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陪伴計劃
人文尋蹤篇
渝州記憶
重慶,一座有著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的城市。根據科考顯示,重慶地區史前文化發端于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早在三四千年前,巴人先民們就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這些散落在巴蜀大地上的歷史文化遺跡,也為今天的人們完整記錄下曾經的輝煌。
本期,我們將跟隨時間的腳印找尋歷史與現代交織的痕跡。
幾百萬年前--祖先生活的痕跡
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巫山龍骨坡遺址
“巫山人”化石,是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
12.5米厚重史書
中壩遺址,忠縣
遺址內文化堆積層厚達12.5米,出土約20萬件文物。考古發掘的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鹽業生產類遺址
石斧驚世駭俗
馬王場遺址,主城
手斧的出土證明了馬王場是重慶主城遠古人類最早的活動地方。該舊石器時代的手斧現收藏于大渡口區博物館。
于長江中游生生不息
大溪遺址,瞿塘峽南
大溪文化以紅陶為主,筒形瓶、高圈足、深腹豆和曲腹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朝代間千年的痕跡
宋代民窯遍全市
中國宋代時期著名的民窯之一——
涂山窯,也是古代中國西南地區極具代表性的仿建窯系民間瓷窯。它的創燒時間可追溯至北宋末年,正值中國陶瓷藝術發展高峰期。南宋以后,涂山窯迎來鼎盛,形成涂山窯系,通過長江、嘉陵江等水路將產品運達沿江各地,甚至遠銷黔、桂、滇。
◎ 黑瓷窯系的代表,以黑釉瓷聞名于世,兼有其他釉色。
◎ 涂山窯匠人善用兔毫紋、油滴紋、玳瑁斑等紋飾。
“龜”扼守長江咽喉
龜陵城遺址地處長江北岸上橋河與長江交匯處,從長江南岸眺望,如一只蹲坐江邊的碩大烏龜,因此被稱為“龜陵城”。由涪州觀察使陽立于咸淳二年(1266年)創建,直至祥興二年(1279年)南宋王朝覆滅,龜陵城始終作為涪州的軍政指揮中心。
◎ 龜陵城扼守長江咽喉和重慶門戶,是南宋抗蒙(元)的重要防線之一。
記錄新時代
巫山古城遺址分布面積20000平方米,實際發掘面積達到10015平方米,發掘深度從0.5米至8.5米不等,出土城墻墻體及漢、宋、元、明時期的磚室墓和土坑墓等遺跡多處,出土器物1328件及大量東周時期陶片,包括玉、石、骨、象牙、陶、金、銅、鎏金、瓷器等,對研究大溪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展示了巫山古城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面貌。
◎ 中國最早修建的古城之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
改寫歷史的戰場
釣魚城遺址,位于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山上。始建于南宋嘉熙年間,由四川安撫制置使兼重慶知府余玠為抵御蒙古大軍南侵精心構筑。城墻依山而建,總長達8公里。城內占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布局嚴謹,宮殿、軍營、炮臺、水軍碼頭等一應俱全,形成一個自給自足、攻防兼備的堅固堡壘。
◎ 守軍抗戰36年,與蒙軍展開大小戰斗200多次,書寫了以弱勝強的戰爭傳奇。
◎ 1259 年,蒙哥大汗(元憲宗)在此殞命,直接導致蒙古帝國從歐亞戰場全面撤軍,間接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
釣魚城遺址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戰場遺址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