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1999 字,時長約5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我是劉勝軍,關注我,擁抱“大歷史觀”和“政治經濟學”,走出“大變局抑郁癥”。
一年前的2023年6月,媒體人胡錫進開始了“直播炒股實驗”,他經常公布自己的盈虧狀況、發表感想甚至呼吁政策加持,吸引了巨大的關注度。
這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胡錫進炒股,應該不是為了掙錢。以他的知識和信息,應該知道A股的風險。以我看,胡錫進炒股,是他一貫的正能量體現:
——很多人將A股與中國男足歸為一類。中國可以沒有男足,但不能沒有A股。怎么辦?胡錫進決心以自己的行動改變世人對A股的偏見。
胡錫進的核心策略是:拒絕頻繁交易,越跌越加倉。為什么加倉?因為加倉才能體現正能量和信心。
胡錫進有名言廣為流傳:“想要割我韭菜,我不賣,你怎么割?” 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一度贏得了許多網友的敬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年下來,胡錫進累計投入70萬,虧損7.5萬,虧損比例10.65%。胡錫進的業績雖然不算太糟糕,但虧損的結果應該超出他當初的預料,顯得不夠“正能量”。
胡錫進一年前入市的時候,A股3150點。雖然上次跌破3000點后證監會主席緊急換人,但最近再度跌破3000點心理大關。
胡錫進炒股這一年
胡錫進看錯了什么?或者說A股為何如此不給力?胡錫進自己總結說:
——回過頭來看,我還是有些過度樂觀了,對股市的曲折性認識不足......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跟蹤并基本搞明白了圍繞股市規則的巨大爭議,深切體會了市場信心嚴重不足的原因,體會了廣大股民受損的難過,注意到了這種情緒擴散所產生的外溢影響......在老胡炒股的這一年時間里,我相信不少股民的整體信心和積極性受到了打擊,恢復大家的信心,對股市健康發展頭等重要。
雖然胡錫進的認識還算不上深刻,但有一點他說到了要害:
——我寄希望于宏觀經濟形勢明顯好轉,形成對股市的拉動力,但是那樣的拉動力沒有出現。
說到底,股市好不好取決于實體經濟的“真實狀態”以及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在經濟信心恢復之前,單靠證監會去穩定股市是很難完成的任務(私募魔女李蓓錯在不懂“邏輯重構”):
第一,疫情的疤痕效應比預期更加嚴重。沒有出現期盼的“報復性反彈”,而是大家不約而同去存“定期存款”,甚至出現了茅臺降價而“窮人三件套(泡面、榨菜、礦泉水)漲價”的反常現象。消費是中國經濟的核心支柱,消費不穩,經濟難穩(面對“消費降級”,我們不能諱疾忌醫);
第二,房地產勢大力沉,想救不容易。5.17房地產新政出臺即一個多月后,地產指數重回新政前低位,凸顯救市效果遠不及預期。房地產一頭連著居民財富,一頭連著地方財政,一頭連著上下游產業。房地產不穩,經濟很難反彈。
第三,預期依然不穩,企業躺平心態嚴重。隨著關于失業、降薪、破產消息的增多,以及世界不確定性的上升,消費者和企業行為更趨保守。
在經濟周期中,“預期的自我實現”(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是一個重要的現象:
——在上升周期,人人都樂觀,消費熱情高漲、企業忙于投資,結果經濟表現肯定會好。面對好的結果,會讓社會對未來的預期更加樂觀。
——在下降周期,社會趨于悲觀,消費者捂緊腰包,企業壓縮開支,結果經濟會更差。面對果然不好的結果,大家會更加認為悲觀是正確的(宏觀敘事中的中金女員工)。
辜朝明引發熱議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其實就是“負反饋循環”的一個例子(辜朝明的“日本藥方”對中國而言絕對是一劑毒藥)。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無論正反饋循環,還是負反饋循環,都有自我加速的傾向,除非政府進行干預。所以,在經濟過度繁榮時,政府應“在宴會進入高潮時,及時把雞尾酒撤走”;在經濟過度低迷時,政府應打破赤字的顧慮,該出手時就出手。
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如果沒有“羅斯福新政”的積極干預,走出泥沼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社會需要付出更為慘痛的代價。
作為對大蕭條的反思:1)美國重塑了央行理念,這在2008年次貸危機后伯南克主導的“量化寬松”中體現得淋漓盡致;2)政府不再視干預經濟為禁忌,凱恩斯主義提出的“政府創造需求”登堂入室;3)“鍍金時代”的極度自由不再被視為黃金法則,美國制定了《證券法》、設立了證監會,以嚴刑峻法推動“良幣驅逐劣幣”,引領美國股市走上了繁榮之路。
當然,中國的問題比理論更復雜:
——我們既要穩樓市,但又不能重回房地產泡沫飲鴆止渴的老路;
——政府既要積極作為,但又不能一味沉湎于“凱恩斯主義”長期搞鐵公機,而應切換賽道去穩消費(“任性舉債”才是最大的腐敗);
——我們既要以底線思維應對美國的“司馬昭之心”,又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我們既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又要穩外資;
——我們既要防止經濟失速,又要告別對GDP的片面追求,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們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切好蛋糕。
破解復雜的“既要又要”,鑰匙只有一把:改革開放。
必須承認,中國經濟體制仍存在大量的痛點和堵點。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提升居民收入占比,消費才有基礎;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釋放市場空間、創新空間,激發企業家精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乃國之大者,弘揚企業家精神是必由之路);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釋放新的紅利,取代房地產(一個國民級的問題:房價觸底了嗎?);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公平競爭(中國增長模式的三個“天仙配”:過去、現在和未來);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打消外資疑慮,反制“脫鉤斷鏈”;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明確方向,穩定社會預期。
我希望胡錫進能在2024年扭虧為盈。這也是所有股市投資者并不算奢侈的心愿。
期待即將開幕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從5.23座談會看新一輪三中全會改革究竟改什么?)。
劉勝軍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