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搖滾學校》改編自2003年的同名電影。曾獲得7次托尼獎,7次奧利弗獎,3次格萊美獎等大獎!
或許,電影版給你帶來的是興奮與震撼,但來到舞臺前,音樂劇版《搖滾學校》將更加利用音樂來進行敘事,讓你近距離體驗腎上腺素飆升,帶來近3小時的放肆搖滾之夜!
“預定今年最佳!太爽的一部劇了!”
“搖滾學校嗨爆了,真是要把房頂掀翻!”
“整個舞臺非常完美,搖滾真的太感染人了!”
——首演結束后觀眾評價
一個落魄的搖滾樂手,一群壓抑天性的好學生,一支最酷的搖滾樂隊,在音樂的世界里實現了雙向救贖。笑中帶淚的舞臺,上演的看似是少年人的故事,更是每個成年人的心事。
劇情介紹
“搖滾學校”的故事,講述了一位“一事無成”的搖滾樂手杜威,為了賺外快冒充數學老師進入一所精英小學。他本打算“蒙混過關”,但是卻無意中發現了孩子們的音樂才能,從而希望把這群孩子打造成史上最酷的搖滾樂隊!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人都開始認真探究自己不被傳統觀念學校教育所鼓勵的另外一面,并且希望在舞臺上完成一場盛大而灼熱的夢想。
壓抑的校園與搖滾樂的肆意在這場有關成長的辯論中頻頻碰撞——
面對學生“我爸媽每年花5萬美金,可不是讓我來課間休息的”的質疑;面對他們“我們可贏不了比賽”的擔憂,杜威卻說:“搖滾不是要做到完美,不是要你聽話,也不是要拿星星。”
搖滾,就只是搖滾,推翻規則,放聲吶喊!讓家長聽到孩子心底的聲音,讓懷有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敢于直面真實的自己,讓墨守成規的大人獲取新的生活靈感!
就算沒聽說過這部劇,你也一定聽說過《貓》、《劇院魅影》、《日落大道》和它們的作曲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音樂劇作曲巨匠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筆下的音符如同世界的掌控者般,撩撥著音樂劇觀眾們的心弦。2015年,67歲的韋伯為音樂劇《搖滾學校》作曲12首,又一次引爆整個百老匯。
躁動的打擊樂如同一顆煥發著勃勃生機的心臟,與明亮的童聲拉開的極致反差,包裹住夢想與傾訴,在觀眾的耳邊炸響!
《小美人魚》的詞作者格倫·斯萊特(Glenn Slater)、《唐頓莊園》的編劇朱利安·費羅斯(Julian Fellowes)、《劇院魅影》25周年版和《悲慘世界》的導演勞倫斯·康納(Laurence Connor)加入創作,一只夢幻主創陣容完成了這部兼具故事性和音樂性的作品。
《搖滾學校》音樂劇主創團隊:從左至右,依次是編劇Fellowes, 作詞Slater,作曲Lloyd Webber,編舞Hunter,導演Connor和音樂總監Popp
如果說超豪華的主創陣容為《搖滾學校》打下堅固的戲劇框架,那么孩子們的加入就是為這場視聽盛宴注入“靈魂”!
吉他、貝斯、鍵盤、 架子鼓……這群9-12歲的孩子們靈活玩轉臺上的每一件樂器,每首歌曲均是現場演奏!
他們將真實的自我灌注到歌聲中,開始搖滾的時候,小小的身體散發出幾乎超過了成人演員的力量,氣勢洶洶的熱情,專注于奔放的認真,將瞬間點燃舞臺。
所有看過《搖滾學校》的觀眾,都將被這幫孩子們的活力、能量、專業打動。
“沒有哪部音樂劇比它更老少皆宜”有媒體曾這樣評價《搖滾學校》。這大概就是這所特殊的“學校”的魔力所在——用一群孩子和一個永遠有著孩子般最赤誠內心的成年人的故事告訴你,青春沒有年齡的界限,打破桎梏,追尋熱愛,搖滾萬歲,自由萬歲!
如果你已經錯過了
2019年的《搖滾學校》
那么這個夏天
我不允許你再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