤來表達自己沒有得到自戀滿足的不滿或者應對邊緣型的攻擊,而邊緣型人格開啟了被拋棄的恐懼而再次要將自戀型人格拉回關系中。邊緣型人格有強迫的信念,如果我這么做了,你就會……因此我會付出任何代價。所以當邊緣型再次成為自戀型人格完美的鏡映客體時,自戀型就會“再次回來,給一次機會”。因為對于自戀型人格來說,這種為了他愿意犧牲自己一切的意愿能極大滋養他們的自戀幻想。
特點5 循環模式
自戀型和邊緣型的互動模式是從理想化互為需要,到后面的貶低,攻擊,分離,再的回到新一輪的理想化。自戀型其實提供了邊緣型很多潛在的需要:比如戲劇化的需要。因為邊緣型內在空虛,他們不能忍受平靜單一的依戀,邊緣型80%的人群中合并PTSD,他們自己更多屬于混亂型依戀,或者怨恨型依戀,所以需要“愛-恨”交織的模式。也就是說,邊緣型無法接受一直愛他的伴侶,他們會認為這樣比較無聊。而恰好是自戀型的理想化——貶低——拋棄的循環滿足了邊緣型人格對待戲劇化關系的需要。
邊緣型缺少自我穩定性,他們的自我認同兩極跳躍和分列,而自戀型人格虛假自我具有穩定性,這會給邊緣型人格提供強有力的吸引,以及依附的需要。但是最終,邊緣型人格更加先拋棄自戀型人格,因為邊緣型人格會非常懼怕被拋棄,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先提出分手本身是一種對這種被拋棄感的防御。
其實這兩類人內心都在表達著需要別人將自己從痛苦中拯救出來的心態,我們并不是給這兩類人群帖標簽,我們是需要通過這兩類人群中提煉一些模型幫助大家看清循環,打破有毒關系,自己從這種共謀中脫離出來,逐漸擁有健康的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