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廣為人知的身份是人民的藝術家,但我們并不知道的是,他還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地下工作者,是我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的獲得者,他就是藍天野老先生。在又一個”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緬懷,把一生都獻給了人民事業的,可愛又可敬的藍天野。”
藍天野,本名王潤森,1927年出生于河北饒陽,曾是地下黨員,長期從事“潛伏”工作,1944年投身話劇事業,1048年進入解放區后,為避免身份暴露而改名“藍天野”。這個名字看似起得隨意,卻意蘊悠遠,既有對自由未來之向往,又有不拘一格之狂放,正是他對革命、對藝術鍥而不舍精神的集中體現。
令人遺憾的是,2022年6月8日下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革命傳奇:從地下黨到舞臺工作者
對于自己參加革命的經歷,藍天野似乎沒有刻意對外提過。由此,在公眾的眼中,他一直是一名優秀的好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黃金一代”,經典話劇《茶館》中自負又瀟灑的秦二爺,電視劇《渴望》中王滬生慈祥的父親王子濤,電視劇《封神榜》中精神矍鑠、仙風道骨的姜子牙……
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共有29人獲頒這項黨內最高榮譽,有七十多年黨齡的藍天野,是戲劇界獲得這枚榮譽勛章的唯一代表,對他的評價是:“將一生奉獻給人們文藝事業,為中國話劇藝術繁榮發展作出重大貢獻”。而有關他參加革命的過往經歷,也是從這一刻開始才被公眾知曉,特別是他曾以國民黨少校身份掩護革命同志成功撤退的事跡,更是被大家津津樂道。
他曾表示:“演戲最初就是開展黨的工作,組織上讓干什么(就)干什么,黨怎么決定,我就怎么做。我現在常常跟一些年輕黨員(講),你入黨了,你是一個黨員,你就要把你自己全部交給黨。”
藍天野1987年便從人藝離休,之后因身體原因多年未登戲劇舞臺。九年之后,也就是2011年,為慶祝建黨90周年,北京人藝黨委重排獻禮劇目《家》,邀請當年84歲高齡的藍老回歸舞臺,他說:“這么多年沒登臺了,記憶力也大不如前,心里的確有些忐忑,但我是老黨員,只要組織需要,我就要發好光和熱。”為此,他不僅加入了《家》劇組,還主動挑戰有難度的角色,拋掉演了一輩子的正面人物,成功飾演了偽善的馮樂山。
老驥伏櫪:93歲高齡仍登臺演戲
話劇《茶館》是藍天野的代表作,從上個世紀50年代的首演,到80年代的電影拍攝,以及最后一次1992年的謝幕演出,藍天野見證了這部話劇34年的風云變遷。對他而言,更是與自己所飾演的秦二爺秦仲義,有了許多命運上的關聯,藍天野曾經回憶說:“上世紀50年代演《茶館》,我的年齡剛好是秦二爺第一幕出場時的年齡,92年謝幕演出時,我的年齡則恰好是最后一幕的年齡,所以自己的處理也會有變化。”
話劇《家》是藍天野自《茶館》之后的又一代表作。他生前的最后一次登臺,也是出演這部《家》,那是在2020年的10月,已經是93歲高齡的藍天野,在首都劇場舞臺上連演了11場三個半小時的《家》,這次演出,他飾演的角色沒有如慣常一般設定A角B角,每場演出都有他親自登臺,每場演出謝幕,他都在觀眾如潮的掌聲與喝彩聲中鞠躬揮別,精神狀態之飽滿讓所有觀眾都為之驚訝贊嘆。
最后一場演出結束后,凌晨兩點,他還在微信朋友圈寫下這樣一行文字:“《家》2020版演出暫落大幕!相約再攜手同臺,家永在,戲長久,不言別!”,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此時的他,距離他投身話劇事業,已經過去了76年:《茶館》中的秦仲義、《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他在話劇舞臺留下太多的經典角色。
用藍天野的話說:“我最好的生活是在舞臺上。”演了幾十年的戲,從話劇舞臺,到電影電視劇,到底演過多少個角色,藍天野沒做過精確統計,但每個角色,不論戲多戲少,他都會認真去塑造,“如同商場售貨員應該把最好的商品賣給顧客,而我作為演員,就應該把最好的精神狀態、演得最好的成績奉獻給觀眾。”
寶刀不老:從臺前到幕后都是真愛
藍天野不僅始終活躍在前臺,而且也樂于在幕后進行創作,不僅僅醉心于表演事業,而且也身體力行地挑起了導演的擔子:
藍天野在1964年便獨立執導了第一部戲《結婚之前》,這是一部表現北京郊區農村生活的的作品,觀眾看完紛紛感嘆,“還真演出了北京郊區農村的泥土味兒”。藍天野認為,對角色的塑造絕不能是拿到劇本后才開始,應該從決心做演員的那一天起,就要不斷地觀察和創作。
