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心理第3221天 】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情緒上的問題。
最常見的,就是恐懼。
比如怕黑,怕與人交往,怕失去工作,怕親密關系出現問題,等等。
恐懼是一種讓人痛苦的一種體驗,讓人難以忍受。
為了避免這種痛苦,我們會本能地蜷縮起來,以免受更多的傷害。
這個時候,我們又會被一種挫敗感所困擾。
“你太懦弱了!”
“你一點也不勇敢!”
我們的觀念里,總是下意識地認為:
感到恐懼,是一種內心不夠強大的表現。
其實,這是對恐懼的誤解。
要想克服恐懼對我們的困擾,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對恐懼本身的認識,正確看待恐懼。
這里,我們分享其中三個戰勝恐懼的心法。
心法一:只要我們還在生長,恐懼就會一路隨行。
人們經常有一種幻想,似乎真正強大的人,是不會感到恐懼的。
所以,只要我們拼命修煉自己,到一定境界后,就可以無所畏懼。
但在《你在害怕什么》一書中,作者告訴我們:恐懼不是外在的敵人,而是一種內在反應。
換句話說,恐懼是每一個人精神世界里的生命底色。
它就像刻在我們DNA里面一樣,“生命不息,恐懼就在”。
所以,我們唯一能夠做的,不是消滅它,而是與恐懼同行,學會與恐懼相處。
心法二:想讓自己不害怕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動手去做這件事。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比如面對危險,我們都會躲得遠遠的,以確保自身安全。
有些問題可以逃避,但也有很多,你很難逃避。
比如害怕與人交往。
有社交恐懼癥的人,會逃離人群,用宅在家里的方式來應對問題。
但,人是群體性的動物。
一個人要想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就必須與人打交道。
對類似這樣的事情,一味地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
這個時候,化解問題的秘訣只有一個:
行動起來,去直面它。
我們的自信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被一點點激發出來的。
就像《權力的游戲》中說的:
“一個人唯有在害怕的時候才能夠勇敢。”
心法三:想象出來的恐懼,比真實的恐懼更可怕。
人人都有恐懼,但我們很少意識到這樣一種事實:
這個世界上,真正值得恐懼的事其實很少。
大多數恐懼,來源于我們的想象。
比如,有的人害怕在人多的場合講話,總是擔心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一旦自己講得不好,或者某個細節不表達不當,就感覺會成為別人的笑柄。
其實,當我們回想一下自己作為觀眾在看別人講話的時候,并沒有想得那么多。
即使講話的人有什么差錯,也很少會在意,或者馬上就忘記了。
也就是說,面對公眾講話時的那種緊張和壓力,更多是源于想象,而非事實。
我們內心最擅長的,就是自己制造恐懼,自己嚇唬自己。
了解了恐懼的秘密后,你會發現,面對恐懼時,我們是有兩種視角的。
一種是弱者視角。
弱者面對問題的時候,會沉浸在無助和無力的情緒漩渦中,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覺得自己永遠在被傷害。結果就是,陷入到心理癱瘓之中,被恐懼掌控。
另一種是強者視角。
當弱者想“為什么是我”的時候,強者會想:“現在發生了什么?”
當弱者想“為什么老天對我這么不公平”的時候,強者會想:“我應該如何應對?”
這種視角的轉變,就是《你在害怕什么》這本書中提到的克服恐懼的一個關鍵環節:越是面對挫折和打擊,越是要提出有積極意義的問題。
總之,如果說弱者把恐懼當成一種痛苦的話,強者就是走向另一面,把恐懼當成推動自己不斷成長的動力源泉。
經歷得越多你越會發現,真正的勇敢并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即使感到恐懼,也能夠繼續向前,成為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愿你也能成為那樣的人。
互動話題:
你戰勝恐懼的秘訣是什么?
結合你的經歷在留言區談談自己的體驗吧
贈書福利來啦!
獲得贈書方法:
1、活動時間:2024.8.5-2024.8.6晚上9點。
2、在評論區發表評論關于【你戰勝恐懼的秘訣是什么?】為主題的留言,要求寫得走心哦。
3、截至活動時間結束,精選留言點贊數排在前5名的小伙伴獲贈圖書《你在害怕什么》一本。
4、參與條件:關注實用心理學,且之前沒有獲獎過的小伙伴均可參與(國外的小伙伴暫不支持)。
5、中獎者請加小助手微信領取獎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