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辜朝明2024年的一次主題演講——《Global Market at a Crossroad-U.S.Fighting Inflation & China Fighting Deflation》。
我節(jié)選了關于中國經濟的內容,但由于本次演講是在臺灣,有較多敏感的內容,所以我進行了刪減。大家可以辯證地閱讀,帶有批判性地閱讀。
這是北京官方公布的房價,我們拿來和30年前東京和大阪的房價比較,雖然變化的趨勢不同,但泡沫的規(guī)模看起來很像。雖然從這些數據看起來房價下跌的幅度不大,但我們都知道這不是真實數字,北京和中國其他城市的房價跌幅絕對不止于此,只是沒有反應在統(tǒng)計數據上。正因為房價的跌幅如此巨大,我認為中國已經陷入了資產負債表衰退。很多中國的銀行家都說現在的人都不借貸,就算借了,也只是把錢存回銀行戶頭,而不是花掉,甚至很多人在縮減債務,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已經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不過中國的情況比30年前的日本好一點,因為很多中國人已經在談論資產負債表衰退了,他們已經知道癥結點在哪里了。30幾年前,日本人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沒有人教過我所謂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當時利率已經降到零,還是沒用,祭出財政刺激,但要有人花錢的時候才奏效,景氣指數還是持續(xù)下滑。凱恩斯提出的【政府注資救經濟】,根本沒用,修復資產負債表花了近20年。在20年間,企業(yè)根本無暇回應政府的措施,但中國已經意識到問題了。
我的書在中國賣的很好,但不知道為什么我一分錢也沒拿到!
但我的書熱賣就代表,至少他們已經知道癥結點就出在所謂的【資產負債表衰退】。這是好事。但問題是,中國除了資產負債表以外,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建筑業(yè)占中國GDP的比例很高。
日本當年的建筑業(yè)規(guī)模也很大,但當時在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已經下降。我記得在日本泡沫時期,價格暴漲之后又暴跌,但建筑業(yè)卻未收到太大影響。而中國的建筑業(yè)占了很大的比重,足足占了GDP的26%(這個數據不是太認可,房地產+建筑業(yè)大概占GDP14%左右)。因此,一旦建筑業(yè)停罷或萎縮,就馬上會影響到GDP,如果建筑業(yè)萎縮10%,中國GDP就會萎縮2.6%,去年可能真的萎縮了超過10%,所以不只是資產負債表的問題,還發(fā)生了建筑業(yè)的衰退。
如果去觀察,在中國,誰在借錢、誰在存錢,就會發(fā)現,中國企業(yè)從2016年開始就不借錢了,我一直想不通原因是什么。總之企業(yè)停止借錢,就意味著政府必須出手救經濟。綠色的線條代表中國政府,一直在大幅增加預算赤字,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和省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的舉債規(guī)模接近GDP的7%。現在中國政府之所以遲遲沒有退出足夠的財政刺激,來對抗資產負債表衰退,原因就在這里。在泡沫破滅之前,甚至在發(fā)生資產負債表衰退之前,政府的預算赤字就已經占GDP7%,假如財政刺激的規(guī)模需要GDP的5%才能對抗資產負債表衰退的話,那么總赤字將高達GDP的12%左右。就算是清楚要用財政刺激才能對抗資產負債表衰退的人,聽到預算赤字要拉到12%時,也會被嚇到。這就是為什么中國政府遲遲沒有祭出大規(guī)模財政刺激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他們不用財政刺激來彌補的話,我推測民營企業(yè)的借貸規(guī)模應該是進一步萎縮。剛才提到,彼時的日本政府本來是有財政盈余的,所以可以相對輕松地創(chuàng)造赤字,但中國政府早在資產負債表衰退發(fā)生之前,就已經出現巨額赤字,就已經出現巨額的赤字,他們也只能進一步擴大赤字來解決問題。
另外,中國還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相信各位應該聽說過這個詞。如果你的生產成本是全世界最低,世界各地的工廠自然都會上門來找你。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至少過去20年來如此。當年提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每年的人均GDP只有300美元。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樣,拼命學習、拼命工作,工資只需要付他們300美元,當然世界各地的工廠,由臺商帶頭,都跑到中國去了。但現在,中國的人均GDP是1.2萬美元,大把國家有更便宜的人力,以及毫不遜色的基礎設施等等,所以工廠紛紛從中國,搬到了印尼、孟加拉、印度、越南,現在甚至連中國自己的廠商也都在遷廠了。如果沒有新增投資的話,就會卡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出不來。這個陷阱是非常棘手的,因為實際上只有少數個國家和地區(qū)實際上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其他國家都卡在中等收入陷阱。所以中國政府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最后,是人口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口已經從去年開始萎縮,剛好是泡沫破裂的同一年。對中國來說,這個問題是很嚴重的,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要復蘇,民眾必須要能夠相信——【從現在開始,房價將會上漲,所以借錢買房不會有問題】的這個說法。但如果人口從哪個時間點開始萎縮,就很難提出一個合理的說法,或者證明這個說法的合理性。很難證明土地價格已經筑底,之后就會上漲。我通常不會把人口作為經濟發(fā)展的原因看待,但對于中國來說,恐怕這件事帶來的沖擊會很嚴重。
當然,還有地緣政治的因素,與西方的地緣政治對峙。由于中國選擇站在俄羅斯那一邊,他們正在和西方國家漸行漸遠,但西方國家的GDP約占全球57、8%,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購買中國產品的有錢客戶都在這些國家。非西方國家,包括俄羅斯、印度、南美等地,約占全球GDP的25%,但人均GDP只有1.3萬美元,沒有比中國自己的GDP高多少。萬一中國失去西方市場,只保住非西方市場,難怪中國企業(yè)拒絕擴大國內投資,因為就算擴阿達工廠規(guī)模、提升產能,這些產品可能還是沒有市場。
總結一下,我認為中國面臨的難題比30年前的日本還要更棘手,日本和中國都遇到了資產負債表衰退,單看資產負債表衰退問題,中國的狀況比日本好,原因是他們已經知道問題出在哪里,當年日本人根本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所以我們非常憂心、擔心。然而,建筑業(yè)的衰退和財政赤字的問題,這是當年日本沒有的問題。最近中國開始出手救房地產市場,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我認為,注入的資金規(guī)模太小了,不足以扭轉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