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對IEEE TIV(后簡稱TIV)的關注,此為官方聲明。
1.關于“On-hold”狀態(tài)
“On-hold” 狀態(tài)是由私人第三方公司所采取,與TIV無直接關聯(lián),在此之前,ITSS協(xié)會與TIV沒有收到任何TIV存在問題的正式通知。請注意,“On-hold" 狀態(tài)不會影響TIV的正常運作,包括審稿和決策流程。
2.關于網(wǎng)上不實言論與網(wǎng)絡暴力
我們已注意網(wǎng)上有關于"Clarivate處理細節(jié)"、"西蒙哪 (Simona Sacone)已展開調(diào)查"等不實言論。對于主編王飛躍教授、AE及作者的不當網(wǎng)絡暴力及人肉搜索行為,TIV表示強烈譴責,并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TIV AE Board成員的安全和隱私。以上,我們已完成相關證據(jù)收集,并將實施法律行動。我們深為這些匿名造謠者感到悲哀。
事實是這三名官員除了將收到的匿名郵件轉(zhuǎn)發(fā)給TIV指導委員會和IEEE外,沒有開始任何調(diào)查,也沒有煽動任何人對TIV提交匿名舉報。對于TIV的監(jiān)管有專門的指導委員會,已展開對所有指控的審查,不會讓任何匿名玩家攪局,在此,我們愿意公開與ITSS BoG成員的相關聲明,防止有心之人再次制造輿論恐慌,見下面的郵件截圖(Matthew Barth是ITSS BoG成員,在2011-2012年任職ITSS VP for conference,2013年任職President-Elect,2014-2015年任職ITSS President, 2023-2024年任職VP Educational Activities)。
3. 關于自引率的誤解
IEEE TIV Office已對所有TIV發(fā)表的每篇論文進行了統(tǒng)計,TIV在23年Page Budget大幅提升,累計出版論文388篇, 2021,2022年發(fā)表論文共143篇(2021年66篇+2022年77篇)。
23年TIV自引數(shù)量為789,平均每篇引用數(shù)量:789/388=2.03/篇。
去除Editorial/Letters/Perspective的自引162個,平均每篇Regular Paper引用數(shù)量:(789-162)/(388-22)=1.71。所謂TIV高達40%的自引率是因為影響因子計算公式所致。關于我們的數(shù)據(jù)更新,請關注IEEE TIV 每一期的Editorial Issue。
4. 關于審稿流程和透明性
TIV奉行“3323”準則,即首次決策3周,評估3輪,小修改2周,大修改3周;“DIDO”準則,當天稿件當天處理;“Delink”策略,即當我們無法決策或當審稿人嚴重逾期時的稿件退回給作者,給他們選擇修改重投或轉(zhuǎn)投的權(quán)利。
事實上,我們平均2.8周完成第一次決策,六周錄取上線,錄取率約10%,業(yè)內(nèi)公認最快的IEEE匯刊,是所有智能車領域研究人員的“綠色通道”。在此感謝所有SE,AE的付出。我們的AE嚴格遵守審稿流程,沒有出現(xiàn)過惡意拒稿行為。AE有權(quán)更換審稿人,我們無權(quán)制止,除非有作者對審稿過程和結(jié)果有異議,否則我們都支持AE,因為論文必須按照AE對專業(yè)的認知選換審稿人。
此外,特此聲明,主編王飛躍教授從未把提供志愿性幫助的AE當成 “關系戶”或“小團體”照顧,每位作者都有權(quán)選擇投稿期刊。隨著TIV名聲興起,已有人掛AE之名投機,因此TIV對于每位投稿AE執(zhí)行更為嚴格的審稿流程,同時要求投稿時標明是否含有AE并匿名,否則直接退稿,我們不關心AE發(fā)文多少,只是對AE要求更嚴并保證公平。然而,這成了不知情、甚至沒投過稿的人惡意攻擊我們的理由,在此,對于今后稿件,我們不會對AE稿件區(qū)別對待,并取消披露要求,與所有投稿論文一視同仁。
5. 關于增強期刊互動及透明性
我們通過提出Editorial/Letter/Perspective增加刊物的可讀性以及與研究人員雙向交流,特別是鼓勵熱愛智能車輛的年輕研究者參與。至今我們已成立13 個DHWs(Distributed Hybrid Workshops,分布式混合研討會),這是我們向優(yōu)秀期刊學習的成果且效果顯著。
每次研討內(nèi)容都會以Letter總結(jié)并發(fā)表于TIV;Perspective專門介紹科技設想與框架系統(tǒng),在此,我們歡迎每一位想發(fā)表Perspective作者投稿。每一期我們都會通過Editorial將它們總結(jié),感謝每一位犧牲自己時間及精力撰寫Editorial/Letter/Perspective的同學與同事。請注意,TIV每期都會對Editorial/Letter/Perspective與Regular Paper明確區(qū)分,主編有權(quán)直接錄用此類非正式論文,無需審稿。
