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隨著貴州省畢節市境內220千伏大畢II回線最后一架無人機順利完成巡檢任務并安全返回,全省4.9萬公里輸電線路實現自主巡檢全覆蓋,開啟了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智能巡檢的新篇章。
巡視效率提升150%——
數智運維支撐發展
歷經62天,貴州電網公司智能作業中心累計飛行3.5萬多架次,覆蓋貴州電網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4.9萬公里,全面排查11.75萬基電力桿塔健康狀況。
這是全國首家,全省范圍內實現輸電線路無人機遠程自主巡檢的省級電網公司。
貴州山脈眾多,重巒疊嶂,延綿縱橫,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一直以來,輸電線路與貴州茂密叢林的“交織”,給巡檢工作帶來挑戰。
↑無人機在自主巡檢作業。羅祥 攝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極端天氣頻發,輸電線路是連接形成電力系統的必要“紐帶”,擔負電能分配以及輸送之重任,如何快速高效獲取輸電線路的狀態,對于確保輸電線路安全穩定日趨重要。
“傳統巡檢費時費力,成本高、質量不齊、效率不高。”貴州電網公司智能作業中心總經理虢韜介紹,以一條50公里的220千伏線路巡檢為例,傳統巡檢至少需要司機、專業飛手、作業監護人等3人,根據線路的軌跡靠人工現場操控無人機對線路進行巡檢,隨后還需整理大量圖片,缺陷查找、標注隱患、情況說明,從作業任務下達到結束,至少需要9天。
↑都勻供電局工作人員起飛無人機。龍定錦 攝
這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安全生產所需。
為深入推動輸變配智能運維水平與能力提升,貴州電網公司總體從“運維智能策劃、運行智能巡檢、數據智能分析、作業智能操作、安全智能管控,風險智慧防控”六個方面開展規劃,成立了智能作業中心,全面推動輸電線路巡檢數字化、智能化提升。
智能作業中心成立以來,經過多次調研與實踐,結合貴州電網輸電線路多分布于山區的特點,綜合考慮“機巢”信號范圍、無人機續航能力后,明確了“固定機巢+移動機巢”技術路線,“保安+司機”的管理方式開展智能巡檢作業。
↑貴州電網公司智能作業中心值班員查看在線終端預警信息。王興蘭
“通過固定+移動機巢模式,我們三個月內可以完成4.9萬公里輸電線路巡檢,這在傳統作業方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事輸電線路運行27年的基層員工,智能作業管理二級專責馮文斌激動表示,相對于傳統人工巡視,巡視效率提升了150%,原人工巡視每日10基/組,現在可達到每日25基/組。
輸電線路遠程自主巡檢全覆蓋的實現,支撐了少人化、智能化的輸電運維模式的發展,并在防汛、防山火、地質災害等關鍵期間發揮了重大預警預報作用。
近期,貴州多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貴州電網公司充分應用6134套在線監測終端,24小時實時監測,自動預警。對于風險隱患較高的線路,及時開展無人機遠程自主巡檢作業,充分解放基層一線人員,集中更多人員力量參與防汛搶修。
創造效益3915萬元——
攻堅克難 創新創效
貴州電網輸電線路自主巡檢全覆蓋,是南方電網公司加快電網數字化轉型、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的重要舉措。
用好數字技術助推器,跑出運行集約加速度。貴州電網公司全面推動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無人機遠方操作省級集約,真正發揮智能技術優勢,全面推動智能作業中心高質運轉與發展,做好全省智能作業技術支撐。
↑在110千伏歸奢線,無人機自主巡檢作業。羅祥 攝
為確保輸電線路自主巡檢全覆蓋,貴州電網公司以“6·30”為時間節點,成立了“黨員突擊隊”和“青年突擊隊”,共同面對挑戰和困難,持續奮斗62天,提前一周完成了一鍵起飛“6·30攻堅行動”。
今年4月以來,貴州電網公司分階段、分區域,安排30個機組(90架多旋翼無人機),有序完成全省11.75萬基桿塔的巡視。與去年同期相比,巡視效率提升4.23倍。全省共采集169.85萬張圖片,發現缺陷3.23萬處,與去年同期相比,缺陷檢出率提升166%。
成效是顯著的,過程是曲折的。
在2023年12月底確定技術路線后,貴州電網公司全面開展輸電線路遠程自主巡檢全覆蓋工作。
“盡管我們已在三區一地(貴安、玉屏、龍里、余慶)開展過試點,在全省范圍推廣應用時,我們還是遇到了許多問題。”貴州電網公司智能作業中心智能作業部副總經理陳鳳翔說,特別是無人機因圖傳畫面丟失,造成的無人機墜落問題。
↑無人機在巡視線路。龍定錦 攝
這不僅阻礙工作進度,也對企業財產造成了損失。在深入分析了現場無人機事故的原因后,貴州電網公司智能作業中心積極尋找解決方案,經過多方調研與嘗試,智能作業中心創新性地采用了4G Cellular模塊搭載外置天線,保障了4G網絡覆蓋范圍內畫面不丟失,有效解決了貴州多山地區無人機數據鏈丟失的難題。
為有效解決各類問題,將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作為黨委書記項目,以問題為核心,按月通報、月督導、月考核進行全過程管控,設立支部書記項目6個,制定措施20項,組建3個黨員突擊隊,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在不斷突破與實踐中,貴州電網公司深度應用數字化手段,形成了“群蟻算法功能”的網格點自動規劃及“依靠GPS+北斗RTK定位技術”的自動駕駛兩大核心技術。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每年可創造效益3915萬元。
來源:貴州電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