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抓娃娃#
看《抓娃娃》別光顧著笑,看懂這三點就該哭了·
開心麻花這把放了個大招,喜歡簡單的快樂可以笑,喜歡閱讀理解也可以哭。
有追求的創作者,總是會想要表達的更多一點。
喜劇的語言是荒誕,喜劇的成立是真實,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正好契合《抓娃娃》的三個解讀層次。
熟練運用荒誕又不脫離真實,是開心麻花優秀作品的基本素養,掉凳兒也不是誰都能掉出精彩。
影片的架構是荒誕的,試圖用苦難磨礪雞娃的家長不在少數,但富豪裝低保、老師裝親奶、密室搞研究、成長一條龍演到殯儀館就是現實荒誕化,也是笑點的來源。
但《抓娃娃》是有些細思極恐在里面的。
第一, 馬繼業真的能好好長大嗎?
第二, 馬繼業最后接受的是愛,還是財富?
第三, 試圖操縱孩子的父母真的會醒悟嗎?
在現實中,這三個問題恐怕都是否定答案。
其實,影片也有隱喻。
日積月累被同學霸凌、去還得撈蹭免費小食看不出母親奶奶的尷尬,這種貧窮帶來的破碎的自尊和弱社會化表現,很難讓人相信,他會成長為一個陽光積極的大人。
而馬繼業也明顯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不真實感,不真實感是精神疾病的典型表現,而隨著奶奶之死真相的揭秘,把一個孩子最存粹的愛和依賴都打碎了,隨之而來的信任、責任、親密關系構建,一切與他人產生情感聯結的基礎能了,全都被粉碎了。
這也解釋了第二、第三個問題,很多人覺得,馬繼業會爆發,但電影里他只是稍微掙扎一下,并沒有脫離家庭。
但看似大團圓結局下,有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實。
會有人拒絕巨額財富的致命吸引嗎?
更何況是一個吃夠了沒錢沒自尊的苦的小孩,一個被欺騙無法分清愛的真實與虛假的小孩,一個又聰明又扭曲的小孩,
他知道,自己已經付出了代價,無可挽回的代價。
而更諷刺的是,那些把孩子當成自己絕對所有物,可以任意塑造的父母,他們骨子里的無知、傲慢和自私是無法改變的。
我一直覺得,沈騰飾演的馬成鋼,是一個反面角色。
他教育兒子的唯一標準,是能否繼承他的財富,為此他可以在極端的條件下考驗人性,可以對不符合標準的大兒子不聞不問,甚至遇到事情第一時間以最大的惡意揣測。
養廢了,就再生一個嘍!
對于一個超級富有的男性來說,這確實是最簡單的選擇了。
最后,馬成鋼和春蘭“再生一個”的對話,可以理解為玩笑,也可以理解為真實。
但這種想法實實在在的存在于很多父母的思想中,選擇多了,放棄就容易了。
孩子于父母而言不再是唯一,可孩子的人生于他們自己來說,確實無法選擇的。
《抓娃娃》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喜劇,它真誠的貢獻了很多笑點,也善意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那就是人生無常且無解。
虛擬世界無限加成的馬成鋼和馬繼業尚且如此,更何況這真實人間的一團亂麻呢。
(本文插圖源自網絡及截圖,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