在此重申,TIV 主編、所有AE及審稿人都是志愿服務,IEEE TIV不是私人營利性公司或輿論的玩物,我們致力于出版關于智能車輛的開發(fā)及研究,不是為了SCI或IF這些第三方衍生物,我們不歡迎只因追求SCI而向本期刊投的稿件,此類稿件請投他刊。
6. 關于主編王飛躍教授和AE在TIV上發(fā)文太多
在此附上主編王飛躍教授的回復:
“ 自豪自己的付出,感謝AE的支持。大家忘了我接手之前TIV的情況:創(chuàng)辦7年才收到500多篇稿子,沒有影響因子IF, 非常多的投稿都是被其它雜志拒絕后直接投過來的,從稿件的格式就知道是ASME雜志拒的,機器人雜志拒的,車輛雜志拒的,當然還有更多是TITS拒的,連改都不改就直接扔進了TIV。對TIV的引用?當然是Zero。當時創(chuàng)刊己七年,僅有2篇高被引。
開始我是動員團隊向TIV投稿,請求AE投稿,當然,必須是好文章,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審稿過程。同時,為了增加刊物的可讀性和雙向交流,特別是吸引年輕人參加TIV活動,創(chuàng)辦各類DHWs(分布式混合研討會), 將研討總結(jié)以Letters發(fā)表于TIV, 目前已有十三個DHW,后來還引入Perspectives,專門介紹科技設想與框架系統(tǒng)。每期的Editorial還要把它們串起來。這些都是向優(yōu)秀雜志學習的結(jié)果,效果十分顯著。
我特感謝參加Editorial/Letter/Perspective寫作的各位同學與同事,他們?yōu)檫@些不是研究論文的科技討論文章犧牲了自己寶貴的時間與精力,但也獲得了對科研組織與流程的更深理解。
本來這些非正式論文的文章無需審稿,主編可直接收用,因為這一直是其責任和權(quán)限。但第一個Letter "Future Directions of Intelligent Vehicles: Potentials, Possibilities, and Perspectives" 寫的太像正規(guī)論文,而且一點不未來,只好自己動手一字一字幾乎重寫,后來就將所有l(wèi)etters引入正常評審過程。這不全是我懶推責任,實在無時間。令我高興的是,目前這第一個letter二年已有185引用,看來大家愿意看,對得起參加第一次討論的各位: 他們在2022年的前三月里,為TIV的過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幫我擋住了比今日風波更嚴重的來自TIV舊管理團隊的攻擊。
無論是Editorial/Letter/Perspective, 還是正規(guī)論文,大家都盡力把自己最好的工作提交給TIV, 成功的幫助渡過困難期,二年來產(chǎn)生95篇高倍引論文,占發(fā)文比例高達11.22%,就是明證。
如果沒有各位AE的齊心協(xié)力,就沒有取得如此輝煌的TIV。我還沒有昏到因果顛倒,把AE的幫忙當成照顧“關系戶”和“小圈子”的地步,特別是以現(xiàn)在TIV的名聲,質(zhì)疑主編和AE對雜志的付出。我只有感謝,別無可想。當時的辛苦,既沒有違反勞動法,也沒違背學術道德,因為所有論文都按規(guī)定流程處理,對其水平的討論,歡迎爭鳴,但這己不屬于主編的職責。
我的理解,主編的責任,主要就是確保流程正確,如果無爭議,支持AE和SE的推薦。有爭議時,才介入。其次,處理超過時限的稿件。至于AE更換Reviewers, 主編必須堅決支持,因為根本沒有“惡意更換審稿人”的問題(其實,主編最怕的是善意更換審稿人,歡迎“惡意”),換審稿人是AE的工作和責任,只有“惡意審稿人”或“惡意審稿意見”問題,此時,作者提出我一定處理,這種事經(jīng)常發(fā)生。”
7. 關于文章"Chat With ChatGPT on Intelligent Vehicles: An IEEE TIV Perspective"
此文章屬于Letter,不屬于Regular paper。Letter文章可不進入審稿流程,直接錄用,這屬于主編的權(quán)利。
在此附上主編王飛躍教授的回復:
“ 這篇文章是一個研討會的報告,研討照片還在文中出現(xiàn)。內(nèi)容如何不便評價,大家自斷。非常自豪此文的及時發(fā)表,更自豪有人將此文當成Regular Paper系列。剛發(fā)表一年多,此文就被引123次。至于所謂“立刻接收”,無可指責,但事實是:此稿修改五次,投稿被拒二次,第一次T-IV-23-02-0379,最后一次T-IV-23-03-0395。當然,不經(jīng)審核立刻接收這一Letter確實在我權(quán)限之內(nèi),盡管我并沒有使用這一特權(quán),而是讓這個報告進入正常的審稿階段。不過,我盡力讓TIV快,因為這可以保障別人慢慢、好好做研究,而不用受盡漫長審稿周期的折磨?!?/p>
最后分享主編生活方程式給Letpub、知乎、小紅書等關心TIV發(fā)展的各位同志,希望各位的研究論文作為良好的學術交流信函,共同保護智能車社區(qū)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如有問題或提供相關證據(jù),請聯(lián)系IEEE TIV 官方辦公室:ieeetivoa@gmail.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