文革結束后,人藝的第一部戲《針鋒相對》,也是由藍天野執導。藍天野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陸續執導了包括《山村新人》(1975年)《救救她》(1980年)《故都春曉》(1980年)《貴婦還鄉》(1982年)《吳王金戈越王劍》(1983年)《秦皇父子》(1986年)在內的十余部話劇作品。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即便年事已高,也不曾放棄他喜愛的導演事業:2013年重導話劇《貴婦還鄉》,2017年與青年導演韓清聯合執導話劇《大訟師》,2021年3月再執導筒,重導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能夠在九十多歲的高齡,依然在奮斗在戲劇舞臺上,藍天野的藝術之路,確實也堪稱傳奇。生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藍天野還笑稱:“到了我這個年齡在人藝還有幾位,但是還能出來工作、還能執導的,唯一就是我了。”,不服老,不服輸,或許才是他能始終保持藝術青春的秘訣所在。
最初的夢想:被表演事業耽誤的畫家
藍天野先生去世前的最后一條朋友圈,定格在自5月12日,是他分享的一條關于黃永玉版畫藝術展的展訊。他分享畫展的展訊,絕非偶然,因為,畫畫,也是他畢生所愛。
這位在舞臺上塑造過很多經典角色的表演藝術家,年輕時的人生夢想其實是畫畫。“陰錯陽差啊!我演戲是極偶然的,最早學的其實是畫畫。”多年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藍老曾經說,他從小就喜歡畫畫,對各種能入畫的東西都有興趣。那時家住白塔寺附近,每逢逛廟會時,總會把琳瑯滿目的民間工藝品一一畫下來;他還常去戲園子,臉譜、戲裝、兵器都是他畫畫的對象;還自己畫過小人書、插圖、連環畫等等。
上世紀60年代初,藍天野去上海時認識了許多畫家,并陪他們一起去看望了林風眠、潘天壽等老先生。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李苦禪和許麟廬兩位老先生。從那時開始,他以對繪畫理想的執著追求,向兩位國畫大師學習繪畫,接受兩位大師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他曾說過:“我的兩位繪畫老師李苦禪和許麟廬都是山東人,都很豪爽大氣,也都以畫鷹見常,而我也是喜歡他們作品以及性情中豪放的這一點。”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藍天野這位老戲骨也是天賦極高的書畫家。他的書畫作品揮灑自如,在簡約古樸的畫風之中,飽含著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心向往。他曾多次參加繪畫展,并舉辦《藍天野畫展》個展,均獲得巨大成功。他還將義賣畫作所得款全部用于救治唇腭裂兒童。平時,他也經常為尋找走失老人和救助小動物而發聲呼吁。每年他都會把自己的書畫作品制作成精美的年歷,分享給親朋好友……如果不是在話劇舞臺上的成功,可能我們更熟悉的,一定是藍天野先生的畫家書法家身份吧。
德藝雙馨:關愛后輩,熱心公益
藍天野不僅在舞臺和影視中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為中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作出杰出貢獻,還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和“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全國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所有和他接觸過的人,無論是同行還是后輩,無論是媒體還是觀眾,對他都有口皆碑:
他一直非常關心劇院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在北京人藝的表演培訓班上,多次將自己寶貴的藝術和人生經驗分享給年輕演員們。在他逝世的消息傳出后,無數和他合作過的演員都發文悼念,回憶曾一起演出的經歷,感念藍老切實的幫助與提點。
他對社會公益事業他也非常關心和熱心:每年的“共產黨員獻愛心”活動,藍老都踴躍參與,無論是汶川地震,還是青海玉樹地震,他都主動捐款。2012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后,藍天野第一時間捐款兩萬元。2014年,他得知“南鑼鼓巷戲劇節”因資金短缺面臨困境時,又當場捐出3萬元……
無數的記憶和感動,匯集成一個大大的“思念”。按照中國民間的說法,逝者年逾八十,一生圓滿,可謂“喜喪”。回望藍天野一生,從革命者到藝術家,不僅身體力行地詮釋了“德藝雙馨”的內涵所在,而且也以長青的藝術生命力,為觀眾奉獻了無數的文藝精品,年近古稀依然活躍于舞臺之上,堪稱是傳奇中的傳奇,更是楷模中的楷模。
如今,世間再無秦二爺,天上卻有封神的姜子牙,永遠注視著我們繼續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