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說,宇宙是零。
這諸天萬界,尚且無法永恒,況且人乎,那是眨眼一瞬間,便會消弭于無形。
仿佛昨日還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今天就有斑白的鬢角、佝僂的身軀。時光無言,卻落下讓人神傷的痕跡,跌落在歲月編織的宿命中,經歷多場離別,才幡然醒悟,世間的榮辱得失終究會堙滅于無。
匆匆逝去的韶華流年,像呼嘯而至的寒風,吹散往事殘香,記憶成為連接過去的紐帶,讓人生變得清晰可觸。
在人生這段漫漫長河中,人的渺小暴露無遺。所以蘇軾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但是,在我們有限的生命里,能夠做到為自己而活,遇見愛我們的人,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那么人生也就沒有什么遺憾了。
一時的喜怒哀樂終會隨著時間逝去,唯有一些銘記于心的情緣難以割舍。這些情緣充盈了內心,彌補了死亡宿命的缺憾,讓人深感不虛此生。
人老了,與這3個人道別后,我們也該離開塵世了。
跟父母道別后,人生只剩下歸途了
從少不更事到踏入社會,家是遮風擋雨的一方凈土,父母在世時,我們尚且知道家在何方,即便身在他鄉也有故土依戀,仍能感受家的溫度。
對故土的依戀,更多的是對父母、親人的依戀,父母、親人的情緣純潔且質樸,我們在父母的深厚愛意中與挫折對峙、與寂寞抗衡,那些年的背井離鄉、殘燈苦守,在父母的笑意里都會化作虛無。
離開故土的拼搏,表面上為的是獲得錢財名利,但很多人是想改善生活,讓父母能夠頤養天年,讓子女可以衣食無憂,這種純粹質樸的追求代代相傳,折射出的是幾代人流淌在內心深處的真感情。
但是對于多數人來說,生活不總是溫情的,突然的離別會在不經意間悄然而至,帶走我們珍重的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頻頻上演,失去了父母這兩棵大樹,自己成為家庭的脊梁,需要直面風霜雨雪,承受生離死別的痛楚。
當我們與父母分離時,家也變得支離破碎,人生只剩歸途,那些乘風破浪的日子,不會再有父母作為燈塔照亮前路。
跟愛人道別后,我們也離歸去不遠了
一生一世一雙人,愛人的出現讓我們不再形單影只,喧鬧的人群中,愛人化解了孤獨的苦澀,驅散了寂寥的哀傷。
人生總會上演各種悲歡離合,但一段甜蜜的愛情總是讓人怦然心動,攜手走過的人生旅途,愛情鐫刻出塵世一夢,凝聚著彼此的邂逅、相知、相守。
與愛人的朝夕相處,常常鑄就了難以忘懷的美好片段,昨日游走在江南水鄉,共舟搖櫓,留下一船迷離;今日同赴冰封北國,共沐飛雪,帶回一腔爛漫。
與愛人共同走過的人生旅途,夾雜著世間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時間成為愛情的見證者,目睹幸福的永不落幕。
這一生遇到的熙攘人群,卻只有愛人與你有著相同的時光印記,愛人陪著你一起走向遠方,奔赴人生的最終歸途,而愛情在歲月中的沉重積淀,是不畏老之將至的動力源泉。
遺憾的是,人生終有歸途,誰也不舍得做踏上歸途的先行者,在人生開啟倒計時的旅途中,跟老伴告別,我們也離歸去不遠了。
好在那些浪漫的回憶,記錄著我們一路走來的印痕,它是我們一同走向遠方的剪影。
跟過去的自己告別后,我們就將離去了
當身邊的人接連而去,自己的生命也走向末路時,我們往往會審視自己漫長又“短暫”的歲月。遺憾與輝煌交織的畫面,是人生的真實寫照,而人到老年,心境與身體情況有了新的變化。
面對宏大遙遠的目標,積極拼搏的心境蕩然無存,有的是平靜祥和的心態,年輕時對名利的盲目追求,在年老時會顯得稚嫩可笑。
當自己洞穿了人生的真相后,那個默默無聞的自己也變得容易接受,世界變得淳樸,心境與追求也變得更加簡單。
一些老人在年老時會有著孩子的心境,他們做回真實的自己,不再阿諛奉承,不再虛偽做作,不再世故圓滑,而是懷著一顆赤子之心。
對他們而言,一路走來遇到的利益紛爭、勾心斗角早已讓自己厭倦,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不如剔除世俗賦予的價值觀,再度審視自我,以真面目示人。
而對過去的自己進行“審判”,逐漸認清人生的真相,與過去的自己道別,這個時候,我們就將離去了。
人老了,獲得的不僅是經驗與閱歷,對生命本質的感悟也更為深刻。
在不斷的得失中,真正需要珍惜的人漸漸浮現,父母、老伴和自己這些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的人,他們的離去才能讓我們體會到情緣的可貴。
當與父母、老伴以及過去的自己道別后,人生可能只剩下落寞。不要在失去時才知道珍惜,請照顧好父母,善待枕邊人,接納過去的自己,避免在年老時徒增悔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